继发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袖珍宝宝重生记 [复制链接]

1#

出生体重只有克的小肥肥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在妈妈肚子里只待了29周的广州男婴肥肥(花名)命运坎坷:

一出生就失去了双胞胎兄弟;医学教科书上列出的早产儿所有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他几乎都有;病情好转后又面临失明的风险……因患“双胎输血综合征”,出生体重只有克的他脑袋还远远没有医生的拳头大,出生20天便在医院接受心脏手术。

当时,一走出手术室,心外科医生和麻醉科医生却叹息:“虽然过了手术关,但这么多严重并发症,不知道他存活机会有多少。”

住院近三个月,每一次抢救都在闯“生死关”,在中山一院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下,肥肥终于达到临床治愈出院。

记者从中山一院新生儿科获悉,肥肥出院后复查显示,颅脑核磁共振检查、听力和眼睛都未见异常。

这一堪称经典的救治病例,医院儿科综合水平不断提高的体现。近年来,不少在从前可能会被认为生存机会渺茫的宝宝,都在广州医生的妙手仁心下获得了新的生机。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通讯员彭福祥、梁嘉韵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子宫内跟兄弟“抢血”他输了

1月24日上午,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出生已五个多月(医学上纠正相当于2.5月)的肥肥看上去比同月龄宝宝小了不少,但在一屋子“陌生人”的注视下,眼睛碌碌转,毫不露怯,头也竖立得挺稳的。

“长大以后考中山医,当我学生好不好?”曾在手术中为他保驾护航的中山一院麻醉科冯霞教授逗他,谁知他望着冯教授,响亮地回了一声“噢!”引得在场大人一片笑声。

如此轻松的场面,让所有为挽留他而殚精竭虑的医生们百感交集。

“有这么多器官功能障碍、病得这么严重的宝宝都能救回来,真是太不容易了!”心脏外科主任吴钟凯教授特意拿出手术前拍摄的对比照,出生三天的肥肥,小脑袋还没有吴教授的拳头大。呈深紫红色的小脚丫,只有大人两根手指那么粗,脆弱得让人望之心痛。

“这真是我从医以来治疗过的情况最糟糕,而且家人又一直不放弃、坚持积极救治的早产儿!治疗的每一步都在闯‘生死关’。”从医20多年的新生儿科副主任*越芳教授感慨,肥肥29周的胎龄,克的出生体重,并不是该科救治新生儿的极限记录,但他却是同等胎龄早产儿中先天发育最差的,病情危急程度数一数二。

原来,31岁的肥肥妈妈在怀孕24周时做B超查出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这种病是单绒毛膜双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占单绒毛膜双胎的5%~15%。”*越芳解释说,肥肥和他的胞弟一同挤在妈妈的子宫里,共用绒毛膜,因双胎间通过胎盘动脉-动脉、静脉-静脉和动脉-静脉间血管交通支转运血液的不均衡,而导致两兄弟“抢血”,血液由“抢输了”的肥肥流向弟弟,导致肥肥严重贫血,而弟弟的血液供应过多,心脏严重超负荷。

*越芳说,国内外的文献数据显示,不管是子宫内抢血的“赢家”还是“输家”,都凶多吉少。未经治疗的TTTS胎儿围产期病死率高达70%~%。即使侥幸存活中,脑受损、心血管系统、肾脏及其他脏器损伤发生风险很高,新生儿患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

15种并发症每一种都可致命

年8月16日,肥肥出生了。果然,一落地,只有成人巴掌大小的他便呼吸困难,出现严重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医生立即给他上了呼吸机和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抢救。

当时,他的全身皮肤苍白如一张白纸,血红蛋白和白蛋白非常低,只有正常值的1/4,属于极重度的新生儿贫血。孩子的生命体征极其不稳定,血压难以维持,命悬一线,医护争分夺秒进行积极抢救。

由于母亲胎盘里孳生了的致病菌,受病菌侵袭,出生不到三天,肥肥便出现严重的早发败血症表现,反应很差。

医生事后梳理,发现这个孩子住院过程中身上出现了包括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极重度新生儿贫血、低血容量休克、败血症、感染性休克、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出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动脉导管未闭和心力衰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肝功能不全、胆汁淤积、喂养不耐受在内,总计15种重大的并发症。“*越芳说,可以说教科书上记录的早产儿严重并发症,他几乎都出现了。”

与此同时,同胞弟弟的命运更让人惋惜。由于哥哥的血液都流向他,小小的心脏难以承受这么多的血液,一出生便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加上感染性休克,他出生后不足24小时就离开了人世。

挺过救命手术他又险些失明

医生通过心脏彩超监测到肥肥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大分流),正常宝宝出生后,在胎儿期开放的动脉导管会自动收缩闭合,而他不仅没有闭合,动脉导管的开放越来越大达5.5毫米。体循环血流大部分“抢道”流入肺循环,导致重要器官得不到血液的供应。出生才几天,他就出现了致命的心力衰竭,肺及其他重要器官功能也受严重影响。

因存在禁忌症不能用药物方法关闭动脉导管,手术治疗成了唯一的方法。体重越轻的早产儿,做心脏手术风险越大。更何况肥肥有多器官功能障碍,凝血功能也异常,比一般早产儿脆弱得多。然而,已经失去一个宝宝的年轻爸妈不愿放弃肥肥,医生也在尽一切可能挽救他。

医务科组织了新生儿科、心外科、心儿科、麻醉科、超声科、手术室等多学科会诊,做足准备,并由该院心外科主任吴钟凯亲自主刀。整个手术过程中,新生儿科*越芳教授、刘王凯副教授和麻醉科冯霞教授、肖颖教授团队和手术室护理团队一直在手术台旁,全程密切监护肥肥的生命体征。“手术终于能顺利做完了,但这个孩子这么危重,存活机会有多少,说心里话,我当时心里一点底都没有。”身经百战的吴钟凯教授坦言。

果然,手术后一道道难关接踵而来。

*越芳回忆,肥肥相继出现肝功能不全、严重胆汁淤积、败血症,合并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一般来讲,通常其他跟他胎龄相同的早产儿上呼吸机顶多几天,而他依赖机械通气支持的时间长达一个半月,辅助呼吸支持长达70余天。反复病情变化,严重宫内发育不良使肠道营养迟迟未能建立,需长期静脉营养,直到出生10周才能正常喝奶。为了让宝宝得到最好的营养支持,妈妈每天坚持挤母乳送到新生儿监护病房。

就在他病情一天天好转、体重一天天见长而欢欣鼓舞的时候,不幸的消息再次传来。他的双眼已经出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了,严重到了要手术干预的程度,不得不进行眼科手术。

医患互相信任支持创造生命奇迹

为了救他,新生儿科专家团队堪称绞尽脑汁,每一步治疗方案都认真细致地充分考虑。“让我下决心建议孩子做手术的最重要理由是,床边系列头颅B超监测均显示,孩子颅内一直没有出血,无脑室扩大,也没有脑白质受损,这意味着无明显脑损伤的证据。”*越芳说,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肥肥家人的理解和坚持。

“肥肥能创造出这样的生命奇迹,得益于医疗团队的努力,也得益于医患的密切沟通、互相信任和互相支持。”*越芳说,希望宝宝在今后的人生路上也能伴随着爱前行,健康成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