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讯发达的今日,我们并不缺健康信息,而是需要时刻用理性去分辩真伪,把握各种说辞的虚实,厘清其中的脉络。如此,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之路。《健康思通》今天解读一则悲情新闻:妹妹得白血病等待移植,配型成功的两个亲哥哥却反悔,说是担心伤身,跑了。
这几天,媒体披露,27岁的王姓山东女子,6年前嫁给山西范姓男子为妻,已经育有1个5岁男孩。今年3月,妻子再次怀孕,在7月份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医院检查确诊为白血病。于是,小两口到北京求治。在化疗时,小王出现抵抗力下降,医生说还要进行骨髓移植。小王的二哥和三哥做了检查,配型成功。但令人吃惊的事发生了,移植前两个哥哥改变了主意,说担心对自己身体有影响,跑了,医院。
这则消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起热议。笔者所关心的不是对“亲情”“募款”等的炒作,、而是担心消息中的“骨髓移植伤身”这样的二次传播,会对刚起步前行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带来负面的影响。因为,消息中的用词是不准确的,也是老百姓产生误解的根源。
骨髓移植这个词,已经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所替代,因为,造血干细胞除了来源于骨髓外,还来源于被造血因子动员的外周血中,也可以来源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就是从静脉输注造血干、祖细胞,帮助重建造血与免疫系统。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适应症是具有高危预后的恶性血液病,这包括难治的白血病、白血病复发、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性细胞白血病等。也应用于骨髓衰竭性疾病,如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以及一些肿瘤的治疗。听听病名您就知道,造血干细胞移植,真是救命的活儿。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分成不同类别的,可以是自体移植,也可是异体移植或叫异基因移植。异基因移植,又可按供者身份分为有血缘关系的移植,及无血缘关系的无关移植。如果是自体移植,不会发生排斥反应和抗宿主病,并发症少,移植相关的死亡率低,但因来自自体的细胞缺乏抗肿瘤作用,或者是混有残留的肿瘤细胞,所以移植后的复发可能较大。
异基因移植和自体移植是相对的,细胞来源于健康人,如果成功就不易复发,治愈可能增加,但容易发生并发症,移植相关的死亡率高,而且移植后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就会比较差。
异基因移植,主要需要面对的是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的匹配,但要找到不被排斥的造血干细胞却很困难。在有血缘关系的人中,相匹配的概率是万分之一。所以大量的造血干细胞要从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群中去寻找。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此。按程序,志愿者先做组织相容性抗原分型检测,检测所得资料被录入到数据库,当有患者需要的时候,就去数据库中比对,以找到合适的捐献者。
以往的捐献,的确是骨髓捐献,因为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中。但现在已经改为主要从外周血中直接采集。方法是找到合适的匹配者后,捐献者经体检,先经1到4天的准备,注射动员剂,然后采集约10克的造血干细胞,一般抽血量为50到毫升,这比献一次全血的量要少很多。
人体是有一个精细的调节系统的,造血干细胞也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当人体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生产,1到2周后,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就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因此,不管是献血,还是捐献造血干细胞都不会影响捐献者的健康。
我们可以从以上的解释中看到,小王的两个哥哥“担心伤身”实在多余,也许是还有其他的隐忧吧。但这种担心也有可理解之处,毕竟我们传统文化里有“一滴精十滴血”要“惜精护命”的教诲,10滴血都那么精贵,何况是听到要“抽骨髓”,没常识的不害怕是假的。更深层次的心理痼疾是对身体的看法,“来自先天,受之父母”,定要保全,做手术怕泄了“命气”,就连太监也要把割下的物件,用石灰做防腐处理,阴干后用小罐密存,挂在祖屋的房梁上,等过世后取下放入棺材中一并下葬。这是求来世保全身的意思。唉,但愿科学能帮人们对生命有更理性的认识吧。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