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031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安全 http://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1红细胞生成素EPO可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红细胞平均寿命约d,衰老红细胞主要在脾破坏,分解为铁、珠蛋白和胆红素。2红细胞生理功能是通过胞内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红细胞有交换和携带气体的功能。3血红蛋白分子是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内形成的一种含色素蛋白质。色素部分为亚铁血红素,蛋白质部位为珠蛋白。每个Hb分子由2条α类肽链和2条β类肽链组成。正常情况下,只有Fe2+状态的Hb才能与氧结合,称为氧合血红蛋白。4血红蛋白Hb或HGB分子是一种微红色的胶体物质,每克血红蛋白可携带1.34ml氧,血红蛋白降解产物为珠蛋白和血红素。5血液分析仪利用电阻抗/或光散射原理。红细胞计数,当白细胞数量明显增高时,会干扰红细胞计数和体积测定而产生误差。参考值成年男性(4-5.5)×/L,成年女性(3.5-5.0)×/L,新生儿(6.0-7.0)×/L。医学决定水平低于1.5×/L应考虑输血6红细胞数量生理性变化女性13-15岁达高峰7红细胞稀释液枸橼酸钠稀释液由枸橼酸钠(抗凝和维持渗透压),甲醛(防腐和固定红细胞),氯化钠(调节渗透压)和蒸馏水组成。Hayem液由NaCl(调节渗透压),Na2SO4(提高比密防止粘连),HgCl(防腐)和蒸馏水组成。普通生理盐水或加1%甲醛生理盐水。8血红蛋白测定-HiCN测定法原理:血液除硫化血红蛋白SHb外的各种Hb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再和CN-结合生成稳定的棕红色复合物——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其在?nm??处有一吸收峰,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该处的吸光度,经换算即可得每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被ICSH推荐为参考方法,其致命弱点是氰化钾KCN试剂有剧*,使用管理不当可造成公害)9血红蛋白参考值男性-g/L,女性-g/L10血红蛋白在贫血程度的判断优于红细胞计数。11HiCN转化液应贮存在棕色有塞玻璃瓶中,不能贮存在塑料瓶中,否则会使CN-丢失,测定结果偏低。HiCN转化液在4℃保存一般可数月,不能在0℃以下保存。12氰化钾试剂是剧*品?????废液应首先以水稀释,再按每升上述稀释液加次氯酸钠35ml????,充分混匀,放置15h以上。废液不能直接与酸性溶液混合,可产生剧*氢氰酸气体。13小红细胞直径<6um,大红细胞直径>10um,巨红细胞直径>15um。14高色素性贫血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15红细胞多色性见于骨髓造血功能活跃(如溶血性或急性失血性贫血)16有核红细胞除1周内婴儿血涂片可见少量有核红细胞外,其他则为病理现象17泪滴形红细胞见于贫血,骨髓纤维化和正常人。18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是瑞氏染色后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蓝色颗粒(变性RNA),属于未完全成熟红细胞。19豪焦小体(Howell-Jolly小体,染色质小体)成熟红细胞或幼红细胞胞质内含有一个或多个直径为1-2um暗紫红色圆形小体,为核碎裂,溶解后的残余部分,见于脾切除后,无脾症,脾功能低下,红白血病。20卡波环是在嗜多色性,碱性点彩红细胞胞质中出现紫红色线圈状结构,呈环形,8字形,为核膜残余物,纺锤体残余物,脂蛋白变性物。见于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增生性贫血,纺锤体残余物,脂蛋白变性。21血细胞比容HCT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大手术后,腹泻,失血,大面积烧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减低见于各种贫血,是临床输血,输液疗效观察的指标。作为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计算的基础数据。还可作为真红细胞诊断指标之一。22温氏法测血细胞比容样本离心以g离心30分钟。离心后血液分为五层,自上而下分别为血浆层,血小板层,白细胞层和有核红细胞层,还原红细胞层(紫黑红色),带氧红细胞层(鲜红色)。读取红细胞层柱高(以紫黑红色为准)的毫米数。23成人MCV80-fl,MCH26-34pg,MCHC-g/L。24正细胞贫血MCV正常,MCH正常,MCHC正常——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某些溶血性贫血大细胞贫MCV增高,MCH增高,MCHC正常——各种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不良的贫血单纯小细胞贫血MCV减低,MCH减低,MCHC正常——慢性感染,慢性肝肾疾病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贫血MCV减低,MCH减低,MCHC减低——缺铁性贫血及铁利用不良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2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异常受样本中红细胞碎片,红细胞凝集,双相性红细胞的影响。26RDW增大对IDA的诊断灵敏度达95%以上,特异性不强,可作为IDA的筛选诊断指标。27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红细胞间的过渡细胞,过程是在骨髓完成,其胞质中残存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RNA,经活体染色后嗜碱性物质凝聚成蓝黑色颗粒然后连缀成线。显微镜计数法网织红细胞参考值成人0.-0.02或(25-85)×/L。28网织红细胞分型:I型(丝球型)、红细胞充满网状物,见于骨髓。Ⅱ型(网型),红细胞网状物结构松散,见于骨髓。Ⅲ型(破网型)、红细胞网状物结构稀少,呈不规则枝点状排列,见于外周血。Ⅳ型(点粒型),红细胞内为分散的细颗粒、短丝状网状物,见于外周血。29网织红细胞必须在活体染色时才能显示,WHO推荐使用新亚甲蓝染液,染色温度应控制在37℃。30Ret为蓝绿色网状或点状物质,分布不均,HbH包涵体为蓝绿色圆形小体,均匀散布于整个红细胞内。31点彩红细胞其胞质中残存变性的嗜碱性RNA染色后呈现大小,形状不一的蓝色颗粒。32影响红细胞缗钱状形成的主要因素有:血浆中各种蛋白比例——小分子蛋白如清蛋白、卵磷脂等使血沉减缓,大分子蛋白如纤维蛋白原、急性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巨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使血沉加快。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红细胞数量:数量减少使血沉加快,数量增多使血沉减慢。但数量太少,血沉也减慢。-红细胞直径:直径越大血沉越快,球形红细胞、镶形红细胞使血沉减慢。-血沉管应完全直立,若血沉管倾斜3°,沉降率增加30%。-血样本-抗凝剂浓度增加、血液凝固使血沉减慢。-温度-室温过高使血沉加快,室温过低使血沉减慢。33魏氏法参考值男性0-15mm/h,女性0-20mm/h34风湿热活动期血沉增快,病情好转血沉减慢,镰形细胞性贫血血沉减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