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持续性枕横位rdquo [复制链接]

1#

有一次下基层产科质量检查时,临近中午吃饭时分,当地妇产科主任告知我,她们马上要实施一台剖宫产术,手术的原因是“持续性枕横位”,希望我能为她们“表演”一台剖宫产手术,我欣然答应了,手术前我要求查看一下“患者”。走进待产室,我看见这位“患者”正坐在导乐球上做导乐摇摆运动,但看见“患者”精神有点恍惚,我建议“患者”上检查床上躺下,想看看产程进展情况,评估一下孩子大小,顺便我问“患者”是什么时候住进来的,“患者”告诉我是昨晚住进来的,当时“破水了”。医院后睡觉了吗,睡了多长时间,“患者”在躺下的过程中,伸出两个指头说“睡了有两……”,她的话还没有说完就呼呼睡着了,我猜想“患者”可能说“我睡了有2-3小时”,甚至可能是“2-3分钟”。我先了解了一下宫内胎儿此时此刻的情况,胎心监护良好,有细变异,有加速现象,没有减速现象,再详细了解了一下现在的宫缩情况,得知“患者”十几分钟才有一次宫缩,每次不足20秒,强度自然是非常弱。看着“患者”疲惫的表情,听着“患者”呼哧的鼾声,我实在不忍心再给“患者”做常规的产检了,只是粗略的评估了一下孩子体重约克,简单的评估了一下母亲骨盆的大小,胎儿有经阴道分娩的适应症。也根本不需要再了解“患者”的宫口开大程度,更不需要了解是否有所谓的“持续性枕横位”了。我交代当地大夫,让“患者”好好地睡一觉,并静脉补充高渗葡萄糖、维生素C、能量合剂等支持疗法,待“患者”自然醒后再进易消化的饮食、喝水等,并估计下午16点左右能自然完成分娩的过程。当然,也把来产房接“患者”的手术担架车子退回去了。我们吃了中饭就回单位了,下午16医院妇产科主任的电话,该“患者”刚刚顺利经阴道分娩了一个体重克的男婴,母婴安全。主任只说了一句话:“杨主任,您太神奇了,谢谢您,要不是您,我们肯定是给这孕妇剖宫产了。”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我的文章开始,都将“患者”两字加上引号,因为我并不真的将这孕妇称为“患者”她只是正常的孕产妇,在我们产科,只有将患有可能危及母婴安全的高危妊娠的孕产妇才能被称为患者,正常的孕产妇不应该被称为“患者”。

当地妇产科主任都说了,“患者”因为“持续性枕横位”需要剖宫产终止妊娠的,我为何有把握不需要手术呢?第一,该“患者”是一位正常的孕产妇,并非“患者”;第二,孕妇骨盆等大小正常,胎儿大小也正常,并没有“相对性头盆不称”现象;第三,我没有做详细的产检,是否真是“持续性枕横位”也不得而知,但无论是否是持续性枕横位或持续性枕后位,这孕产妇都有经阴道分娩的适应症;第四,导致“患者”“胎位异常”的原因是继发性宫缩乏力,并非相对头盆不称;第五,目前胎儿宫内情况良好。该孕妇完全有经阴道分娩的适应症,可以继续试产。又根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粗略估计出胎儿体重和分娩的时间。最终的结局就是该孕产妇的产程进展几乎一分不差的按我们预计的进行……

大家知道,分娩的四要素指的是产力、产道、胎儿和精神心理因素,其中产力是决定产程进展的关键因素,四个因素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产程中,在产力的推动下(孩子不是自己爬出来的,而是在产力的作用下被推出来的),不规则形状的胎头会以最小径线(双顶径和枕下前囟周径)自然顺着不规则形状的产道(产道类似一个弯曲的、不规则形状的筒状结构)的最小径线(骨盆入口平面的前后径、中骨盆的横径以及出口平面的横径)下降,在胎头下降过程中,胎头也会沿着产道做“旋转”运动,这就是我们分娩机转中常说的“内旋转”或“外旋转”。(从房间里面抬出一张六七十年代时期的“工”字型的大床出房间就是生活中一个典型的“分娩”机转过程)。根据每一位产妇的具体情况(骨盆大小、胎头径线大小、入盆时的方位以及产力的不同,产程中都有可能出现一过性甚至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

在胎头的“下降”和“旋转”过程中,如果因为“相对性头盆不称”(骨盆大小和胎儿胎头大小都在正常范围内,但胎头大小相对于骨盆大小有点偏大),胎头就可能“卡”在某一部位而表现为“持续性枕横位”或“持续性枕后位”,此时,为了克服阻力,宫缩往往会逐渐增强,如果“不称”的程度不大,克服阻力后产程进展尚能勉强完成;如果“不称”的程度比较大,宫缩难以克服阻力,产程进展就停滞,表现为“持续性枕横位”或“持续性枕后位”,胎心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此时,“持续性枕横位”或“持续性枕后位”就是剖宫产手术指征了。如果宫缩进一步加强,甚至发展为强直性宫缩,先兆子宫破裂、子宫破裂就难以避免了。

但如果“持续性枕横位”或“持续性枕后位”是因为原发或继发性宫缩乏力导致的,虽然也表现为“持续性枕横位”或“持续性枕后位”,但并非是“卡”在那不能“动弹”,而只是“无力动弹”而已,临床表现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宫缩的持续时间偏短、间歇时间偏长、宫缩强度不够,这就是我经常提及的“生孩子的活是一种超强程度的体力活”,而导致“宫缩乏力”的原因往往有以下因素:①孕产妇身体素质较差,如贫血等;②临产后睡眠、饮食得不到充分的保障;③孕产妇心理压力较大,过分紧张、过分焦虑等。一旦“宫缩乏力”得以纠正,它就有可能顺利完成分娩机转的过程的。

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临床大夫就此以“持续性枕横位”或“持续性枕后位”作为剖宫产手术指征而终止妊娠,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处理。

也有部分临床大夫此时应用缩宫素等催产,试图增加产力来完成分娩过程。这样处理虽然可能“勉强”完成产程,但更有可能带来另一个令我们产科大夫更为可怕的并发症“产后大出血”。

我喜欢看抗战的电视剧和电影,我们时常能见到这样一个镜头,我*一位首长需要传送一份紧急情报给下属部队,首长便将自己的战马给传送情报的勤务兵,勤务兵快马加鞭地赶往目的地,在即将达到目的地时,勤务兵为了更快地将情报送到,用鞭子在马屁股上使劲猛抽,此时马匹似乎是更快了,但还是在没有达到目的地之前就一头栽在地上死了,勤务兵也摔得不轻,不得不“连爬带跑”地把紧急情报送达。大家试想一下,假如者勤务兵在最后的路途上不是“用鞭子在马屁股上使劲猛抽”,而是让马匹停下来一会,让马匹吃点草,喝点水,马儿会摔死吗?勤务兵会受伤吗?送情报的时间是不是会更快一点?

因为“宫缩乏力”导致的“持续性枕横位”或“持续性枕后位”,不就是这匹疲惫的马儿吗?此时的孕妇(严格地说是孕妇的子宫)犹如一匹非常疲惫的马儿,缩宫素(抽辫子)也许能让产程(马跑的速度)快一点,但最终不一定能顺利达到目的地(完成产程),即使勉强完成了产程,下一个更可怕的并发症-产后大出血可能就不可避免了(即使剖宫产终止妊娠,产后出血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此时正确的处理意见应该是让马儿停下来,休息一会,吃点草,喝点水。最佳的处理方式就是,调整患者的身体、精神状况,包括饮食和睡眠等,补充高能量,等待自发性宫缩发动,更不适宜于应用缩宫素等增强宫缩。这也是我预防产后出血的主要措施之一。当然,在此之前一定要多次评估是否有经阴道分娩的适应症,在观察产程中也应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和胎儿情况。

大家再看我最近处理的一例:不到凌晨5点接到值班大夫电话,说患者宫口开大“4厘米”持续了13小时,患者坚决要求剖宫产终止妊娠,一了解情况,胎儿监护等良好,宫缩明显乏力,虽经电话指导后我仍然久久不能入睡,下病房后见“患者”精神状况差,几乎没有宫缩,宫口回缩到2厘米,胎心监护未见明显减速等。典型的宫缩乏力导致的产程进展不顺利,好在值班大夫还没有给予静滴缩宫素等。该患者暂时没有剖宫产手术的指征,目前最佳的处理方式是调整患者的身体、精神状况,包括饮食和睡眠等,补充高能量,等待自发性宫缩发动,更不适宜于应用缩宫素等增强宫缩。从此患者分娩经过我们能看出几个问题,这也是我们今后工作中继续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①加强孕妇学校关于分娩等科普知识的普及;②临产前后Lamaze呼吸法的训练;③前身体状态的调整;④临产后全身持续性的支持疗法;⑤临产后导乐分娩等人性化的关怀的实施;⑥必要时实施无痛分娩;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及时发现母婴异常情况;⑦在适宜时机以合适的方式终止妊娠。

所以说,“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只是一种临床表象,严格地说,我们不应该将“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作为一个诊断来看待,更不应该单纯就将这作为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之一。

欢迎大家点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