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 site:pf.39.net http://m.39.net/pf/a_4580761.html原来发过一个简易分型图:
1,2,3,4,6,7,8分型可以实现,实际工作中对5型的解释存在着岐义,查阅资料:
国际妇产科联盟(the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GynecologyandObstetrics,FIGO)的子宫肌瘤分型方法,英文图示如下
子宫肌瘤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也采用FIGO的子宫肌瘤分型方法。FIGO子宫肌瘤分型法(采用9型分类法)
/p>
0型:完全位于宫腔内的黏膜下肌瘤;
1型:肌瘤大部分位于宫腔内,肌瘤位于肌壁间的部分≤50%;
2型:肌壁间突向黏膜下的肌瘤,肌瘤位于肌壁间的部分>50%;
3型:肌瘤完全位于肌壁间,但其位置紧贴黏膜;
4型:肌瘤完全位于肌壁间,既不靠近突向浆膜层又不突向黏膜层;
5型:肌瘤突向浆膜,但位于肌壁间部分≥50%;
6型:肌瘤突向浆膜,但位于肌壁间部分<50%;
7型:有蒂的浆膜下肌瘤;
8型:其他类型(特殊部位如宫颈、阔韧带肌瘤)。
对比发现,2-5型有了新的解释,临床更好操作分型。
其中0、1、2型为黏膜下肌瘤的细化,有利于宫腔镜下肌瘤切除难易程度的判定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将黏膜下肌瘤细化为0、1、2型最初来自于欧洲妇科内镜学会(EuropeanSocietyofGynaecologicalEndoscopy,ESGE)子宫肌瘤的分型:0型位于宫腔内,易于宫腔镜切除,并发症少;1、2型宫腔镜切除难度依次增加,术中并发症出血以及再次手术的机会增加。3、4、5型为肌壁间肌瘤的细化;6、7型为浆膜下肌瘤的细化,更适合腹腔镜手术切除;2-5型肌瘤为既突向宫腔又突向腹腔的肌瘤,其突出的部分均小于肌瘤直径的1/2;8型为特殊类型或特殊部位的肌瘤,治疗需要个体化。
临床症状:
1.0~2型的肌瘤常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淋漓出血,多数患者发生继发性贫血,也可有痛经、阴道排液或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2.较小的3~8型肌瘤可无症状,肌瘤较大时也可压迫膀胱、直肠、输尿管等出现相应压迫症状,如尿频、排便困难等,也可自己触及下腹部包块。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性腹痛,肌瘤红色变性时可发生腹痛伴发热。肌瘤影响宫腔形态或压迫输卵管时可导致不孕。
影像学评估超声是最常用的诊断子宫肌瘤的方法,尤其是观察肌瘤的生长速度及区分附件区肿块时,阴道超声对肌瘤诊断准确率更高,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及87%。3D超声及超声造影可提高肌瘤诊断准确性,尤其是对于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
CT对于确定肌瘤的位置以及与内膜和肌层的关系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少用于子宫肌瘤的评估。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能清楚显示肌瘤的位置、大小及数目、以及肌瘤与宫腔的关系,特别是能发现较小的肌瘤。对于特殊类型肌瘤如血管内平滑肌瘤或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与子宫肉瘤的鉴别诊断具有意义。子宫平滑肌肉瘤因其血供丰富、但中心部位易有缺血坏死,细胞密度大、细胞外间隙小、核浆比高、水分子扩散受限,MRI上可表现为早期强化、但中央无强化,DWI高信号,有助于术前鉴别。
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或要求保留子宫的女性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前,须进行MRI检查详细评估肌瘤多少及位置,同时评估是否有肉瘤及肌瘤恶变的风险。
治疗方法:手术(经腹、经阴)腹腔镜、介入等
l期待治疗因肌瘤恶变的风险很小,对于无症状的肌瘤可考虑期待观察,3%~7%的绝经前子宫肌瘤在绝经后半年至3年会消退,大部分体积会缩小。
l药物治疗目前,能用于肌瘤治疗的药物均不能使肌瘤完全消退,
黏膜下肌瘤患者首选治疗方式为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宫腔镜下肌瘤切除适用于0型黏膜下肌瘤;1、2型黏膜下肌瘤、肌瘤直径≤5.0cm;各类脱入阴道的子宫或子宫颈黏膜下肌瘤。如果第1次切除不完全,可以对黏膜下肌瘤进行二次切除。目前对于3型子宫肌瘤也可尝试超声引导下宫腔镜下切除,但对术者手术技巧要求极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