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饮食省二院营养科专 [复制链接]

1#

铁缺乏是一种很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婴幼儿、孕妇和乳母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发人群,青春期少女因月经失血或者减肥饮食不当也会造成铁缺乏引起缺铁性贫血。

营养科门诊时常会接到此类患者,通过调查询问,多数是不良的饮食与生活方式所导致。特别是青春期少女缺铁性贫血的问题很让人揪心,前段时间就有一位患者妈妈前来咨询,女儿在外地上大学,每次放假回家都会为贫血医院做各种的检查,经过营养科询问调查,孩子平时不喜欢吃蔬菜水果和肉类食物,饮食比较单一。经常会出现疲倦、乏力;面色苍白、食欲不佳等问题,回到家里都是如此,可想而知在学校会如何。青少年贫血会严重影响到其学习与生活,甚至有孩子因为严重贫血问题校方要求家长将孩子带回家修养。

缺铁是引起贫血最常见的原因,铁需要量增加或吸收减少、血液丢失等都是导致缺铁的原因。

缺铁的症状由轻到重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铁减少期,此阶段体内铁贮存减少,血清铁蛋白减少,但无任何临床变现

第二阶段为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其特征是血清铁蛋白、血清铁及运铁蛋白浓度都下降,但红细胞、血红蛋白值在正常范围,无临床表现,故称为无贫血的铁缺乏期(或隐性缺铁期)

第三阶段为缺铁性贫血期,此时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压积均下降,并伴有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由此可见,通过实验室检测的数据查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减少,说明已经到了缺铁性贫血期,而且已有较为明显的贫血症状。所以针对易缺铁的人群一定要懂得在平时的饮食中多摄入铁含量较高的食物,做到均衡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等到有症状再去补充。

饮食方面的建议如下:

1

摄入足量富含铁元素的动物性食物:红色瘦肉类(如牛、羊、猪肉),动物肝、动物血、木耳、菠菜、芝麻酱、枸杞、大枣等食物中都含有丰富的铁元素,考虑到吸收率补铁应以富含血红蛋白铁的肉类、鸡肉、鱼类等动物性食品为宜。每周最好吃1—2次动物肝,动物肝脏中铁元素含量丰富而且易于吸收。

2

增加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摄入:维生素C能促进蔬菜中非血红蛋白铁的吸收。所以在进餐时应该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与水果和富含铁的蔬菜,这样能够增加人体对蔬菜铁的吸收率。

3

限制铁吸收的食物:含鞣酸高的食物、咖啡喝茶叶中的咖啡因等,均能减少食物中铁的吸收,因此进餐时应该避免饮用此类饮料及食物。

4

其他限制铁吸收的因素:钙、锌和抗酸剂都会影响铁的吸收,因此建议避免与铁制剂同时食用。另外,食品中的磷、草酸和肌醇六磷酸也能影响铁的吸收。富含磷的食品有杏仁、全谷、乳酪、可可、鱼类、脑髓、肝肾、奶类、花生等。富含肌醇六磷酸的食品有麦胚芽、麦麸、杏仁、花生、核桃、*豆等。富含草酸的食品有咖啡、茶叶、可可、绿豆、菠菜等。

缺铁性贫血食疗菜品/p>

酱猪肝、豆腐猪血汤、盐水鸭肝、溜肝尖*瓜木耳、火爆腰花、番茄炖牛肉,老母鸡红枣汤、木须肉、西红柿炒鸡蛋、烩红白豆腐等,可根据个人爱好选择食用。

供稿:营养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