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疗,你想知道都在这里!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各种病因导致原发或继发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抗体Fc端构型发生改变,并与单核-巨噬细胞上Fc受体结合,导致红细胞被吞噬、破坏增快而引起的一组较常见很难根治的溶血性贫血。下面我们对AIHA的诊疗进行整理,一起学起来吧!
临床表现
AIHA的临床表现与溶血的缓急程度有关。急性溶血多起病急骤,多表现为贫血突然加重、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进行性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腰背酸痛、*疸加深,可伴发热,重则神志不清、抽搐、肾功能衰竭。脾脏可增大、尿色加深、极重者尿色可呈酱油色。
血小板和白细胞数正常,网织红细胞增多,增生性骨髓象。慢性溶血起病缓慢,临床上可见乏力、苍白、气促、头晕等慢性贫血症状和体征,同时还可见有不同程度的*疸,多见有肝脾肿大。原发性AIHA患者病程多呈缓解复发交替,很难根治,继发性者视病因控制而定,继发性AIHA患者多有基础疾病的临床和实验室表现。
诊断及鉴别诊断
AIHA诊断一般不难,有溶血性贫血和PB-DAT和(或)冷凝集素(CAS)阳性,无其他病因为原发性AIHA,有其他基础病则为继发性AIHA,具体诊断标准如下:①血红蛋白水平达贫血标准;②检测到红细胞自身抗体;③至少符合以下一条:网织红细胞百分比4%或绝对值×/L;结合珠蛋白mg/L;总胆红素≥17.1μmol/L(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1.依据病因明确与否,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无基础病或病因。继发性:继发于淋巴增殖性疾病,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继发于免疫性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继发于感染,如细菌、病*感染等;继发于非淋巴系肿瘤,如卵巢囊肿等;继发于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继发于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奎尼丁、甲基多巴等。2.依据自身抗体与红细胞结合所需的最适温度分为温抗体型、冷抗体型。温抗体型:自身抗体在37℃左右作用最强,多为IgG,抗体通过单核巨噬系统吞噬破坏红细胞,以血管外溶血为主;温抗体型最常见,占AIHA>80%。冷抗体型:自身抗体作用温度<30℃,于0-4℃最强,直接凝集红细胞。补体系对红细胞损伤破坏起重要作用,以血管内溶血为主。3.依据红细胞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分为自身抗体阳性型和自身抗体阴性型。自身抗体阴性型AIHA为临床符合溶血性贫血,除外其他溶血性贫血而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实验室检查
1.红细胞自身抗体检查:①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irectantiglobulintest,DAT)检测被覆红细胞膜自身抗体。②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ndirectantiglobulintest,IAT)检测血清中的游离温抗体。③冷凝集素试验检测血清中冷凝集素。④冷热溶血试验检测冷热双相溶血素(D-L抗体)。2.病因学检查:无基础疾病者诊断为原发性AIHA,有基础疾病则为继发性AIHA。
治疗
AIHA的治疗原则为迅速脱离接触病因(如药物),控制原发病(如感染、肿瘤),没有治疗指征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出现AIHA,需要积极治疗,如果对糖皮质激素效果较差,建议开始治疗CLL,具体治疗流程见图1。
图1AIHA的治疗策略完全缓解(CR)定义为:通过血红蛋白和溶血性标志物(未结合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结合珠蛋白和网织红细胞)的正常来定义;部分缓解(PR)定义为Hb>10g/dL或至少增加2g/dL,有/无溶血;无反应或复发定义为Hb<10g/dL或至少下降2g/dL,伴/无溶血指标的改变。1.1一线治疗一线推荐在无禁忌情况下应用糖皮质激素。按泼尼松计算,剂量为0.5~1.5mg/kg/d,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换算为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静脉输注。1.2二线治疗
一线使用糖皮质激素推荐剂量治疗4周,仍未达到红细胞比容大于30%或者HGB水平稳定于g/L以上,建议考虑二线治疗,二线治疗主要为利妥昔单抗、脾切除、其他免疫抑制药物。
本文首发:医学界血液频道本文来源:血液肿瘤教研室本文审核:血液肿瘤教研室责任编辑:小当当版权申明本文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End-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哪些类型?关键区别在这里!
●临床上发现急性溶血性贫血,怎么办?
一“诊”见血
●我和媳妇都是“O”型血,宝宝却得了ABO溶血病,难道……
●ABO溶血病患儿CRP高,要不要用抗生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