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宝宝出生以后,他的生长发育情况便成了全家人的头等大事。希望孩子长高个儿?——“补铁!”希望孩子变聪明?——“补锌!”其实相比于钙、锌两种营养素,有一种营养素宝宝更容易缺乏,它就是铁,家长一定要加以重视。
虽然母乳当中的铁含量极低(配方奶中也添加有一定量的铁),但是加上胎儿时期储存的铁,是能够满足6个月宝宝的铁需求量的。而添加辅食以后,宝宝所需99%的铁元素就要从辅食当中获得了。
怎么判断宝宝是否缺铁了?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下缺铁的标准:血红蛋白是诊断缺铁性贫血最常用的指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贫血诊断标准:6个月-6岁儿童,血红蛋白小于g就可以诊断为贫血。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对铁元素的推荐量,0.5-1岁宝宝每天的需铁量为10mg,基本上约等于一位成年男性对铁的需求量。
宝宝缺铁都有哪些症状?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以及某些呼吸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体内氧的运送和组织呼吸的过程。
由此,婴儿缺铁的主要症状为:皮肤不够红润,脸色、口唇容易发白;不够活泼,缺铁的婴儿表情严肃,很少微笑。甚至有些孩子还出现异食癖,特别爱吃奇怪的东西,比如报纸、生大米和生面粉等。
另外,缺铁对婴儿早期的智力发育也会带来影响,尤其会影响小儿的注意力及短时记忆力,严重缺铁者会出现烦躁易怒,智商水平降低等现象。所以说补“铁”,真得从娃娃抓起。
既然铁的地位如此重要,那么添加辅食后该怎么做呢?
1、注重血红素铁的补充。血红素铁是人体吸收铁的最佳来源,主要是存在于肉和禽类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
适合宝宝的最佳补铁的食物有:高铁米粉、红肉,如牛肉、猪肉、羊肉、血制品和动物内脏等。这些动物性食物的铁来源为血红素铁,当人体缺乏时,其吸收率可以达到40%左右。
2、植物性食物和乳制品不容忽视。它们也都是铁的来源,以非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但因容易受到膳食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人体的吸收率不高。常见的食物来源有:黄豆、紫菜、黑芝麻、樱桃、菠菜、扁豆、木耳、蘑菇、香菇、虾米、银耳等。
3、维生素C是个好帮手。有一些营养素是可以促进铁的吸收的,最为常见的就是维生素C,比较常见的存在于深绿色食物中,如菠菜、生菜、豆芽等,像鲜枣、猕猴桃、柠檬、草莓、橘子等水果中含量也是比较丰富的。
各位父母,你平时注重给宝宝补充哪些营养素?是怎样补的?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育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