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办公室桃子妈带9医院做了一个体检,结果医生开了多的单子,项目还不少,桃子妈回家后直呼心痛。
后来她问了身边的邻居,才知道原来到了一定月龄就可以在社区做体检。“早知道在社区做了,就不用花这么多钱”。
和桃子妈相反,布布妈妈宁医院,也不想去社区体检,布布妈妈觉得,社区的小宝宝太多了,每次去都要排好久的队,每个宝宝就是快速的看一看,也不知道社区有没有检查仔细了?
那么问题来了,体检去哪里做比较好?宝宝体检到底该查哪些项目?
去哪检查比较好?
医院、医院儿科在项目、费用等方面会有些许不同,包括私立医疗机构在内,没有绝对的好坏,参考下面这张表格,选择适合你家孩子的就好。
医院
医院优点是离家近,很多医院内就有疫苗接种点,打疫苗和体检可以同时搞定。有的社区还会提醒适龄宝宝进行体检,对家长来说比较方便。
虽然很多项目确实像布布妈妈说的快速检查,但未必是敷衍哦。比如看孩子骨骼关节发育的情况,可能只要一分钟,但髋关节、肌张力、肌力医生都会检查,其实蛮有讲究的。
妇幼/医院
妇保/医院价格也是比较经济实惠的;提前预约,也不会排队很久;常规必要的内容当然都不会缺。
医院的优势是科室多,亚专科多,转诊便捷,对于特殊儿童(早产宝宝,有先天性疾病的宝宝,有基础性疾病的宝宝等等)是更好的选择。
私立医疗机构
私立医疗机构的儿保近来是越来越火了。医院比,私立机构评估的项目一般会更多,也更个性化。
除了之前提到的常规基本检查,还有一些“附加产品”,比如针对宝宝的各大能区的评估,自闭症的筛查;针对家长的产后抑郁评分等等。(各个医疗机构会有所不同。)
医院更注重服务和体验,医生基本上都是有问必答,对新手爸妈来说,针对性的解惑还是相当重要的。
当然,私立机构的价格不太美好,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甄别,选择正规的机构,别花了冤枉钱。
家长对儿科体检普遍的误区
检查项目越多越好,不放过漏网之鱼?×
并不是这样的。体检不是盲目地抽血,“套餐化”地做检查。但可以在医生和家长充分沟通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其他检查项目。
每次体检就是量身高体重,在家量量也差不多?×
身长/身高、体重等客观指标的测量只是儿保中的一小部分,每个阶段的宝宝都需要全面评估,还是建议按照医生安排的频次按时报到,可以提前预防很多潜在风险。
体检项目
哪些该做,哪些不用做
一般来说,孩子把下列必做的项目完成就OK了。还有一些是做了意义不大的项目,我们也列在下表中了。
1、哪些项目有必要检查?
◆生长发育的评估(客观指标)
每次儿保,都会测量宝宝的身长/身高、体重、头围,绘制生长发育曲线。如果生长发育曲线不理想,就需要进一步寻找可能的原因了。
◆喂养的评估
帮助家长评估宝宝的喂养情况(奶量、辅食、三餐等),是否存在过度喂养、喂养不足等情况;对于大一些的孩子,需要评估进食习惯。
◆能力发育的评估
包括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沟通等,医院会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整体评估。
◆体格检查
皮肤,囟门,眼睛,五官,口腔,心肺腹,生殖器,骨骼(包括髋关节),肌张力等等。
◆视力的评估
1岁时使用视力筛查仪,之后每年评估1次,3岁以上可以使用视力表。
◆血常规(贫血筛查)
6月龄、12月龄会给宝宝做常规筛查,看宝宝是否有贫血等问题。此后每年1次。
2、哪些项目没必要做?
×微量元素
早在年,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已被叫停,当年的那份文件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
医院开这个检查,建议家长和医生评估这项检查的必要性,如果确实是“过度了”,可以拒绝。
×骨密度
这项检查通常用来评估骨折风险,推荐65岁以上女性或者65岁以下有较高骨折风险的女性进行;不推荐正常儿童将骨密度作为常规项目开展。
如果需要评估宝宝是否存在佝偻病,首选检测25羟基维生素D(25-OH-D)。
×过敏原筛查
过敏原筛查绝不是常规检测项目,必须通过详细的问诊,确定筛查是否必要。即使做了,也要和医生仔细沟通结果,而不是盲目的回避所有阳性食物。临床症状比实验室检查结果更为重要!
×食物不耐受
年欧洲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学会的食物过敏指南已经明确指出,食物不耐受检测不能用来诊断食物过敏。
3、推荐的儿童保健时间表
一部分美式儿保的机构沿用的是下面这套标准。
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5个月18个月24个月30个月36个月(3周岁)之后每年1次。
而在咱们社区,体检时间一般参照下图,家长到点去医院即可。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带娃体检的家长心中有数,也让焦虑的妈妈少花冤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