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血液携氧能力降低、总血容量改变的程度和速率,以及呼吸循环系统的代偿能力,其最常见的全身症状是乏力。贫血可引起多器官和系统的不同表现。
典型症状
不同系统的贫血症状皮肤粘膜及其附属器
皮肤粘膜苍白是贫血最常见的体征。
神经肌肉系统
头痛、头晕、耳鸣、晕厥、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减退,可能与脑缺氧有关。
肌肉无力、易疲劳等肌肉组织缺氧的症状。
感觉异常是恶性贫血常见症状。
呼吸循环系统
呼吸、心率加快,活动后心悸、气短。
重度贫血时安静状态下也可出现气短、呼吸困难。
长期贫血可导致贫血性心脏病。
消化系统
食欲缺乏、恶心、腹胀、腹部不适、便秘或腹泻。
泌尿生殖系统
少尿、多尿、低比重尿。
育龄期妇女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增多、减少或闭经。
严重贫血可出现性功能减退。
内分泌、免疫系统
长期贫血会影响甲状腺、性腺、肾上腺、胰腺功能。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
其他
贫血患者有时伴发低热,如无病因可寻,则可能与贫血的基础代谢升高有关。
不同病因的贫血症状除上述贫血典型症状外,不同病因贫血可有各自典型症状。
缺铁性贫血
易出现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异食癖、吞咽困难或吞咽时有哽咽感是缺铁性贫血的特殊表现。
指甲可呈反甲或匙状甲。
缺铁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导致心理行为障碍,如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等。
巨幼细胞贫血
可同时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出现食欲缺乏、腹胀、便秘,部分出现舌炎、舌乳头萎缩,舌面呈牛肉样舌。
肢端麻木、深感觉障碍、共济失调。
溶血性贫血
急性血管内溶血可伴有寒战、发热、头痛、呕吐、四肢腰背痛及腹痛,出现浓茶色尿或酱油色尿(胆红素尿、血红蛋白尿、含铁血*素尿)。
慢性溶血表现为贫血、皮肤*染(*疸)、脾肿大。
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血液恶性肿瘤
多数患者有发热(感染所致),及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内脏出血。
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营养不良性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人体元素的丢失或失利用造成的,治疗医院查找铁缺乏的原因,是否为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或者是铁的摄入不足,还是其他原因包括妇科疾病导致的月经过多、消化道疾病导致的慢性失血、某些慢性疾病造成的铁利用障碍。
对于铁元素的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在补充铁剂的同时,应食用肉类、禽类、鱼类等。此外,在口服铁剂同时应适当补充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而茶、钙剂、镁剂可以抑制铁吸收,应在补铁期间避免服用。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所致,它的缺乏常见的原因包括摄入过少,如蔬菜的烹煮过度、妊娠,会导致叶酸、B12的需要增加;酗酒、胃肠道手术会造成它的利用障碍。
在明确原因后,除了补充叶酸、B12之外,应该适当的增加蔬菜、水果、豆类的摄入,并避免烹煮时间过长导致营养元素的丢失,此外长期的绝对素食也可以导致维生素B12的缺乏,应当注意补充维生素B12,总之对于贫血,首先应当明确贫血的原因,去除病因之后,治疗贫血才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