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慎入 摄影师用影像记录人死亡之后
泡泡数码相机频道12月12日 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世上最确定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有一死,但最不确定的,却是当我们自己死亡之后,无法肯定会遇上什么事。为什么人类会对死亡恐惧,要忌讳,要逃避,全球已经有很多专家探讨过,至于丹麦女摄影师Cathrine Ertmann则以镜头,去纪录一个人死后,身体将会面对什么命运,并整理成为系列作品“About Dying(关于死亡)”。
摄影师获得丹麦奥胡斯大学医院的病理学院许可,在隐去死者身份的情况下,进入停尸间、验尸房、火葬场及其他仪式的举行地点拍摄,而且她也见证了,一个人在其死后逐步的分解,并真正的消失于世,在如此直接面对死亡的影像,能否舒解我们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呢?
在这个“6 hour room”里,死者会在布下躺著6小时,医生会在期间检查他,以在医学上确定其死亡,例如不可逆转的呼吸与心跳停止之类。假如“死者”没有死去反而复生,床边的这条红带可以让他召唤求救,虽然它在这里从来没有被使用过。
停尸间。
这位女士被发现死于家中,由于要确定死因,尤其有否涉及罪案,所以其尸体将要被解剖检验。之后她会从新穿好衣服,放进棺木。
在死亡后 4 到 12 小时,肌肉会开始僵硬,甚至头发都会竖起。
在验尸房的墙上有幅横,以拉丁文写着“Here the dead help the living”,以此提醒医生们这份工作的重要性,一个人死后所留下来的讯息与线索,可以帮助无数生存中的人。
下图脚掌红色、蓝色的痕跡,是死亡的印记,表示细胞已经停止工作,而血液则冲到身体最底部。
在验尸过程中,身体由喉咙垂直剖开到肚,胸腔及腹中内臟都被除去作检验,另外脑袋亦一样会被取走。
完成后的清洁。
一个男死者在封棺前被梳好头发。
医院里有间小教堂,会接收各个整理好、放在棺木里的尸体。
在教堂里,任何信仰的人都可以进行自己的祷告。面对死亡的无能为力,或许宗教是人们最后的救赎。
家人来跟死者作最后道别。这个仪式跟中式葬仪有很大分别,但原则却是相同,都是希望让在世之人,能够与死者严肃送行,让生者能够好好放下,继续往前行。
到了最后,尸体会在这个高达摄氏450°的火化炉中焚烧,直至化为灰烬,而骨灰则会埋在地里、撒到海中,或是像放到骨灰盒。
有一门学科叫“生死学”,广域死亡的探讨,不一定是宗教意义的前世来生等信仰,更涉及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詮释、对面临死亡的准备、对送别仪式的思考等。既然死亡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抵达的终点,与其恐惧,不如坦率的面对,正因为预备好了死亡,我们才预备好了要如何生存。■
via:phot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