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避暑经济”已“长成”
中新贵阳8月2日电
(王林成)正如孙楠在《爽爽的贵阳》中唱的那样:环城森林,涌来缕缕清新,黔灵山风,吹过阵阵阴凉。正当全国大多城市因暴雨和高温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贵阳市的避暑经济却显露出了别样的风彩。“贵阳这边比北方那些城市凉快的多。”来贵阳工作了两年的河南人刘先生说。据统计,贵阳市2015年7月份平均气温22.1℃,最高平均气温为26.6℃,最低平均气温为19℃,达到30℃的天数仅有4天,不仅与相邻的“火炉”重庆(七月份白天平均气温33℃)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远远低于7月份全国平均气温30℃。基于优越的气候环境,2006年,在“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评选中,贵阳脱颖而出,荣登榜首。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在研究多个城市近30年气候数据的基础上,授予贵阳全国唯一的“中国避暑之都”称号,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的美誉。“避暑之都”成为贵阳的招牌,在此之上提出的“爽爽的贵阳”也像“彩云之南”、“好客山东”一样,成为广为人知的城市名片。2007年贵阳市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贵阳)避暑节,当年接待游者2314.15万人次,同比增长25.44?,实现旅游总收入125.28亿元,同比增长48.19?。在第8个年头里,贵州省全省的“避暑经济”效果也非常显著。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便接待游客1.846亿人次,同比增长18.02?,实现旅游总收入1588.24亿元,同比增长21.49?。数据的背后是基础设施的完善,2013年2月5日,总投资470.1亿元的贵阳市中心城区城市骨架路建设“三环十六射”正式贯通,大大改善了贵阳的交通环境。而贵广、成贵、郑贵、沪昆等高铁的规划、在建和开通,使贵阳步入“8小时经济圈”。贵广高铁开通的前5个月,便为贵州带来700万广东游客。2015年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中的17个贵阳项目已全部动工,计划投资35.2亿元。在今年贵阳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贵阳市要确保空气质量优质率80?以上,8个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在Ⅲ类,森林覆盖率达到47.5%。对于“蓝天”“碧水”“绿地”的三大保护计划为推进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打造“多彩贵州”和“爽爽的贵阳”两张名片,贵阳利用气候优势发展“避暑经济
”的蓝图正一步步走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