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贫血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缺铁性贫血有什么特点
TUhjnbcbe - 2024/10/12 17:40:00
白癜风能够治愈吗 https://m.39.net/pf/a_4793212.html

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IDA)是因体内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引起的贫血。IDA是贫血中最常见类型,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和各年龄人群,但以育龄妇女及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1.铁的分布正常成年男性含铁量为50mg/kg,女性为35mg/kg。其中,血红蛋白铁约占67%,肌红蛋白铁约占3.5%,贮存铁为29%。贮存铁主要包括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贮存于肝、脾、骨髓等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内。含铁酶类(如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及血浆中转铁蛋白含有少量的铁。

2.铁的来源和吸收正常人体每天所需的铁20~25mg,大部分来自衰老的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铁,每天从食物中摄取铁即可维持体内铁的平衡。动物肝、肉、血中含铁最丰富,且以血红素铁形式存在,胃肠吸收率高达25%;含铁量较高的植物食品有海带、发菜、紫菜、木耳、香菇等,植物铁属于非血红素铁,易被食物中的其他成分如螯合剂、糅酸等结合,吸收率多低于5%。正常成年人每天从普通饮食中摄入10~15mg铁,其中5%-10%被吸收,吸收量约为每天lmgo亚铁比高铁易于吸收,胃酸和维生素C有助于保持二价铁状态,故可促进铁的吸收。

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血红素铁由亚铁血红素携带蛋白1转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二价铁离子则是由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转运;转运入上皮细胞的铁由膜铁输出蛋白1转出上皮细胞,膜外被氧化为三价铁,再与转铁蛋白结合,经血液运输至机体组织。

铁的吸收过程受到铁调素的调控。当机体铁吸收增多或释放炎症因子时,肝脏合成铁调素增多,促进膜铁输出蛋白1降解,抑制铁吸收:反之,当铁缺乏或缺氧时,铁调素合成减少,铁吸收增强。

3.铁的转运转铁蛋白是一种球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可结合1个或2个三价铁离子,转运至骨髓或肝脏等组织后,与幼红细胞或其他细胞膜上的转铁蛋白受体结合,被转运至细胞内,用于合成血红蛋白、铁蛋白等。正常人转铁蛋白血浆浓度为2.5~3g/L,转铁蛋白所能结合的铁的总量,称为总铁结合力;正常情况下,转铁蛋白仅以其大约总量的1/3与铁结合,其实际结合的铁,即为血清铁,血清铁占总铁结合力的百分比即为转铁蛋白饱和度。

4,铁的再利用和排泄每天大量衰老死亡的红细胞被吞噬细胞吞噬,血红蛋白被分解后释放岀铁,其中的大部分铁被转运回骨髓,重复利用。机体每日仅有约Img铁随胃肠道、皮肤及泌尿道上皮细胞的脱落被排出体外,女性由于月经、哺乳等原因,排泄铁量较男性多。

[病因和发病机制]

1.慢性失血慢性失血是引起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常见的失血途径有消化道、泌

尿道和生殖道,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系统溃疡、消化道恶性肿瘤、血管破裂、钩虫病、痔疮等引发;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人工心脏瓣膜引起的机械性溶血也可长期尿内失铁而致缺铁;月经过多是目前临床上最多见的缺铁原因,在育龄期女性贫血患者中占80%以上。

2.摄入量不足长期素食或肉食匮乏可造成饮食中铁含量不足,导致缺铁。婴儿如果仅以人乳或牛乳喂养,未及时补充肉类食物,也可导致缺铁。儿童、青少年因生长迅速,需铁量增加;育龄期妇女,由于月经失血,排铁增加;妊娠和哺乳期妇女需铁量也明显增加,上述人群如果长期饮食含铁量不足,均可发生缺铁。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17%
1
查看完整版本: 缺铁性贫血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