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最近脸色苍白,走路还眼冒金星,是不是贫血?”“医院查过血常规,说不贫血,为啥我还是老头晕?”……
西医概念里的贫血,是指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临床症状。在男性血常规报告中的血红蛋白值低于g/L,女性低于g/L就是贫血,同时贫血也会分成轻、中、重、极重度四类。
如果通过检查结果正常,却又时常出现头晕、乏力、困倦、面色苍白等问题,此时就要想想是不是遭遇了中医常说的“气血不足”。
一、女性为何更容易气血不足?
传统中医认为,相较于男性,女性容易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原因有以下几点:
1、月经
从青春期开始,女性一生中要经历将近40年月经期。也就是说,每月一次、每次2~7天的经期失血问题,要跟随着女性大半辈子,自然影响气血调和。
2、生育
女性怀孕、生产、哺乳都会耗损气血。即使过了哺乳期,在孩子幼年时期的各种大小事务,也容易造成女性身心疲劳,耗气伤血。
3、更年期
更年期综合征,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由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时发生的综合症候群。很多女性因一时不能适应身体的变化,导致体内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走向虚衰。
4、精神压力
新时代女性不仅在职场上要雷厉风行,回家还要带娃做饭。巨大的精神压力,会导致情志失调,对气血也有很大耗损。
二、做好4点补回好气血
1、运动
经常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使机体维持在正常的代谢水平。吃完饭后不宜立刻进行活动,最好休息1~2小时后再锻炼。
值得注意的是,运动时要注意控制强度,做到微微出汗。气血不足者不宜大量出汗,否则津液亏虚,对气血恢复反而不利。动作和缓、力度适中的快走、慢跑、瑜伽、太极拳等是不错的选择。
2、睡眠
中医认为,“动养阳,静养阴”,“血”有形而属阴。因此,在睡眠期间,也就是身体处于“静”的状态下,有利于气血回升[1]。
同时,站立时肝脏血流量在比卧躺时减少40%,足可见睡眠对于气血回升的重要性。
还有一些观点认为,睡觉时宜保持右侧卧位,对肝脏血液循环更有利,可帮助肝脏得到更多的血液、氧气及营养的供给[2]。
3、情绪
俗话说,“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中医认为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耗伤肝血。保持心情愉悦、乐观开朗、心平气和的心态,可以促进造血机能旺盛,保证经血调畅,有利于气血恢复[2]。事实也是如此,如果心情很差,气血衰竭,也不会拥有充足精力应付工作与生活。
4、药食同源
人参、黄芪、党参、熟地、当归等都是常见的补血药草。民以食为天,可以把药材与食材结合,美味可口,还可用于补气血,如参归乌鸡汤、党参黄芪排骨汤、川芎当归炖鸡蛋等。
在《景岳全书》卷五十一记载滋精养血补元气的两仪膏,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养阴血,是气血双补的良方。现代复方阿胶浆延续古方经典,选取东阿阿胶、熟地为滋阴补血,红参、党参大补元气,最后以山楂行气开胃,促进脾胃吸收。小小一瓶,气血双补,改善用于气血亏虚带来的身体疲惫、头晕乏力、脸色苍白、失眠多梦、胸闷气短、畏寒怕冷。
参考资料:[1]杨晓红.好睡眠让女性气血充盈[J].妇女生活,:59.[2]皮国成.睡眠对肝的影响[J].肝博士,(2)[3]吴培培.更年期变化:阴阳、脏腑、气血、经络更年期调养:神养、睡养、动养、食养[J].自我保健,(1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