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仁医话暖抚心田。
圣心妙手云相会,惟愿疾苦化云烟。
为更好地向淋巴瘤领域医生传递最新的治疗理念,分享疾病治疗进展,复星医药汉利康团队发起的「规范淋巴瘤诊疗——《大咖十日谈》」医-医学术场景,邀请了十位行业内专家,于4月16日至4月25日,连续十天不间断为大家带来这场学术盛宴,助各位解决临床工作中最实际的问题。
4月16日DAY1的直播,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周虎教授为我们带来《血小板减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精彩分享。以下为周教授完整讲授视频:周教授认为,血小板减少是多个科室的临床医生都会遇到的问题,如何对其病因进行鉴别,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显得至关重要。鉴别诊断三步走:
一.首先要确认血小板减少;
二.初步判断血小板减少的分类;
三.确定诊断。
首先,临床医生应学会辨别真性及假性血小板减少,若无法排除假性血小板,则会使众多临床治疗束手束脚,甚至造成误诊、延误治疗等严重后果。对于相对年轻的难治、复发、治疗反应差的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考虑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其中,再生障碍是最常见的病因,可以分为纯血小板再生障碍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另外,根据病史病程,还应考虑PNH、肿瘤骨髓浸润、理化及药物因素、感染、营养缺乏、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等情况。血小板破坏/消耗增多,常见病因包括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其中,尤其需要重视的是ITP,它是最常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之一,在诊断上主要依靠排除性诊断的方法,需要临床医生在鉴别诊断方面具备扎实的功底。而TTP和DIC是临床上的重症疾病,若不能及时得到治疗,患者死亡的概率相当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患者经常出现脾肿大和脾亢进,从而导致血小板分布异常。直播后,周教授针对观众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1.ITP领域近期的研究新进展2.新版《中国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更新要点3.ITP诊疗的临床实践及心得分享4.利妥昔单抗的临床价值5.ITP未来的诊疗方向以下为周教授进行问题解答的音频:在后续的推文中,我们会陆续将《大咖十日谈》的完整内容推送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