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0/12/23 1:02:00
缺铁性贫血是全球最为普遍的营养性疾病。年WHO报道,4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在不发达国家达39.0%,在发达国家为20.1%;育龄期妇女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42.3%、10.3%;成年男性贫血患病率分别为30.0%、4.3%。可见,贫血是全球患病率较高、长期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那么哪些人群会容易患贫血呢?1.婴儿大量研究证实,婴儿缺铁不仅可以引起贫血,对其体能、智能、免疫功能和消化功能等也均有影响;并且,贫血对婴儿智能影响是不可逆的。因此预防儿童贫血比治疗贫血更重要。调查结果显示,6~12个月龄组婴儿的贫血患病率最高,城市、农村分别为38.3%、34.7%。这可能与此时期内婴儿的辅食添加情况有关。婴儿出生后1个月体内红细胞快速生成,而母乳(母乳含铁量为:0.2~0.3mg/L)却不能提供足量的铁,只能消耗体内贮备铁以满足身体需要6。但至4~6个月左右时,贮备铁已耗竭。如何解决呢?同时,4~12个月龄的婴儿血容量也增加约2倍,故此年龄段婴儿贫血患病率较高。因此在大力提倡母乳喂养的同时婴儿应从6个月开始科学、合理地添加辅食,以弥补铁的不足。2.青春期青春期也是贫血高发期,该年龄组的人群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所需包括铁在内的各种营养素大量增加,但摄入量通常相对不足。青春期女生除了上述原因外,还与月经初潮、经期紊乱、内分泌失调或经期失血过多有关。此外,一些青少年还有偏食、节食、限食、吃零食的习惯,这些均可能导致贫血患病率的增高。3.育龄期妇女育龄期妇女也是铁缺乏的高危人群,此时期内贫血不仅伴有体力、耐力及劳动能力下降,还能对妊娠结局产生有害的影响,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和胎儿死亡率增加等,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育龄期妇女贫血患病率为19.9%。主要是由于妇女月经期铁丢失较多(月经周期中妇女日铁损耗约1.4~2.0mg),膳食摄入无法弥补造成的。此外,对中国育龄期妇女的研究发现,叶酸及B族维生素缺乏也是导致贫血的重要原因。4.中老年人中老年人贫血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贫血患病率为29.1%。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资料表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膳食铁的摄入量逐渐下降。对于老年人来说,贫血大多数(80%)为继发性贫血。最近的研究表明,患慢性病时,炎性细胞刺激产生的hepcidin(一种控制体内铁水平的蛋白)可导致肠道吸收的铁量及巨噬细胞释放的铁量减少。也有一些研究表明,老年人患结肠癌等也同其患缺铁性贫血有关。因此,应该对婴幼儿、青少年、育龄期妇女这些缺铁性贫血的高发人群采取有效措施,必要时可以进行食物铁强化。食物铁强化改善缺铁性贫血是全球营养界公认的经济、有效而易行的方法,在与缺铁性贫血的抗争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致力于开展食物强化计划。推荐阅读:01血液病病友们请注意!面对寒冷冬天,饮食要这样安排02血液病骨穿会伤害身体吗?03分享一例MDS患者的治疗经过,专利用药让他回归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