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动不动的就对人冻手冻脚,甚至晚上睡觉躲在被窝里面,也感受不到温暖,晚上睡觉脚痛到睡不着,而且特别怕冷。
那冬天怕冷怎么办?
据现代医学研究,这些冬天怕冷的人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引起身体发冷:
1胃肠功能不调或者身体虚弱,机体散发热量的能力低,抵抗力低,抗寒能力差,因而容易感到寒冷.冬天怕冷冬天怕冷
2长时期处于营养缺乏状态,患有贫血,低血压或甲状腺功能减退,也会引起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不良,特别是肢体末稍循环障碍,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人产生冷感.
3饮食不调,夏日贪食生冷,消耗阳气,身体代谢机能下降,到了秋冬就容易怕冷.冬天怕冷冬天怕冷冬天怕冷
4、很多姑娘为了美丽,都是“要风度不要温度”常常露出脚踝,甚至穿小短裙,导致成为阳虚体质。
当然也有很多中老年人也会有身体寒冷怕冷的症状,那么也是元气不足的典型表现。中老年人出现的继发性怕冷疾病,那么一定与她所患的疾病有关,也就是阳气不足,身体虚弱,体内由于疾病而产生热量不够,久而久之也会导致阳虚。
艾灸扶阳养元
艾灸属于阳,艾灸属阳,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善用五大穴位改善手脚冰凉。
1、大椎
大椎穴属于督脉,有通督行气,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同时如果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热病、癫痫、颈椎病,治疗取穴大椎是首选,都是在治疗寒凉疾病,那么大椎在上焦,治疗寒凉的疾病大椎是首选穴位。
2、神阙
在脐窝正中,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主要用于治疗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神阙是气和,气舍,气具之穴,是任脉在此会和,此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在中焦部位起到沟通上下之功效。
都说一灸神阙暖全身,灸神阙,有沟通上下之功效联系任脉之上下。而且灸神阙还可以治疗胃肠疾病,妇科疾病,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疾病,所以阳虚体质灸神阙可以很快得到改善,就是灸了神阙可以打通任脉。
3、命门
临床上,命门火衰主要表现为四肢清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舌质淡,脉沉迟等虚寒之象。
所以要常灸命门和大椎可提高督脉之阳气,大椎和命门艾灸,补足督脉元阴元阳,补命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灸命门给各脏器的生理活动起到温煦,生发和推动作用,故灸命门是推动生命之火。
4、足三里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有“若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疱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不干”因此而来。
艾灸足三里是以温和灸为主,尽量不要发生灸疮。艾灸足三里,可以使用艾条悬灸,每穴施灸时间在10-20分钟。
5、涌泉
《*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缓解手脚冰凉的艾灸方法,如果你也有手脚冰凉并且怕冷的情况。可以试试艾灸的方法来缓解,当然,艾灸一两次肯定是看不到什么大效果的,要坚持。也有人肯定会问,这么多穴位,一次怎么灸得完呢?其实呢,可以一次艾灸1-2个穴位,隔天再艾灸余下的穴位就好啦,艾灸是个慢功夫,要坚持不懈,只要坚持下来了,一定会看到疗效。也有很多阳虚体质的人,通过各种艾灸方法改变了自己阳虚的体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