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一般包括血细胞计数和分类、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等。《诊断学》同时强调,在血细胞计数的同时,还必须注意观察红白细胞的形态、异常细胞、寄生虫等。因此,可以把血涂片理解为广义的血常规的一部分。
首先必须明白,单纯靠血常规,什么病也不能诊断。任何检查的诊断价值都必须严密结合病史,这是讨论血常规诊断价值的基本前提。因此,我们进行此讨论需要假定已经进行了系统的病史(症状、体征、系统回顾、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等)搜集,那么,血常规至少对如下疾病有重要的诊断甚至确诊价值:
1、缺铁性贫血(IDA)。通过血红蛋白降低判断贫血,通过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判断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若结合系统周密的病史,一部分的IDA可以得出诊断,并与后续的铁剂治疗反应相佐证。不一定非要查铁蛋白和骨髓铁染色。
2、巨幼细胞贫血。如MCV、MCH和MCHC显示大细胞性贫血,又病史可以追出明显的肠道吸收障碍或特殊用药史(甲氨蝶呤等),再有血涂片的形态学支持,则基本确定巨幼细胞贫血,后续的治疗反应非常明显,也可以强力佐证。
3、某些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有家族史,结合血涂片见到小球形红细胞多于10%即可诊断。又如特征性的镰形红细胞增多结合病史可以诊断镰形细胞性贫血。
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若白细胞计数非常显著的增高,比如超过10万,结合体检有巨脾,基本就可以诊断慢粒白,再加上血涂片诊断更加可靠。
5、寄生虫病。若在疫区,有明确的流行病学依据,结合嗜酸细胞明显增高,基本也可以诊断。有时候血涂片直接可以看到寄生虫如疟原虫,诊断更不在话下。
6、红细胞增多症。有真性、假性、继发性等区别。血常规除了显著的红细胞增多,还可以提示显著的红细胞比积(Hct)增高,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增高,结合病史没有继发性病因,有脾大等等,即可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的结合病史则更容易诊断。
7、某些继发性的血小板增多症,比如脾切除术后,靠血常规很容易诊断。
8、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特征性的五联征,其中血常规加血涂片有重要价值:紫癜(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疸、深色尿、红细胞碎片)、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热以及肾脏损害等。
9、白细胞减少症。仅仅根据血常规就可以诊断白细胞减少,而结合病史可以诊断出很多减少的原因,比如服甲亢药后。
就列这么多,当然不止这么多。血液科医生永远不会藐视血常规,这也许是“职业病”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