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认真地做事,耳边却像有只苍蝇在飞,嗡嗡地响个不停;关好门窗,准备睡觉,躺在床上,却听到滋滋的声音,感觉床下有只老鼠。这种在安静环境中,不断被单调或混杂的声音袭扰的现象,称为耳鸣,是很多人都曾有过的经历。不过,有些人只是短暂地经历耳鸣,而有些人则会长期与耳鸣相伴,睡眠和生活都受到严重影响。那么,耳鸣是如何产生的?是听力受损或衰老的表现吗?应该如何应对呢?咱们现在来解析。
认识耳鸣,首先需要与幻听进行鉴别。耳鸣,是在没有外界声音的时候,自觉有声响,这类声响通常是纯粹的单调声音,而幻听多数是有意义,或者自己可以解释的声音,比如有人认为自己能够听到外星人的呼唤,或者与逝去的亲友对话。幻听是大脑听觉中枢对信号进行错误加工的结果,通常与精神障碍或药物滥用等共同存在。
听力正常的人,在极度安静的情况下,是可以听到一些平时无法感知的声音的,比如血液循环的嗡嗡声,或者耳蜗内的液体运动时产生的声音;遇到情绪激动,或者耳部的动脉受压时,会出现搏动性耳鸣,这些情况,都属于生理耳鸣。如果在白天或热闹的环境,没有耳鸣,夜深人静时出现耳鸣,响度在听阈的5到15分贝以上,则可能是疾病引起的耳鸣,称为病理性耳鸣。
耳鸣的诊断标准,并不统一。还有1种划分方法,是将耳鸣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原发性耳鸣,通常找不到具体的病因,这种情况占比约为90%;其余10%的耳鸣,是继发性耳鸣,还可以继续细分为耳源性及非耳源性。耳源性耳鸣的发病因素主要是药物中*、病*感染、内耳供血不足,这种耳鸣,通常伴有听力下降;非耳源性耳鸣,主要因素包括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脑供血不足、高血压或低血压、贫血、糖尿病。
值得注意的是,过度疲劳、情绪紧张、睡眠不足等,可以引起非耳源性耳鸣。此外,耳内小血管扩张、血管畸形等血管疾病,也可以引起耳鸣,这类耳鸣的特征是嘈杂声响;外耳道发炎、异物或耵聍堵塞、鼓膜穿孔、美尼尔氏综合征等,会导致耳鸣。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等药物使用不当,也会引起耳鸣,严重时会造成听力障碍。不过,总体而言,多数耳鸣不会引起听力下降,也不能证实属于衰老表现。
耳鸣,因为属于主观体验,因此,缺少客观检查的标准方法。目前,相关的检查主要是听力测试,通过听力图,排除内耳病变;其他检查,还包括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以及CT扫描及磁共振成像检查。具有诊断意义的检查是正电子断层成像,这种方法可以了解耳部的血流情况,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耳鸣,由于病因复杂,通常难以确认病因,因此,治疗难度较大。对于继发性耳鸣,去除病因后,耳鸣就可能得到缓解。对于原发性耳鸣,可以尝试生物反馈疗法,或者使用血管扩张及神经营养药物,如果治疗6个月没有效果,就要将策略放在生活方式改变上,学习放松技巧,或者通过遮蔽方法,尝试消除耳鸣影响。最新的研究认为,内耳听觉细胞受损,向大脑传递错误听觉信号,是引发耳鸣的重要机制。德国学者,则通过音乐疗法治疗耳鸣,通过听轻松的音乐,结合心理训练,取得了85%的治疗有效率。不过,需要提醒,听音乐,最好是采用外放式,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以免对听力带来负面影响。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