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贫血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高血压的鉴别诊断
TUhjnbcbe - 2021/2/27 1:18:00

高血压的鉴别诊断

1.发病年龄

(1)新生儿高血压:常见于主动脉狭窄、肾发育不全、肾动脉狭窄、颅内出血。由内分泌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少见。

(2)小儿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多有家族史)、多囊肾、急性肾小球肾炎、先天性皮质增生症、嗜铬细胞瘤(多表现为持续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双侧增生多见)。

(3)成人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最多见,占90%。继发性高血压多为肾性,其次为内分泌性及血管性。

2.血压升高的情况与疾病的关系

(1)是持续性还是阵发性

1)持续性:见于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高血压型)。

2)阵发性:见于嗜铬细胞瘤(阵发性发作型)、间脑病。

(2)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的鉴别,缓进型与急进型高血压的鉴别。

原发性与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

鉴别点

原发性

继发性

发病率

90%

10%

家族史

可有

多无

病程

长,几年到几十年

短,几个月到1年

血压的变化

多为持续性

多为阵发性,也可为持续性

进展的情况

较慢

较快

发展为急进型

少见

多见

对靶器官的损害

较晚

较早

缓进型与急进型高血压的鉴别

鉴别点

缓进型

急进型

发病年龄

较大

较小

病因

原发性少见

多为继发性

病程

舒张压(mmhg)

多<

早期出现靶细胞损害

多有

对降压药的反应

较好

较差

(4)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但脉压大:见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特发性高动力综合征、嗜铬细胞瘤。

(5)收缩压高、舒张压不高或低,但脉压大:见于主动脉硬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

(6)上肢血压高、下肢血压低,相差大于40mmHg:见于胸、腹主动脉狭窄。

(7)上肢血压低、下肢血压高:见于无脉症。

(8)两上肢血压相差大于10mmHg:见于无脉症。

(9)两下肢血压相差较大:见于骼动脉、股动脉狭窄。

(10)在大动脉处听到收缩期杂音:该处大动脉有狭窄。

(11)在股动脉听到二重杂音(Duroziez二重杂音):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

3.高血压的伴随症状对高血压的病因诊断

(1)伴水肿、蛋白尿:见于肾脏疾病及急进型高血压。

(2)伴无痛血尿: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型高血压。

(3)伴贫血、水肿: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肿瘤。

(4)伴出汗、心悸、食欲亢进、体重减轻: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

(5)伴出汗、心悸、头痛;见于嗜铬细胞瘤。

(6)伴满月脸、向心肥胖:见于Cushing综合征。

(7)伴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盘水肿:见于高颅压。

(8)伴肾区听到杂音:见于肾动脉狭窄。

(9)伴肾区肿物:应注意是否为肾盂积水、多囊肾、肾肿瘤。

(10)伴有明显的低钾血症:见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假性醛固酮增多症、肾素瘤。

END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血压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