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气温一天天飙高,耳边总会听到“嗡嗡嗡”、“知了知了”、“叽叽叽”……各种虫儿们也来了。千万不要被他们艳丽的外表、萌萌的身躯所迷惑!
▌小姑娘被虫叮咬顺手一拍,直接住院了
杭州有一位小姑娘,周末在少年宫上课,下课时在西湖边逛了一会儿,突然感到左上臂有刺痛感,仔细一看发现有一只小虫叮在手上,赶紧用手拍死,回到家后,进行了简单的消*,以为万事大吉。
没想到,第二天早晨起床发现,被叮咬的部位红、肿、痛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明显,还有低热,赶紧到门诊就诊,但门诊治疗几天效果并不明显,只能住院治疗,经过10多天的输液治疗才逐渐好转。
可怜,原本白玉无瑕的手臂上留下一个不小的瘢痕。
▼图还是有一捏捏吓人滴
医生说,姑娘也说不清到底被什么虫子咬了,只记得虫子腹部是黑色的。“她低热,是因为被感染了,在住院的10多天里,医院给她进行了伤口处理,消炎等,伤口里脓很多。”
▌稍不注意各种虫儿就会作怪
不信,继续看↓↓↓
案例一:少女被虫子叮咬后突然晕倒
一位高中女生因为被小虫叮咬引发了荨麻疹,医院时突然晕倒,经过抢救后,该女生转危为安。
女生的母亲告诉医生,早晨7点多,女生觉得左边小腿像是被虫子咬了一下,有一阵轻微的刺痛,随后腿部起了一个小包,接着发现身体各处都起了风团,于是由母亲陪同到该院就诊,被诊断为急性荨麻疹,与昆虫叮咬有关。
当女生跟随母亲去药房拿药时,女孩突然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出现休克症状。医院急诊科联合皮肤科医生立即实施抢救,经过一系列治疗后,女生各项体征平稳。
案例二:遛弯时被蜱虫咬一个月了伤口又硬又痒
市民李先生在一次公园遛弯后就一直痛苦不已。6月初的一天,李先生在渭河公园被一只蜱虫咬伤了,伤口至今还是又痛又痒。“已经一个月了,你说这伤口咋还不见好?”对此,李先生真是又气又急。据悉,遭遇像李先生这种情况的市民还不在少数。
“我喜欢户外运动,平时被蚊子叮咬后基本不用涂抹药膏就自行好了。”一向对自己的身体素质很有信心的李先生这次却有些措手不及。当天被蜱虫叮咬后没多久,李先生就感到被咬过的伤口隐隐约约一阵刺痛,叮咬过的地方又红又硬,伤口周围痒痒的。三天后,李先生浑身长满了米粒大小的红色疹子,又痛又痒并伴有发热症状,医院就诊。
案例三:女婴被恙虫叮咬险丧命抢救半个月脱离危险
女婴小灵被送到福州时,小脸惨白,精神萎靡,呼吸很急促。她挂了点滴,仍反复高烧,牙龈也开始出血,连奶都喝不了。“病情危重!”医生紧急把她送进儿童重症医学科。
护士给小灵换衣服时,发现她右大腿有个伤口,已结痂,约*豆大。再一摸,右侧腹股沟有个淋巴结,约绿豆大。王世彪问家长,孩子有没有被虫咬过?家人这才想起,房前有大片稻田,他们常抱着小灵在田边纳凉,前些天,小灵被叮咬了一些包,腿部红红的,他们没在意,涂了些花露水,几天后留下这个焦痂。
“很可能是恙虫病!”王世彪推断。果然,检查报告显示,小灵同时患有嗜血细胞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症、凝血功能异常、心力衰竭、肺炎衣原体感染等全身并发症,都是恙虫感染引起的。抢救半个月,小灵才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抗感染治疗。
案例四:老太被蜱虫咬了一口净化血液三百小时抢回一命
一名73岁老太因病情严重从血液内科转入重症医学科抢救。经检查,医生发现这名患者肝肾功能衰竭,并且已经陷入昏迷,心肌也损伤,凝血系统已经紊乱。多个小时血液滤过后,老太终于转危为安,目前已经转到普通病房。
据了解,老人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史,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经历这次生死?医生介绍,是蜱虫又惹祸了。“每年的4-10月份,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高发期,该病主要有蜱虫叮咬后传播,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岳茂奎说,每年都会有人因此住院,甚至死亡,不过,“蜱虫叮咬后,像这名患者一样严重的是少数,因此大家不必恐慌。”
▌奉上一份最全的“夏季虫咬伤急救手册”
1、蚊子
常见指数:★★★★★
杀伤指数:★
蚊子吸人血,还会“挑肥拣瘦”,专门寻找合乎“口味”的对象。蚊子首先叮咬体温较高、爱出汗的人。因为体温高、爱出汗的人身上分泌出的气味中含有较多的氨基酸、乳酸和氨类化合物,极易引诱蚊子。几乎每个人都有被蚊子叮“咬”的不愉快经历,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被蚊子“刺”到。蚊子无法张口,所以不会在皮肤上咬一口,它其实是用6枝针状的构造刺进人的皮肤,这些短针就是蚊子摄食用口器的中心。这些短针吸人血液的功用就像抽血用的针一样,还会放出含有抗凝血剂的唾液来防止血液凝结,这样它就能够安稳地饱餐—顿。蚊子在叮咬时会分泌唾液,留下的伤口红肿、痒、痛十分难受,甚至还会传染登革热、疟疾、脑炎等。
应对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伤口处涂抹碱性的肥皂水,或者用盐水涂抹冲洗伤口来软化红肿缓解痒痛。
2、螨虫
常见指数:★★★★
杀伤指数:★
螨虫十分微小,0.5毫米左右,肉眼不易见,所以许多人几乎不知道这个虫子的存在,只是在家里的沙发、床上经常无缘无故感到皮肤瘙痒。如果螨虫不是特别多,也感觉不出来,但是问题在于,不论是活体螨虫还是螨虫的尸体,它对许多人是一种严重过敏物,可引起鼻炎,呼吸道疾病。
螨虫叮咬人体后,释放抗原或*素会引起炎症反应。皮损为圆形红色斑疹、丘疹或丘疱疹,米粒至*豆大小不等,丘疹中心可见到针尖大小的疹点,少数可为大小不等的风团,顶端可有小疱,常伴有抓痕、血痂,有的因继发感染而出现脓疱。螨虫皮炎大多发生于成年人,多见于温暖潮湿的夏秋季。
应对方法:治疗可内服抗组胺药及外搽解*搽剂,有继发感染时,可适当使用抗生素。平时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干燥,日晒草席、被褥,避免和猫狗等宠物亲密接触。
3、蜜蜂
常见指数:★★★★
杀伤指数:★★★
夏季适合户外活动,加之暑假来临,不少家长喜欢带着孩子到户外游玩。一不小心,就可能遇到蜜蜂的侵扰,被它蛰伤。
应对方法:一旦被蜜蜂蛰伤,应用针尖或镊子挑出蜂针,注意必须无菌操作。将伤口四周皮肤捏起,使伤口暴露,然后挤出或用嘴吸出蜂*。因蜂*呈酸性,可用肥皂水、小苏打或淡氨水等碱性溶液擦洗伤口,局部涂解*搽剂或糖皮质激素外用。伤口肿胀时可冷敷,亦可用蛇药片研碎后,用冷开水调成糊状外敷。
4、隐翅虫
常见指数:★★★
杀伤指数:★★★
黑色蚁状,昼伏夜出,多见于夏秋季。虫爬到人体表面并不放出*汁,但体内*汁呈强酸性,PH值为1~2。如果虫体被拍击或压碎时,其体内的*素沾到皮肤上,会引起*性皮炎,皮损为条状、片状水肿性红斑,其上有密集丘疹、水疱及小脓疱,附近淋巴结常肿大。损害以面部多见,其次为颈、四肢及躯干,而引起皮肤损害。
应对方法:治疗多为对症处理,内服抗组胺药,外搽解*搽剂或糖皮质激素外用,有继发感染者用抗感染药。避免接触,如遇虫落在皮肤上,不要在皮肤上拍死或压死它。夜间应关好纱窗,睡眠时放下纹帐,以免*虫进入。
5、蜱虫
常见指数:★★
杀伤指数:★★★
蜱虫,又名壁虱、扁虱、草爬子,仅约火柴棒头大小,但它的危害性真的是很要命。蜱虫寄生在哺乳类、鸟类、爬虫类和两栖类动物,大多以吸食血液为生,叮咬的同时会造成刺伤处的发炎。
每年4到10月都是蜱虫的活跃期,在树林中晨练、户外游玩时都要加以注意。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蜱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物质,再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若不及时取出,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处便瘙痒难忍。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
应对方法:一但发现身上有蜱虫,千万不要硬拽,因为蜱虫嘴上的倒刺可能深入体内。可以用酒精涂抹蜱虫,然后用镊子取出,千万不要用手触摸,如发生高烧等症状,应该尽快就医。蜱虫咬伤后,可能会有一到两周的潜伏期,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仍需进一步观察治疗。
6、蚂蚁
常见指数:★★
杀伤指数:★★
蚂蚁虽小,但一般人被叮咬后会很快出现痒感、红肿,严重者因痛痒剧烈、难以忍耐而不停搔抓,也可在全身多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类荨麻疹样的疱疹,被叮咬处多为手指、前臂、足趾、足背,仔细观察可在这些突起的疱疹上发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个别可见局部漫肿及小脓疱。
应对方法:清洗局部后可用解*搽剂外治或糖皮质激素外用。内服药可用抗组胺药,对因抓搔而个别肿胀严重及继发感染者,可适当考虑用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比较好。
7、蜈蚣
常见指数:★
杀伤指数:★★★★
在以前的农村,蜈蚣非常常见。蜈蚣一般生存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咬人、钻耳朵的案例在以前很常见。
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热带型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癫。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膻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如果被长江流域的红头黑身*脚蜈蚣咬到手,咬伤处会很快产生剧烈疼痛,一般2个小时内肘关节处,3个小时腋窝处开始剧烈疼痛,4~5小时胸口隐隐作痛,不过不用担心,一般不会导致致命危险。4天过后症状渐渐消失。
应对方法:首先立即用肥皂水、石灰水、小苏打水等碱性液体冲洗伤口,以中和蜈蚣的酸性*液,然后冲洗后包扎,切勿用碘酒或消*水涂抹伤口,并立即送医救治。
8、蚂蟥
常见指数:★
杀伤指数:★★
蚂蟥又称水蛭,一般栖于浅水中,但在亚热带的丛林地带,还有旱蚂蟥成群栖于树枝和草上。蚂蟥致伤是以吸盘吸附于暴露在外的人体皮肤上,并逐渐深入皮内吸血。被叮咬部位常发生水肿性丘疹,不痛。
应对方法:发现蚂蟥吸附于皮肤上时不要惊慌,切不可强拉,否则蚂蟥吸盘将断入皮内引起感染。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击,经过剧烈的震打以后,蚂蟥的吸盘和颚片会自然放开,或用食醋、盐水、烟油涂擦叮咬处,蚂蟥就会放松吸盘而脱落。
9、臭虫
常见指数:★★
杀伤指数:★★
臭虫会在一个地方潜伏十来年,一旦遇到人靠近,就会很积极地攻击。臭虫的种类繁多,也叫木蚤。臭虫爬过的地方,都留下难闻的臭气,故名臭虫。常见于床板、褥垫、箱缝、墙隙或墙纸的褶缝中,在卫生条件差的交通工具以及公共场所的桌椅缝隙中亦有孳生。
臭虫主要是吸血骚扰,主要在夜间活动,吸血贪婪,尤其是若虫,吸血量可超过其体重的1~2倍,人被叮咬后,严重时可导致皮肤红肿发炎、痒痛难忍,若长期被较多的臭虫寄生,可引起贫血、神经过敏和失眠、虚弱等症状。长期被臭虫咬可能会得白血病或感染超级臭虫病*。
应对方法:对有臭虫的衣服,蚊帐,床单,枕巾,可用开水浸泡;对不能用开水烫泡的衣物,可用消*粉或洗衣粉浸泡半个小时。棉被,床垫,床板可放到强烈的太阳下曝晒4小时,并经常翻动,使臭虫因高温晒而逃离。还有就是选择灭臭虫的化学药物。
▌夏天如何防虫叮咬
●注意室内通风干燥,勤晒被褥,席子要经常拍打、晾晒,容易过敏者要少用草席,最好选择精编的竹席、藤席、麻席,席子的摆放环境也要干燥卫生。床垫、沙发、地毯也要经常拍打或者吸尘。
●尽量避免在昆虫比较多的花丛、草坪、树林等环境下长时间坐卧,如必须去的,建议穿长袖长裤,不要穿凉鞋,扎紧袖口和裤管,尽可能减少暴露在外的皮肤。
●如果家里养宠物,要注意保持卫生和除虫。
●要注意屋子里和屋子附近的环境,比如墙外有爬山虎等植物的,最好定期进行清除,潮湿的墙壁、地面等都会让虫子寄生,建议撒些生石灰,或者喷洒杀虫剂。
▌这些妙招可驱除蚊虫止痒
如何驱除蚊虫
浴液加维生素B:维生素B1所散发出的特殊气味,可使蚊虫敬而远之,达到驱蚊防虫效果。将3~5片维生素B1放在水中溶解,用卫生棉球蘸其溶液擦拭暴露在外的肢体,可以在两天内起到驱除蚊虫叮咬的作用。
家里的灯泡做手脚:现在家庭一般都系用日光灯,非常地吸引蚊虫,只要用一块橘红色的布包住,蚊虫最怕橘红色灯光,这样就可以起到驱蚊的效果。另外怕夜里的灯光引来飞虫飞蛾,还可以在灯下挂上几条葱,蚊虫就不会再飞来了。
买药驱蜈蚣:买除虫菊酯在蜈蚣经常出现的地方洒上一些;买除虫药片密闭熏之;雄*加酒撒进下水道;清除窗外的爬山虎等植物;在门口和窗口及另外有可能爬入蜈蚣的地方撒石灰粉,因为蜈蚣喜欢潮湿的环境;用艾草熏屋子。
蚊虫叮咬止痒消炎
西瓜皮可止痒消肿:被蚊子叮咬后,可用西瓜皮反复涂抹一分钟,再用清水洗净,几分钟就能止痒,并很快消肿。
阿司匹林止痒:被蚊子叮咬后,可将1~2片阿司匹林研碎,用少许凉开水溶化,搅拌成糊状,涂在被蚊虫叮咬的地方,马上就可止痒。
茶叶治蜂蜇虫咬伤:若是被蜂蜇或虫咬后,可将废茶叶捣烂,敷在被蜂蜇虫咬过的红肿处,具有止痛、消肿、止痒的作用。
生姜片可治蚊虫咬伤:被蚊虫咬伤后,可用生洋葱片摩擦蚊子咬伤之处。同时,此方也可有效治疗荨麻疹。
粥膜可消肿止痒:取适量大米,加食用碱煮成米粥,待其晾凉后,轻轻挑出米粥表面一层粥膜,放在蚊子叮咬处。粥膜破裂溶化后,即可消肿止痒,效果极佳。
牙膏治蚊虫叮咬:被蚊虫蜇伤或咬伤,局部涂些牙膏可以消肿止痛止痒。
来源:新闻晨报、杭州交通91.8、中国搜索网、金陵晚报
责编:小木
更多精彩猛戳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