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的时候,被痛经摧残得“痛不欲生”,希望它再也不要来,但“大姨妈”真不来的时候,又让人十分头疼:怀孕了吗?是不是月经失调了?
月经是女性特有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不仅代表女性具备生育的能力,也反映女性身体的方方面面。月经失调不仅是月经时间推迟如何简单,它基本上覆盖了多种月经病。
医院妇科主任医师陈颐主任在采访时指出,“月经的周期、经期,月经的血量以及质地或月经期间伴随的症状,出现各种症状的改变都统称为月经失调,属于‘月经病’范畴。”
陈颐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疾病:妇科恶性肿瘤、不孕症、生殖器官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失调等各种妇科疾病的常规治疗及手术治疗。4个标准教你判断月经失调
一般来说,正常女性的月经周期是21-35日,平均是28日,前后7天都算是正常范围,但如果超过范围,如19、20天来一次或40-50天才来一次,都属于月经周期的改变,前者叫做月经先期,后者叫做月经后期,都属于月经失调。
月经周期是判断月经是否正常的标准之一,其二是观察经期的时间。
陈颐主任指出,“正常女性经期大概在7天左右,1-10天都属于正常的范围内,但如果超过范围,比如一次月经持续十几天甚至二十天,属于经漏,提示月经失调。”
月经的量是判断标准之三,理论上一天的经血量是80毫升,如果半小时的血量能让一张卫生巾全部湿透,属于月经量多;如果月经量仅有5毫升,则是月经过少,可以用一天只需要用到一张卫生巾来判断。
此外,月经前后及来月经时伴随的身体症状,如经前紧张综合征、痛经等,皆属于月经病的范围内。
月经失调的病因
中西医认识各不同
月经失调并非毫无缘由产生,更多时候是反映了女性身体情况。
陈颐主任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说,“每一种月经失调的情况,究其病因,多是与血热、血虚或血瘀有关。如血热、破血旺行,常出现月经过多或月经先期,月经提前且量多;血虚的病人最常见是血量不足,出现月经后期、月经量少,月经质地稀,颜色淡;部分血瘀者,可能形成一定的器质性病变,如子宫肌瘤,或血瘀阻滞脉络,不通则痛,引起痛经。”
西医对月经失调的病因有所差异。陈颐主任介绍,西医认为,月经失调与内分泌因素、器质性病变、医源性损伤有关。
内分泌因素如激素水平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不正常、甲亢、甲减,甲减病人可出现月经的后期、月经稀发。
器质性病变包括子宫肌瘤、卵巢的肿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医源性因素表现在多次人流,出现内膜缺损、内膜子宫的粘连导致月经过少;剖腹产的病人可能有子宫憩室而出现经期延长。
当然,情志因素也可以引起月经失调,悲伤、抑郁会加剧月经失调的症状。不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也与月经失调密切相关。
同时,减肥、节食、挑食的女性,尤其是处于发育阶段的女孩,节食会导致营养成分供给不足,下丘脑控制月经的轴功能紊乱,引起月经后期、月经稀发等,这与中医认为的营养不良、肾精不足,月经则稀发的观点也不谋而合。
陈颐主任提醒,女性的月经颜色、气味等性状是中医妇科望诊的内容,医生还会询问患者的月经周期、经期等进一步了解病情,四诊合参是望闻问切,综合才能辨证。
建议女性在生活中可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