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疗患者住院期间,总会听到一些家属疑问:为什么化疗都结束后还不能出院?为什么打了这么多天升白细胞和血小板的针却一点效果都没有?出院之后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诸如此类的问题
上述场景基本每天都在病房上演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化疗后骨髓抑制”
初见庐山
化疗后骨髓抑制,通俗来讲就是化疗等药物抑制骨髓造血功能,造成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血细胞下降。
化疗药物的作用原理是杀伤人体内增殖比较活跃的细胞,而骨髓造血细胞增殖活跃,同样容易受到攻击,从而无法有效造血,导致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减少,我们称之为——“骨髓抑制”。
临床上将骨髓抑制分为IV度,具体如下:
骨髓抑制是最常见的化疗*副反应,粒细胞半衰期短(6-8h),因此最先表现为粒细胞下降,血小板半衰期5-7天,降低出现较晚,红细胞半衰期天,化疗影响较小,通常下降不明显。
粒细胞减少规律呈U形,减少一般在化疗停药后一周,10-14日达到最低点,维持2~3天后缓慢回升,至第21~28天恢复正常。
血小板则呈V形,降低比粒细胞出现稍晚,下降迅速,两周左右达到最低点,在谷底停留时间较短即迅速回升。
各类血细胞下降的周期各不相同,最低值出现及维持时间也不同,只有这个最“低谷”才能真实反映骨髓抑制程度,因此需要每周2次血常规检查。
骨髓抑制会有哪些症状
化疗后骨髓抑制主要包括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及红细胞下降三个方面,其中又以白细胞下降最为明显。
01
白细胞下降
多数患者表现为乏力、倦怠、畏寒,若出现发热,需警惕继发性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及胃肠道感染、外阴生殖器感染及口腔皮肤感染等。
02
血小板下降
严重的患者可出现皮肤散在的出血点,牙龈渗血或鼻出血,眼白处有出血,大小便带血,月经量增多等,若出现头痛、呕吐、昏睡或神志不清时,则需警惕脑出血可能,应立即就医。
03
红细胞下降会导致贫血相关症状,如乏力、心慌、头晕、头痛、呼吸困难等。
04
其他另外还需观察患者神志、感觉、运动及呼吸节律的变化。
若出现以上症状,医院就诊。
出现骨髓抑制后怎么处理
白细胞减少常用的两种应对方法:①抗生素的使用;
②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使用。
血小板减少常用的两种应对方法:①输血小板;
②血小板生成素(TPO)。
贫血常用的三种应对方法:①输入浓缩红细胞;
②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素,EPO)的使用;
③补充铁剂。
骨髓抑制应该怎么护理
骨髓抑制后血细胞下降,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另外化疗药物本身也会抑制人体免疫功能,易诱发各种感染,严重时甚至可危及生命。
因此,合理的护理对患者顺利度过骨髓抑制期非常重要。
白细胞降低
?限制探视人员,避免将鲜花、生菜及小动物带入病房,病人自身要戴好口罩,必要时给予保护性隔离。
?环境保持清洁,定时通风,紫外线每天消*半小时。
?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做好口(鼻)腔,肛周,会阴,皮肤的清洁。
血小板下降
血小板正常值为-×10^9/L,少于正常值会有出血风险。当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时时绝对卧床休息,勿用力咳嗽,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用开塞露或缓泻剂帮助通便。观察大小便颜色,注意有无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出血,女性患者月经期密切注意月经量。保持情绪稳定,勿剧烈晃动头部,以免造成颅内出血。活动时要格外小心,避免碰撞受伤。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避免皮肤及粘膜损伤:避免用手挖鼻,牙签剔牙,用力揉眼等,皮肤瘙痒时避免用力抓挠,尽量避免肌内注射,注射后增加按压时间,避免剧烈运动及碰撞举重物,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用力排便,必要时可予以软化大便治疗,使用柔软易消化食物,避免啃骨头、鱼刺等,尽量使用软毛牙刷,当血小板重度减少时,应避免刷牙,用棉棒清洁口腔,或改用漱口。
?避免使用增加出血倾向的食物及药物:如饮酒、解热镇痛药物、抑制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
?提供充足的营养:化疗期间饮食应做到“三高一多”,即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多饮水。饮食要新鲜、易消化、柔软、温凉,避免食用坚硬、粗糙、辛辣食物,以免损伤口腔黏膜,引起出血和感染。
?观察出血现象。
红细胞下降
?适当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宜,避免体位性低血压,重度贫血时,病人应卧床休息,限制活动,以减少耗氧量。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缺血性贫血时主要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和铁剂。
?观察贫血症状,必要时吸氧。
临床工作中随着化疗周数的增加骨髓抑制程度会逐渐加重,所以了解骨髓抑制相关知识,加强患者自身骨髓抑制期的护理,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正确对待药物产生的不适感觉,有助于顺利渡过此危险阶段,提高生活质量及无病生存率。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