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肾不好”,很多人会把它与性功能下降、尿频等划等号。在现代医学里,肾脏是身体主管代谢的器官,一旦受损,全身各种问题都会找上门。
肾脏是维持代谢的“节拍器”
肾脏位于腹腔后脊柱两侧,左右各一个。它由许多毛细血管组成,上面有许多孔洞,就像筛网一样。当血流经过肾动脉,进入肾小球时,体积大的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蛋白质等,因不能通过这些筛孔,所以仍留在血管内,重新返回体内;而体积小的成分,如水分、钠、氯、尿素、糖等,就通过这些筛孔滤出,流进肾小管内,此时滤出的液体叫作原尿。
原尿里面含有营养成分,如糖、氨基酸等,当它流经肾小管时,这些营养成分就被全部重新吸收入体内,99%的水分也被吸收,此时只剩机体的代谢废物和很少的水分,这就是尿液。人体每个肾脏约有万个肾小球,它每天滤出原尿约升,形成尿液大约1.8升。因此肾脏的主要作用是排泄代谢产物和有害物质、维持体内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可以说,肾脏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节拍器”。
肾病不只是伤肾
事实上,肾病与其他疾病的关系互为因果。患上肾病后,遭殃的不只是肾。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梁玉梅表示,随着肾功能的进行性减退,患者会出现全身性临床症状,如疲乏、恶心、皮肤瘙痒等,患肾性贫血、高磷血症、钙磷代谢紊乱、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的风险大大增加,骨折等严重并发症也常有发生;如果病情控制不佳,患者认知功能可出现大幅下降,罹患恶性肿瘤的风险同样会升高。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肾损伤与高血压关系密切。肾损伤可引起水钠潴留,导致血压升高,约90%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都会患上高血压;高血压反过来也会破坏肾脏结构,形成恶性循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中国肾脏病监测网络”发布的数据显示,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合并最多的是冠心病,其次是心力衰竭、脑卒中和房颤。
9类人的肾容易出问题
通俗来说,凡是存在肾损伤或肾功能减退3个月及以上的,都可视为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应当做好前期预防,以下几类人要格外警惕。
高血压患者
长期高血压可以造成肾小球缺血硬化,出现夜尿增多、尿白蛋白排泄增加的情况,严重时就会造成肾功能减退。
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定期做肾脏相关检查。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肾病引起的尿*症是每年新增透析的首要病因。患者多表现为水肿、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受损,常有多种合并症。
糖尿病患者日常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定期检查尿白蛋白/肌酐,以便早期发现肾病征兆,早期干预。
超重和肥胖人群
肥胖不仅危害身体健康,还会加重肾脏负担,造成肥胖相关性肾病。
有肝炎病史者
肝炎可引起乙肝相关性肾炎、丙肝相关性肾炎,这类患者日常要注意筛查病*复制、肝脏功能和尿常规。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体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血管炎等。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容易引发相关疾病的肾病,如狼疮性肾炎等。
有长期用药史的人群
药物性肾损害在临床上较为普遍,应给予重视,如长期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氨基糖苷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以及某些减肥药等,都有可能造成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长时间、大量服用这些药物要警惕肾功能损伤。
早产时低体重者
在严重感染、药物过量或急性应激状态下,这类人群和有肾脏病史的人,肾脏受损的风险比正常人群要高。
泌尿系统反复感染者
有肾结石或前列腺肥大、反复泌尿系统感染以及因梗阻出现肾盂积水的患者,也是肾病高危人群。
有某些不良生活习惯者
吸烟、大量饮酒、熬夜、高强度健身+大量蛋白粉、长期使用美白用品、频繁文身和染发、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高尿酸血症,以及超过50岁且伴有多种疾病、有肿瘤病史的人,都有较高患肾脏疾病的风险。
护肾讲究科学适度
为将肾病控制在早期,延缓其进展,无论饮食、用药、体检等都需用心,老年人尤其应当注意。
饮食注意水盐摄入。年纪越大,味觉越迟钝,极易造成盐摄入超标,并由此引起水肿、高血压,甚至诱发心衰等。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老年人控盐更要严格。每日饮水量也有讲究,通常情况下为每人每天~毫升,但肾病患者应视水肿程度、肾功能损伤状况,以及是否合并心衰等进行调整,具体饮水量可根据每日尿量计算得出。此外,过多摄入蛋白质可能增加肾脏负担,肾病患者需谨慎。
查尿查血查前列腺。老年人定期体检很重要,其中,尿常规可看作是肾脏病的“前哨”检查项目。要提醒的是,不少老人尿常规正常,但血肌酐升高,这也表明肾脏功能开始退化。检查血常规同样能发现肾病的蛛丝马迹。老年男性建议做好前列腺筛查,因为梗阻、尿储留和泌尿系感染都会损伤肾脏。
“补肾”过头更伤肾。医生强调,部分老人会把乏力、睡眠不好、腰酸乏力、肌肉酸痛、食欲不佳等归因于“肾不好”,继而选择购买保健品“补肾”。其实,这些症状并非肾病专属,且部分保健品成分不明,补过了、补错了均会伤肾。此外,常见感冒药、止痛药、减肥药、美白用品及部分偏方等都可能有肾*性,不可擅自或过量使用。
最后提醒,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三多一高”症状,即尿里泡沫多、水肿天数多、排尿次数多,以及血压不明原因升高,医院进行肾功能等相关检查,将疾病消灭在“萌芽”时期。
资料来源:《生命时报》王冰洁/文《晚晴》*云芳/文
1
END
1
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