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贫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鼻渊中医辩证论治第二千六百四十期
TUhjnbcbe - 2021/3/30 21:20:00


  鼻渊,是因邪犯鼻窦,窦内湿热蕴积,酿成痰浊所致,以鼻流浊涕、量多、时间久为特征的鼻病。“渊”即渊深之意。如《素问·气厥论》说:“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西医学称鼻渊为鼻窦炎,有急、慢性之分。

儿童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病,以往因重视不够容易误诊。据文献报道,儿童每人每年罹患6—8次上呼吸道感染,每次发病都可能累及鼻窦粘膜,虽然绝大多数感染可以自行消退,但是大约l%一5%的儿童因呼吸道感染持久不退而形成鼻窦炎。小儿鼻窦与成人不同,在胚胎时期,鼻腔粘膜外凸形成鼻窦。新生儿娩出时,即有上颌窦和前后组筛窦。小儿上颌窦口相对较大,窦腔易受感染,感染后窦口粘膜发生肿胀,妨碍引流,易发生上颌窦炎。筛窦结构复杂,其窦口又狭小,通气与引流不良,小儿鼻腔感染后易引起筛窦炎。

额窦和蝶窦在出生时尚处于原基状态,3岁时蝶窦开始气化,6—8岁时额窦开始气化,因此,出生后就可以罹患上颌窦炎和筛窦炎,而额窦炎、蝶窦炎则多见于6岁以后。鼻窦炎概括了各个鼻窦的炎症,炎症发于上颌窦、额窦、前组筛窦者为前组鼻窦炎;发于后组筛窦、蝶窦者为后组鼻窦炎。两个以上鼻窦发炎称为多窦炎。一侧或两侧鼻窦全部发炎称全窦炎。5岁以下儿童患鼻窦炎较少,男女发病率差别不大。5岁以上的儿童患鼻窦炎较多,男多于女。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秋冬两季气候寒冷时,发病率明显升高。
  

急性鼻窦炎致病菌以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为多。慢性鼻窦炎通常为混合感染,以厌氧菌及肺炎球菌感染多见。急性鼻窦炎经及时合理治疗,预后良好。如身体虚弱抵抗力低下,治疗延误或不当,常可转为慢性鼻窦炎,并易并发鼻窦炎性支气管炎、中耳炎、上颌骨骨髓炎等肺、气管及鼻腔周围组织器官疾病。病久还可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甚至有人报道慢性鼻窦炎患儿26.3%脑电图检查出现癫痫波型。另外,儿童鼻窦炎虽然有与成人鼻窦炎相似的特点,但是由于儿童年龄、解剖和生理的不同,在病因、症状、诊断以及预防、治疗和并发症各个方面,皆有其特殊性,临床尤应引起注意。

鼻渊一证,早在《素问》中已有记载,并对其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及预后作了精辟的论述。后世医家对鼻渊的认识,多在《内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论述和发展。在宋、金、元时期,对鼻渊病因病机的认识仍多持“胆移热于脑”之说,兼及肺热,治法较单调。如元代朱丹溪在《丹溪手镜》卷中主张用通圣散加味及孩儿茶两方治疗,《圣济总录·鼻门》对《内经》原文作了一些解释和发挥,并收载了6首治鼻渊方,其中5首为内服,1首为纳鼻方,至今仍为临床有较好疗效的治鼻渊方。苍耳子散出自此期的《济生方·鼻门》一书。

至明清时期,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和辨证施治有较大的发展。理论上突破了前人囿于热的见解,提出了外感风、火、寒,内伤肺、脾等均可致鼻渊,并认为鼻渊新病多为热证,久病可转为虚证,在治疗上也相应有很大发展。戴思恭发现鼻渊不仅起于胆热,还可由肾虚所生,而采用补脑散、黑锡丹等治疗(《证治要诀·卷十》),江璀在《名医类案·卷七》中指出要根据鼻涕的气味来辨别鼻渊的属性。张景岳对鼻渊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他注意到鼻渊“新病者多由于火热,久病者未必尽为热证。”并突出了湿热在鼻渊发病中的作用。在治疗上,张氏认为鼻渊不宜辛散,而应清阴火兼以滋阴,火甚者酌加清凉之品;病久阳气虚者,则非补阳不可,用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之类。

现代对儿童鼻窦炎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临床治疗方面。目前,以中药为主采用多种疗法治疗鼻窦炎有许多总结报道。不论是对其个别症状的改善还是对整个疾病的治疗均比单用西药疗效好;针对其致病菌有效的中药药理研究也有较多的报道,为辨证结合辨病选择中药治疗鼻窦炎,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了依据,也给有关中成药的研制提供了基础。


  一、病因引起鼻渊的病因比较复杂,归纳起来有四大类。即:外感因素、情志因素、食伤因素和体虚因素。

1.外感因素外感因素主要为肺经风热。外感风热之邪或风寒之邪均可致鼻渊。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循经上犯,蒸灼鼻窦而为病;风寒之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内犯于肺,郁而化热。循经上炎,灼伤鼻窦而致病。如《医碥·伤风寒》所说:“盖鼻渊属风热入脑,热气涌涕伤鼻。”又如《类证治裁·鼻口症》说:“有脑漏或鼻渊者,由风寒入脑,郁久化热。”西医学认为:儿童鼻窦的自然开口比较大,鼻腔和鼻窦的粘膜组织很嫩弱,血管和淋巴管又较丰富。感染后,粘膜常常发生肿胀和分泌物增多,这样不但影响粘膜纤毛和粘液毡的功能,更易引起鼻窦自然开口的梗阻而发生鼻窦炎。有资料表明,儿童鼻窦炎的首位病因为上呼吸道感染。

2.食伤因素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湿热蕴积,郁而化火,侵犯鼻窦而为病;或饮食不节。日久损伤脾胃,脾虚不运,鼻窦失养,邪*久稽,腐蚀肌膜而为病。

3.情志因素情志不遂,喜怒失节,肝胆失于疏泄,气郁化火,循经上犯伤及鼻窦而致病。

4.体虚因素主要由于久病体虚,病后失养,邪*内困,迁延失治而致。肺脏虚损,肺气虚则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犯。肺气不足,治节失职,清肃失司,则邪*易于滞留,上结鼻窦而致病。西医学认为,儿童身体抵抗力低,对外界的适应力也比较差,尤其是营养不良,身体虚弱,常受风寒,或居住环境不卫生,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而引发鼻窦炎。另外,变态反应是儿童鼻窦炎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人认为65%的慢性鼻窦炎与变态反应有关,有变态反应体质的儿童,常易伤风感冒,鼻粘膜的感染又增加身体对变态反应的敏感性,因此,感染与变态反应之间,常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此外,也有儿童因丙种球蛋白缺少,致身体抵抗力差而易患本病.

二、病理1.病变脏腑肺、脾、胆鼻渊的病变脏腑主要为肺、脾、胆。肺主鼻,鼻为肺之窍,又为肺之宫,肺上接气道直通于鼻窍,构成肺系。肺气贯通于整个肺系上达鼻窍,肺气充沛,则肺系功能正常,肺鼻相互协调,完成其生理功能,肺气通调和平,则鼻功能正常,所以鼻的生理功能有赖肺气的作用。若肺气失常,不能宣发肃降而上逆,则鼻窍壅塞,通气不畅而为病。故鼻部疾病,多与肺经病变有关。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鼻居面中,为一身血脉多聚之处,脾的生理功能,与鼻关系甚为密切,鼻依赖脾气的滋养才能健旺,脾的功能失职,可影响鼻的生理功能,脾气主升,胃气主降,共同完成升清降浊、输布精微、运化水湿之功。

若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酒酪酿成湿热或湿热之邪内蕴脾胃,不能升清降浊,均可使湿热循经上壅鼻窍而成鼻病。此外,脾经有热,可转移于肺脏而引发鼻病。胆之经脉起于目内眦,曲折布于脑后,通过经络与鼻发生联系.胆之经气上通于脑,脑为精髓之海,下通于额,胆通过髓海与鼻相互联系,胆腑有热,可以循经直犯于鼻,亦可循经气移热于脑,而下犯鼻窍。

2.病理因素为热、郁、湿、虚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若卫外不固,风寒外袭,内犯于肺,久郁化热,肺中郁热不散,肺热循经上炎,灼伤鼻窦内粘膜,或风热上侵,肺热壅盛,蒸灼鼻窦,而引起鼻流*涕、发热等症;若肺热壅盛,内传肝胆,可使胆火循经上犯鼻窦而出现鼻塞、头痛较甚、*涕量多味臭等症。如《医碥·伤风寒》所说:“盖鼻渊属风热入脑,热气涌涕伤鼻。”又如《类证治裁·鼻口症》说:“有脑漏成鼻渊者,由风寒入脑,郁久化热。”

胆为中精之腑,与肝互为表里,内寄相火,其气通脑,其性刚烈,其病多为火热亢盛,且肝脉循抵鼻腔,若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湿热蕴积,郁而化火,胆火上炎,侵犯鼻窦,或情志不遂,肝胆失于疏泄,气郁化火,火热之邪循经迫脑犯鼻,伤及窦窍,灼腐肌膜,煎炼津液,遂致鼻渊。而表现为鼻塞、流*涕、口苦咽干等症。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鼻病证治》曰:“……鼻为清气道。或七情内郁,……致清浊不分,随气壅塞,遂为清涕,鼻洞浊脓。”

嗜食厚味,湿热内生,郁困脾胃,致脾胃运化失健,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湿热邪*循经上蒸,停聚窦内,蒸灼鼻窦肌膜,临床表现为涕*稠量多,涓涓不断,有腥臭味,腹胀肢困等症;饮食不节,日久损伤脾胃,脾虚失运,气血精微生化不足,清阳不升,鼻窦失于气血之养,邪*久羁,腐蚀肌膜,或久病失养,迁延时日,肺脏虚损,肺气不足,治节失职,清肃失司,则邪*易于滞留,上结鼻窦而表现为鼻涕粘白,日久不愈,每遇风寒则症状加重,常常自汗恶风。

3.病机属性分外感内伤引发鼻渊的内因为脏腑功能失调,外因多为风热或风寒之邪,脏腑的病理变化是鼻病发生的基本条件,而外邪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在外邪中,以风邪为先,热邪或寒邪多附于风邪而发病。现代对鼻渊的研究发现,尽管导致鼻窦炎的病因多种,但在病理方面则均有窦道引流不畅,鼻窦粘膜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功能亢进,而出现浆液性渗出,随感染加重而转为脓性渗出。由此可见,鼻渊的病机属性分为外感与内伤,内伤是其病变的基础,而外感是其发生的主要病理条件。

4.病情演变辨表里虚实鼻渊的病情演变是一个由表入里,由实到虚的过程。鼻渊的初期为表证、实证。由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致病因素对脏腑病理变化及组织器官影响之异,如临床治疗失当,而转为里证、虚证。实证鼻渊起病急,病程短,病因病机为火热上亢,以肺、胆、脾三经热盛为主,虚证鼻渊病程长,缠绵难愈,其病因病机以脏腑虚损为主,主要表现为肺、脾两脏的虚损。

总之,鼻渊实证多为热、郁、湿所致。虚证不外肺、脾气虚。小儿有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的病理特点。寒易化热,邪易伤正,若表现为实热者,一般病情较重,此时为邪气盛,正气未衰。若失治误治,易转为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


  一、诊断要点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内鼻渊的诊断依据:

1.以大量粘性或脓性鼻涕、鼻塞、头痛或头昏为主要症状。急性鼻渊伴发热及全身不适。

2.急性鼻渊发病迅速,病程较短。若治疗不彻底,则迁延为慢性鼻渊,病程较长。

3.鼻腔检查粘膜充血、肿胀,鼻腔或后鼻孔有较多的粘性或脓性分泌物。

4.X线鼻窦摄片有阳性表现。急性发作时,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5.应与鼻窒相鉴别。二、鉴别诊断1.急性鼻炎多于受凉后发病,先鼻内燥痒灼热,然后双侧鼻塞喷嚏,大量水样鼻涕,2—7天后分泌物由稀薄转变为粘稠,量逐渐减少,一般两周内痊愈。

2.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为过敏体质,有变态反应发作史,发作性鼻痒鼻塞,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鼻粘膜苍白或紫灰色水肿,涕中可查到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3.慢性鼻炎其病变在鼻腔,首要症状以鼻塞为主,鼻涕粘性而量少,鼻甲淡红或暗红,鼻甲肿胀,以下鼻甲较甚,中鼻道以上无脓涕,鼻底可有粘液。


  一、证候辨别1.辨寒热虚实鼻渊的主要症状是鼻塞流涕,观察流涕的色、质、量、气味等具有重要意义。如涕色白,清稀,量多,无气味,多属寒性;如鼻塞不严重,流涕色*,质稠,量多,有气味而不重,多属风热;若鼻塞严重,流涕色*绿,或带血迹,质稠气味浓重者,多属胆热移脑;如鼻塞,嗅觉减退,流涕色白或淡*,质粘,量多,同时便溏腹胀者,多属清阳不升。实证除鼻塞流涕的主症外,还可以兼见剧烈头痛,头痛可以为前额疼痛,或枕后痛,或双侧太阳穴疼痛,暂时性嗅觉减退或丧失,鼻甲红肿;虚证则表现为头部钝痛或闷痛,或头昏不适,暂时性或永久性嗅觉减退,鼻甲淡红,肿胀。

2.辨急性慢性急性鼻渊以起病急、病程短为特点,多属实证,往往继伤风鼻塞而发,原有全身症状当退而不退,甚或加重,局部症状以脓浊涕量多为主要特点。慢性鼻渊则病程长,缠绵难愈,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常可追寻到急性鼻渊病史,局部症状以流粘浊涕(或以口中吐出)为特点。

二、治疗原则本病的主要特征是鼻塞流涕,因此,宣通肺窍法是本病的基本治法。临床上无论见到何种证型均离不开宣通肺窍。治疗中根据不同的证型,配合其它不同的治法,如属风寒者配合辛温宣肺,属风热者配合疏风清热,属胆经郁热则配合清泻肝胆,属脾经湿热则配合清脾泻热,利湿降浊,属肺脾气虚者则配合温肺散寒,补中益气等。总之,临床既要掌握基本治法,又要灵活变通。

鼻渊尤其是慢性鼻渊的治疗,单一疗法往往难以奏效,临床还要根据病情不同选择恰当的各种外治方法配合使用,内外治相结合,以内治为主,外治为辅。外治方法的选用应根据小儿的年龄、病情及耐受程度而分别采用滴鼻、吹鼻、塞鼻、置换、鼻窦穿刺灌洗、针灸等。如出现并发症,还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提高疗效。[肺经风热]鼻塞,涕多色白或微*,嗅觉减退,部分患儿有头痛、发热恶寒、咳嗽、咯痰,鼻粘膜充血,鼻甲肿大,舌苔薄白,脉浮数。此型病例多见于急性鼻渊初起,或慢性鼻渊急性发作。多先有感冒症状。与急性鼻炎或感冒相似,有鼻塞和鼻涕多,一般约1周左右恢复,如果未见恢复,反而加重,脓涕增多,表示有鼻窦炎,随病情发展及感染分泌物在鼻窦内的潴留,局部及全身症状较成人为重,患儿明显不适、不安静等。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症状,如咳嗽和胃肠症状,特别易发于年龄小的儿童中,因这些儿童不会擤鼻涕,粘脓性鼻涕常常经后鼻腔流入气管、支气管内,引起咳嗽,夜间更为明显,有时突然咳嗽惊醒,如将粘脓性鼻涕咽下,就会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胃肠症状。

[治法]疏风清热 宣肺通窍[方药]苍耳子散加味 组成:苍耳子、白芷、辛夷花、薄荷、菊花、葛根、连翘、*芩、银花、甘草等。头痛且胀,鼻涕多而*浊,为风热夹湿,可选加冬瓜仁、车前子、地肤子、皂角刺等;咳嗽痰多可选加杏仁、前胡、瓜蒌仁、贝母等。

单方丝瓜藤近根处,烧灰存性为末,每次3g,每日2次,水冲服,可用于鼻渊初起时。[胆经郁热]鼻塞,头痛较甚,涕多色*而浊,量多,有臭味,嗅觉差,全身并见发热、口渴、大便干燥,鼻粘膜充血明显,且肿胀,鼻腔内可见较多脓性分泌物,舌红苔*腻,脉弦数。此型多见于急性鼻渊,或慢性鼻渊急性发作。为肺经风热证进一步发展所致,症状、体征均较上型为重,头痛更为明显,尤以白天加剧,卧床休息时减轻。急性上颌窦炎,在婴幼儿可引起患侧面部红肿,较大儿童可表现为患侧上颌处疼痛和压痛,以下午明显,呈隐痛,深在;而额窦炎疼痛多在上午,咳嗽、用力、吹冷风均可使疼痛加剧。

[治法]清泻肝胆 利湿通窍[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组成:龙胆草、*芩、栀子、柴胡、泽泻、车前子、生地、当归、苍耳子、鱼腥草、白芷、赤芍等。热甚,选加羚羊角、夏枯草、菊花;体壮便秘者加大*、玄明粉。头痛剧烈者,可根据头痛不同部位,按三阳经脉分别选药:头角、额、眉棱、颞部疼痛者,加柴胡、蔓荆子等以清解少阳风热;头顶、枕部疼痛者,加用藁本,以清散太阳风热,而颊及上牙疼痛者加白芷、川芎,配蔓荆子以疏散阳明经风热.病程日久,*绿浊涕不止,可配合奇授藿香丸。[脾胃湿热]鼻涕*浊量多,缠绵不愈,涕有臭味,鼻塞较甚,嗅觉消失,全身并见头昏头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鼻粘膜充血肿胀,鼻腔内有较多*浊分泌物,舌苔*腻,脉濡数。此型多见于急性鼻渊后期,证候特点为鼻塞流涕,缠绵不愈,病程较长,鼻塞较甚,嗅觉减退或消失,并兼见脾经湿热之征。

[治法]清脾泻热 利湿降浊[方药]*芩滑石汤加减组成:*芩、滑石、木通、茯苓、大腹皮、白豆蔻等。热重者加大*、*连、石膏。但须控制用量,恐伤脾胃,尤其是*芩,宜炒用;鼻塞甚者加白芷、辛夷、马兜铃。湿热并重者可选用甘露消*丹.另外本型还可选用加味四苓散,运用时加入清热解*药。

[肺脾气虚]鼻塞,曰久不愈,鼻涕混浊,时多时少,伴头昏,记忆力减退,嗅觉减退。全身可见面色萎*或白,少气乏力,大便溏薄,鼻腔粘膜不充血,但肿胀,并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舌淡苔白,脉细弱。此型多见于慢性鼻渊,病程长,症状和体征多持续3个月以上,且多累及两个以上鼻窦。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症状差别很大,常见症状是鼻塞、多粘脓性鼻涕和咳嗽。感染重的,常表现为不爱活动,精神萎靡不振,容易疲劳和记忆力差;有些儿童,由于长期胃肠道症状,可发生继发性贫血和身体衰弱,也有些儿童,由于长期鼻塞和用口呼吸,久之会影响面部发育,形成增殖体面容,严重者,还可影响患儿身体和智力的发育。

[治法]温补肺脾 祛湿散寒[方药]温肺止流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组成:细辛、荆芥、*参、鱼脑石、诃子、辛夷、白芷、藁本、桔梗、苍术、薏苡仁、砂仁、扁豆、陈皮等。头痛头重,头晕者,选加川芎、藁本、白蒺藜、白芷;鼻塞较甚,选加白芷、辛夷、苍耳子、石菖蒲;虚寒甚加干姜、桂枝。

浊涕不多,舌苔不腻,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合苍耳子散。鼻涕*浊量多,选用托里消*散或加*连、车前子、木通。肺脾气虚,易患感冒者,可加玉屏风散。[其它疗法]


  一、中药成药1.鼻炎片用于急慢性鼻渊。2.鼻炎康片用于肺经风热证及胆经郁热证。3.胆香鼻炎片用于实证鼻渊.4.藿胆鼻炎胶囊用于肝胆湿热证。5.防芷鼻炎片用于慢性鼻渊。

二、单方验方1.冬瓜仁30g,芦根15g,水煎,早晚分服。用于脾胃湿热证。2.猪胆汁lOOml,藿香lOOg,红糖60g。先将藿香研为细末,再用胆汁、红糖共调匀,阴干,研碎,开水送服。每晚服5—10g。用于胆经郁热证。

三、药物外治1.滴鼻鲜鱼腥草捣烂绞汁滴鼻。每日3次。用于肺经风热证。2.塞鼻新鲜青苔,清水洗净,纱布包好,塞入鼻腔。12~24小时更换1次.适用于肺经风热证。

3.涂鼻安宫牛*丸少许涂于鼻腔内。用于肝经郁热证。4.吹鼻搐鼻散:薄荷9g;生硼砂3g,梅片1.2g,共为细末。每次取少许吹鼻,每日2—3次。用于肺经风热证。

5.鼻窦穿刺冲洗灌注法按常规进行上颌窦穿刺,冲洗出窦内积脓,并尽量排清窦内积液,将由辛夷花经蒸馏后加0.2,桉叶油制成的2%溶液2ml注入窦内,每周穿刺1次,5次为1个疗程。用于慢性上颌窦炎。

四、食疗方药1.*芪冬瓜汤组成:*芪30g,冬瓜适量。*芪煎汤去渣,加入成块冬瓜,如常法熬汤,食用。用于慢性鼻渊。

2.青茶叶2g,加水土碗,煎后加蜂蜜工汤匙,徐徐服,每日2—3次。茶叶味苦性寒,有解*、除热、利湿之功。蜂蜜有清热解*、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肺经风热证。

五、针灸疗法1.体针肺经风热证:迎香、列缺、风府、通天、攒竹、太阳、上星、合谷,每次选2—5穴,施泻法,留针10~20分钟,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胆经郁热证:迎香、上星、头临泣、风池、行间、中渚,治法同上。脾胃湿热证:迎香、通天、上星、攒竹、足三里、公孙,治法同上。肺脾气虚证:泻迎香,补百会,补上星、合谷、肺俞、通天、足三里、脾俞、胃俞、阴陵泉,每次2—6穴,施温补法,得气留针10~25分钟,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2.水针取肺俞,用消*注射器进针3—5分,注入鱼腥草注射液0.5ml,可双侧穴位注射,隔天1次。

六、推拿疗法肺经风热证按摩风池,推风府,揉迎香、印堂、合谷、列缺,开天门。

胆经郁热证揉迎香、印堂、风池,分阴阳,按揉阳陵泉、绝骨、太冲、行间。

脾经湿热证揉迎香、印堂,按中脘,按揉公孙、阴陵泉、丰隆、梁丘,按脾俞、胃俞.

肺脾气虚证揉百会、印堂、迎香,推足三里、三阴交,按中脘,按揉脾俞、肺俞。

七、西医疗法急性鼻窦炎以非手术疗法为主.治疗原则是消炎,促进鼻窦的通气引流。慢性鼻窦炎全身治疗和手术治疗并举,着重病因治疗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尤须注意对变态反应的治疗。

1.局部疗法用1%麻*素滴鼻,每日3-4次,或用l%麻*素加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置换疗法。

2.抗生素疗法可作鼻咽部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适当抗生素治疗2周。

3.脱敏疗法鼻窦炎长期不愈,常有变态反应因素,可检查过敏原,作脱敏治疗。

4.其它疗法如穿刺冲洗疗法、物理疗法等。5.手术疗法长期非手术疗法失效或病情严重者,可根据病情采用各种鼻窦手术。


  


  一、预防1.及时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疾病,以免发生急性鼻渊,对急性鼻渊亦应及时治疗,以免急性转为慢性。迁延El久难愈,或并发其它疾病。

2.平时注意生活起居有节.衣着适宜,避免受凉受湿,过度疲劳,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3.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加强营养,尤要注意食物中维生素A、C的供给。

4.积极防治牙病,可减少牙源性上颌窦炎的发病。5.游泳时注意正确姿式,避免呛水:

二、护理.1.适当休息,注意营养,实证鼻渊注意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厚味之品。

2.清洁鼻腔,去除积留鼻涕,保持鼻道通畅,可让患儿做低头、侧头运动,以利窦内涕液排出。

3.注意擤鼻方法,鼻塞涕多者,切忌用力擤鼻,以免鼻腔分泌物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发生耳疾。不会擤鼻的儿童,可用弹力好的冲洗皮球,接连一细橡皮管,将橡皮管端插入鼻腔内√利用皮球的弹力将鼻腔内分泌物吸净。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鼻中病论》:“肺气通于鼻,气不和,为风冷所乘,停滞鼻中,搏于津液,使涕凝结壅,气不通快:不闻臭香,谓之鼻塞.若风冷搏于血气而生癔肉塞滞者,谓之蝇鼻。若风湿相搏,则鼻内生疮,而有脓汁出也。”

《圣济总录·小儿门·小儿鼻多浊涕》:“论曰:人之津液涕唾,得热则燥涸,得冷则流溢。小儿因解脱不时,风冷伤于肺经。,或冷中囟户,皆令儿涕液不收.盖肺气通于鼻,脑液下通于鼻故也。治小儿鼻多浊涕,菊花汤。

《万氏家藏育婴秘诀·卷之四》:“肺为气之主,通窍于鼻。鼻,清气出入之道路也。小儿禀受胎气充实者,三关九窍,五脏六腑,内外呼吸,内外贯彻而荣卫行焉。若外感风寒,内伤之气,伤乳食,则清浊不分,泥丸相乱,诸症叠起矣。……风属阳,其病为热,宜东垣凉膈散加防风、芥穗主之;‘内因脑热,鼻流浊涕不止,名日鼻渊。久而不已,必衄血,凉膈散加羌活、川芎、白芷主之。”.

《幼幼集成·鼻病证治》:“鼻渊者,流涕腥臭,此胆移热于肺,又名肺崩,宜用辛夷散.”

《助科释谜·耳目鼻口舌齿咽喉》:“张涣曰:肺气通于鼻,气为阳.若气受风寒,停滞鼻间,则成鼻塞。气寒,津液不收,则多涕。,若冷气久不散,脓涕结聚,使鼻不闻香臭,则成艉鼻,清肺膏。若夹热,则鼻干,皆能妨害乳食。”


  一、药效学研究鼻渊的药效学研究,主要是观察中药的抗炎、抗菌及抗过敏的试验。

1.抗炎作用小鼠灌胃白芷或杭白芷煎剂(工ml相当生药lg)4g/kgbw,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的炎症(PO。01)。苍耳子所含的二萜羟酸苍术甙经大鼠角叉菜胶水肿试验表明有抗炎作用。

2。抗菌作用白芷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人型结核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采用体外试管法测定辛夷的MIC(最小药物浓度),结果对金葡菌、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福氏志贺氏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混合致炎液所致小鼠耳壳炎症也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辛夷水浸膏的剂量为lg/ml,醇浸膏为0.75g/ml,与对照组比较P<O.01。鱼腥草中提得一种蓝色油状物,对多种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金*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大*蒽醌衍生物大*酸、大*素和芦荟大*素对临床常见的株厌氧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8t~g/ml能使76%一9l%厌氧菌生长被抑制,其中对最常见的脆弱类杆菌,能抑制90%一%菌株的生长,与常用抗厌氧菌药物比较,大*蒽醌衍生物对厌氧菌的MIC虽然略高于甲硝唑,但与其它抗厌氧菌药物比较,如头孢甲氧噻吩等,其MIC大致相近或优于它们。实验还表明大*蒽醌衍生物抗厌氧菌主要是抑菌而非杀菌,其作用部位可能是干扰厌氧菌细胞壁的形成和细胞膜的通透性。

3.抗病*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鱼腥草煎剂(1:1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一l株有抑制作用,并能延缓孤儿病*ECH的生长,鱼腥草提取物(4g生药/m1)对复合流感病*感染的小鼠有明显预防保护作用。

4.抗过敏作用辛夷油60~g/ml剂量具有抗致敏豚鼠回肠过敏性收缩作用(P0.01)。按《药理实验方法学》(年)用辛夷油SCmg/kgbw,最后一天腹腔内注射90分钟后观察对豚鼠过敏性哮喘的作用,结果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PO.01)。

5.解热镇痛作用用10%蛋白胨背部皮下注射于大白兔造成的高热动物模型,灌胃白芷或杭白芷煎剂15g/kgbw,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小鼠灌胃白芷或杭白芷煎剂8g/kgbw,对腹腔注射l%醋酸(0.1ml/kgbw)所致的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作用与氨基比林8mg/kgbw类似,PO.。小白鼠热板法试验,给药前痛阈在30分钟以内者,给予灌胃白芷或杭白芷8g/kgbw,给药后60分钟,白芷及杭白芷组对痛阈值明显提高,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O.和0.01。C1,辛夷醇浸膏6。5g/kgbw和水浸膏15g/kgbw剂量,观察对小鼠热板法镇痛的作用,结果醇浸膏用药后60一分钟痛阈值明显增加,P0.01;水浸膏仅在分钟才有明显差异,P0。01。

6.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鱼腥草可以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备解素,家免每日肌注鱼腥草素8mg,连续给药3天,血清中备解素也明显升高,鱼腥草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二、临床研究鼻渊的现代临床研究,主要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两类。1.内治法内治法是中医治疗鼻渊的基本大法,由于致病因素、个体因素有别,临床表现不同,立法组方亦有区别。李凡成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鼻窦炎例,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将慢性鼻窦炎分为3型。郁热型63例,其中,主要表现为鼻塞涕*,鼻粘膜红肿,咽干,口渴或大便偏干结,小便*,舌红,脉缓有力或滑,为肺胃郁热证者48例;兼口燥咽干,鼻腔干燥感,涕粘*量少难出,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阴液不足者10例;兼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舌边尖红,脉弦或弦数等肝胆郁热者5例。

此型治疗以清热化浊通窍为主,升麻葛根汤加味治疗。气虚型92例,其中气虚兼寒34例,气虚夹热58例,此型仿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阴虚型14例,兼寒凝督脉者9例,表现为鼻塞重,鼻根或额头等处疼痛或胀痛明显,头顶怕凉,但鼻涕一般较少;兼湿阻清窍者5例,头额等处胀痛或疼痛,头昏沉重,鼻涕粘白偏稀,量较多,有时流出清涕,鼻粘膜色淡暗肿胀。此型治疗以麻*附子细辛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上述各组如见中鼻甲水肿明显或早期息肉样变,必须于第l一2疗程中加麻*、杏仁、葶苈子、泽兰各lOg,每日l剂,3—6剂为1个疗程,疗程不限,连续服药。西医配合治疗:①常规鼻腔点药,采用1%麻*素和50%鱼腥草液等。

②15例脓涕物多者接受1次上颌窦穿刺冲洗术。③20例双侧全组鼻窦炎接受5—10次置换。结果:痊愈38例,占22。5%,3型分别为18、15、5例;显效49例,占29%,3型分别为22、19、8例;有效68例,占40.2%,3型分别为19、48、1例;无效14例,占8。3%,3型分别为4、10、0例。总有效率91.7%。

赵嘉颖等用苍辛汤治疗鼻窦炎例,其中例经X线确诊,例为上颌窦炎和筛窦炎,尤以上颌窦炎居多,急性58例,慢性例。苍辛汤由苍耳子、辛夷、白芷、藁本、菊花各lOg,木通、川1芎各6g,升麻、细辛、甘草各3g,银花15g,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2g,薄荷5g(后下),生石膏50一lOOg组成,日1剂,7天1个疗程。结果:显效例,占66.1%;有效例,占32。4%;无效8例,占工.6%。8例无效者,经分析主要为鼻甲肿大,或息肉样变堵塞窦口,阻碍脓性分泌物的排出,需配合手术治疗。

林炎官采用鱼腥草合剂治疗鼻渊例,(鱼腥草9kg,桔梗0.6kg,甘草0.25kg,水煎2次各30分钟,滤液过目筛,浓缩至10ml备用)。每次10—15ml,每日3次,口服。2—3周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例,好转20例,无效2例,有效率99.5%。疗效显著,优于口服藿胆丸对照组(PO.01)。刘茂辉认为小儿鼻窦炎的产生与肺脾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其内因以肺脾的虚损为主,病理机制多不离气虚,邪滞窍闭,多属本虚标实之症。据此以补益肺脾,祛邪开窍为涪法。

运用古方参苓白术散加减(*参12—20g,*芪20一30g,白术、茯苓各lO一12g,薏苡仁12一15g,苍耳、扁豆、桔梗、白芷各。lOg,鱼腥草15—20g),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68例,结果:痊愈18例,显效2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6%。高士杰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童急慢性单纯性鼻炎各50例,西药用0.5%麻*素10mg加地塞米松2mg,滴鼻。扑尔敏片按每日0.4mg/kgbw,分3次口服,疑上颌窦积脓者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急性者用抗生素5—7日,中药均用苍耳散(含苍耳、辛夷、川芎、白芷、连翘、银花、菊花)煎服,其中急性者14Et1个疗程,慢性者1个月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结果:急性者总有效率%,慢性者总有效率90%。蒋逸峰对慢性上颌窦炎急性发作期予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等抗炎治疗。

对伴有鼻息肉或中鼻甲息肉样变者作鼻息肉摘除术或双侧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对伴有鼻中隔偏曲者作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对齿源性上颌窦炎作口腔科处理。所有患者均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注药治疗。常规每次:庆大霉素8万U加地塞米松5mg;对疑有厌氧菌感染者可加用甲硝唑lml冲洗;根据情况5—7天1次。同时鼻腔滴用滴鼻剂(1%麻*素lOml加庆大霉素8万U加地塞米松5mg).对于上述方法治疗无效者加用中药治疗,内服方:银花、连翘、苍耳子、辛夷花、藿香、川芎、桑叶、菊花、桔梗、*芩、甘草。每次煎药后乘热熏鼻,待温后口服药液,1日2次,早晚分服。或用中药药枕治疗(组成:银花、连翘、白芷、薄荷、辛夷花、苍耳子、细辛、菊花)。

以上治疗平均疗程4周左右。治疗86例,结果:临床治愈率91。9%,其中行鼻息肉摘除术等辅助性手术共41例,经抗炎、辅助性手术、上颌窦穿刺等西医治疗达.临床治愈为62例;配合中药、药枕等中医治疗达临床治愈24例。经半年至5年的随访观察,复发7例,均系伴有鼻腔多发性息肉的患者。

2.外治法外治法是鼻渊不可缺少的辅助治疗,多方法多途径给药是中医治疗鼻渊的特色之一。郭志正等采用迎香穴发泡疗法,治疗儿童上颌窦炎39例,将巴豆、辛夷各50g,冰片lOg,细辛25g等,研细过筛,加少许凡士林调成巴冰膏备用。将胶布剪成直径0.8cm圆形,取火柴头大小的巴冰膏置于胶布胶面中心,贴于两侧迎香穴,24小时缓缓揭去。此时皮肤上形成1小水泡,注意勿把水泡弄破。7天贴1次,上迎香穴和下迎香穴交替使用,4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红霉素片,同时作负压置换疗法。结果:发泡组显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l例,总有效率为97.43%;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

张金兰采用中药冲泡熏剂治疗急慢性鼻窦炎60例,结果:急性26例中,显效18例,有效8例,平均用药9日;慢性34例中,显效16例,有效17例,无效1例,平均用药21日。其方法为:取银花、白芷、川芎、薄荷、辛夷、*芩各15g,加~ml开水冲泡并将水杯盖严,5分钟后打开杯盖,杯口周围以手捂严,将鼻孔对准杯口中央熏鼻约10分钟,每日2次,7日1个疗程。王玉仁采用吹鼻法治疗慢性鼻窦炎也取得较好疗效。吹鼻散组成:冰片、细辛各3g,炒丝瓜络24g,研细末,用纸筒纳药少许吹鼻,每日2—8次,1周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1—3个疗程。本组病例共64例,痊愈49例,好转11例,无效4例。

另外,临床还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外治,如彭序明采用鼻窦炎合剂超声雾化治疗,将慢性鼻窦炎鼻腔引流好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28例。合剂组成:苍耳子、蒲公英各15g,*芩、桔梗、防风、白芷、川芎、薄荷、路路通各9g,栀子、赤芍各12g,鱼腥草、*芪各20g,茯苓18g,熬成汤剂,浓缩至lOOml备用。方法:治疗组取合剂20ml做鼻超声雾化吸入,每日1次,每次10分钟,10次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合剂每日1剂,lo次1个疗程。治疗结果:治疗组35例,治愈率51.42%,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28例,治愈率14.2l%,总有效率50%。王玉芝观察慢性鼻炎例,均以双侧下鼻甲注射鱼腥草液为主,病程长且症状重者加汤剂(苍耳子、*芩、川芎、蒲公英、辛夷各20g,甘草15g),注射5次为工个疗程。结果:痊愈例,占30.75%,显效例,占38.84%,好转98例,占28。4l%。

姚大鹏,一九六零年生,号诗坛一怪,四川大学成人教肓中医专业毕业,现高级中医师,高级针灸师,中诗论坛新诗研究版编辑,中国流派网诗歌论坛原创版编辑,全球生态诗刊

1
查看完整版本: 鼻渊中医辩证论治第二千六百四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