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贫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宏观经济评论谈谈ldquo前十位死亡
TUhjnbcbe - 2021/4/23 1:49:00

宏观经济评论:谈谈“前十位死亡原因”

朱鸿彪(年2月20日)

问:亲爱的朋友,您知道每年全世界大约有多少人因疾病而死亡吗?

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年全世界有万左右的人因疾病而死亡。其中80%是“前十位死亡原因”导致的。

问:亲爱的朋友,造成这么多人因病死亡的“前十大死亡原因”是哪些吗?

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年里,全世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按死亡总人数排列)与三个大的主题有关: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中风)、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下呼吸道感染)和新生儿疾病——包括出生窒息和出生创伤、新生儿败血症和感染以及早产并发症。死亡原因可分为三类:传染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以及产妇、围产期和营养状况)、非传染性(慢性)和伤害。

一.全球主要死亡原因。

在全球范围,年十大死亡原因中有七个是非传染性疾病。这七个原因占所有死亡的44%,占前10个原因的80%。然而,年,所有非传染性疾病合计占全球死亡人数的74%。那在全球范围内,这“前十位死亡原因”究竟是哪些呢?

1.缺血性心脏病。

2.中风。

3.慢性阻塞性肺炎。

4.下呼吸道感染。

5.新生儿疾病。

6.气管癌、支气管癌、肺癌。

7.阿尔兹海默病和其它痴呆症。

8.腹泻病。

9.糖尿病。

10.肾病。

全球最大杀手是缺血性心脏病,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16%。自年以来,死亡人数增加最多的是这种疾病,年增加了多万人,达到万人。中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是第二和第三大死亡原因,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11%和6%。

下呼吸道感染仍然是世界上最致命的传染病,排在主要死亡原因的第四位。然而,死亡人数已大幅下降:年死亡人数为万人,比年减少46万人。

新生儿疾病排名第五。然而,新生儿疾病导致的死亡是过去二十年全球绝对死亡人数下降幅度最大的类别之一:年,这些疾病导致万新生儿和幼儿死亡,比年减少万。

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正在上升。气管癌、支气管癌和肺癌死亡人数已从万上升至万,目前在主要死亡原因中位列第六。

年,阿尔茨海默病和其它形式的痴呆症在主要死亡原因中位列第7。妇女受到的影响更大。从全球来看,65%死于阿尔茨海默病和其它形式痴呆症的人是女性。

死亡人数下降幅度最大的疾病之一是腹泻病,全球死亡人数从年的万下降到年的万。

自年以来,糖尿病增幅高达70%,已成为10大死亡原因之一。在十大死因中,糖尿病也是男性死亡人数增加最多的原因,自年以来增加了80%。

年位居前10位死因之列的其它疾病已不在此列。艾滋病*/艾滋病就是其中之一。在过去的20年里,艾滋病*/艾滋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下降了51%,从年的世界第八大死亡原因变成了年的第十九位。

肾病已经从世界第13位死亡原因上升到第10位。死亡人数从年的人增加到年的万人。

二.低收入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

1.新生儿疾病。

2.下呼吸道感染。

3.缺血性心脏病。

4.中风。

5.腹泻病。

6.疟疾。

7.道路伤害。

8.结核病。

9.艾滋病*/艾滋病。

10.肝硬化。

生活在低收入国家的人死于传染病的可能性远远高于死于非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尽管传染病在全球有所减少,但低收入国家的十大死亡原因中有六个是传染病。

疟疾、结核病和艾滋病*/艾滋病仍然位列前十。然而,这三种疾病都在大幅减少。十大死亡原因中,艾滋病*/艾滋病死亡人数的下降幅度最大,年的死亡人数比年减少了59%,分别减少人和人。

在低收入国家,腹泻病是造成死亡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腹泻病排在死亡原因的前5位。尽管如此,腹泻病在低收入国家正在减少,是十大死因中死亡人数降幅第二大的(死亡人数减少了人)。

慢性阻塞性肺病导致的死亡在低收入国家尤其少见。该疾病没有出现在低收入国家的十大死因中,但在所有其它收入组别位列前5。

三.中低收入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

1.缺血性心脏病。

2.中风。

3.新生儿疾病。

4.慢性阻塞性肺炎。

5.下呼吸道感染。

6.腹泻病。

7.结核病。

8.肝硬化。

9.糖尿病。

10.道路伤害。

中低收入国家的十大死因差异最大:五种非传染性疾病、四种传染病和一种伤害。糖尿病在这个收入组别中是一个呈上升趋势的死亡原因:从第15位上升到第9位,自年以来,这种疾病的死亡人数几乎翻了一番。

作为这一收入组别的十大死因之一,腹泻病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然而,这类疾病的绝对死亡人数下降幅度最大,从年的万下降到年的万。绝对死亡人数增加最多的是缺血性心脏病,自年以来增加了多万,达到万。年位居前十个死亡原因之列的艾滋病*/艾滋病的排名下降幅度最大,从第8位降至第15位。

四.中高收入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

1.缺血性心脏病。

2.中风。

3.慢性阻塞性肺炎。

4.气管癌、支气管癌、肺癌。

5.下呼吸道感染。

6.糖尿病。

7.高血压心脏病。

8.阿尔兹海默病和其它痴呆症。

9.胃癌。

10.道路伤害。

在中高收入国家,肺癌死亡人数显著上升,增加了400人;是其它三个收入组别死亡人数增长总和的两倍多。此外,与其它收入组别相比,中高收入国家胃癌的发病率很高,胃癌只在这一收入组别位居10大死亡原因之列。

就绝对死亡人数而言,下降幅度最大的疾病之一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人数减少了近人,降至万人。然而,死于缺血性心脏病的人数增加了多万,就死于这种疾病的绝对人数而言,是所有收入组别中增幅最大的。

在中高收入国家的十大死因中,只有一种传染病(下呼吸道感染)。值得注意的是,自年以来,这一收入组别的自杀死亡人数下降了31%,年降至人。

五.高收入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

1.缺血性心脏病。

2.阿尔兹海默病和其它痴呆症。

3.中风。

4.气管癌、支气管癌、肺癌。

5.慢性阻塞性肺炎。

6.下呼吸道感染。

7.结肠癌、直肠癌。

8.肾病。

9.高血压心脏病。

10.糖尿病。

在高收入国家,除两种疾病外,所有十大疾病的死亡人数都在增加。年至年期间,10大死亡原因中总死亡人数下降的只有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分别下降了16%(或人死亡)和21%(或人死亡)。高收入组别是这两种疾病的死亡人数一直在减少的唯一收入组别。尽管如此,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仍然位居这一收入组别的三大死亡原因之列,年死亡人数总计超过万。此外,高血压心脏病的死亡人数正在上升。这一疾病已从第18位主要死亡原因上升到第9位,反映了一种全球趋势。

在高收入国家,阿尔茨海默病和其它痴呆症导致的死亡人数有所增加,已经超过中风,成为第二大死因,在年导致了人死亡。另外,与中高收入国家一样,高收入国家的十大死因中只有一种传染病——下呼吸道感染。

朋友们,知道人们的死亡原因是很重要的,不仅仅有利于人们的改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评估我们卫生系统的有效性,并将资源引向最需要的地方。例如,死亡率数据可以帮助在运输、粮食和农业以及环境和卫生等部门集中开展活动和分配资源。

健康是人类的永恒追求。“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整体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根据相关权威媒体报道,中国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下面我介绍简单介绍一下中高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前十位死亡原因”中所涉及的疾病,并且简要介绍相关疾病的病因,以利于改善生活方式,避免发病或减少发病概率。

一.缺血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包括粥样硬化病变引致的冠状动脉梗阻或狭窄。心肌缺血引致的左心室室壁瘤,心肌栓塞后心室间隔缺损和乳头肌缺血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是中老年常见多发的后天性心脏病。本节重点讨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梗阻或狭窄。冠状动脉管壁粥样硬化病变引致血管腔狭窄,冠循环血流受阻,心肌血供不足,梗阻程度严重者可引致心肌梗塞。近40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我国逐渐增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比较复杂,至今尚未完全了解。根据大量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资料,主要致病因素有: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饮食,吸烟,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体力活动过少,紧张脑力劳动,情绪易激动,精神紧张,中老年以上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过低,凝血功能异常等。少数病例可能有家族性遗传因素。

二.中风。

中风,中医病名,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风邪)所致,在《伤寒论》名曰中风(亦称桂枝汤证);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脑卒中,卒中等。现代一般称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这里介绍的为类中风(脑卒中)。

本病病因较多,从临床看,以内因引发者居多。中风的发生,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

1.情志郁怒

五志过极,心火暴甚,可引动内风而发卒中。临床以暴怒伤肝为多,因暴怒则顷刻之间肝阳暴亢,气火俱浮,迫血上涌则其候必发。至于忧思悲恐,情绪紧张均为本病的诱因。

2.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醇酒,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动肝风,夹痰上扰,可致病发,尤以酗酒诱发最烈。

3.劳累过度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即指人身阳气,若扰动太过,则亢奋不敛。本病也可因操持过度,形神失养,以致阴血暗耗,虚阳化风扰动为患。再则纵欲伤精,也是水亏于下,火旺于上,发病之因。

4.气候变化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与季节气候变化有关。入冬骤然变冷,寒邪入侵,可影响血脉循行。正如《素问·调经论》说“寒独留,则血凝位,凝则脉不通……”。其次早春骤然转暖之时,正值厥阴风木主令,内应于肝,风阳暗动,也可导致本病发生。

5.血液瘀滞

血瘀的形成多因气滞血行不畅或气虚运血无力,或因暴怒血蕴于上,或因感寒收引凝滞,或因热的阴伤液耗血滞等,本病的病机多以暴怒血蕴或气虚血瘀最为常见。

三.慢性阻塞性肺炎。

慢性阻塞性肺炎,又称阻塞性肺气肿,系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膨胀,并伴有气腔壁的破坏。近数十年来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这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和肺部慢性感染等诱发慢性支气管炎,进一步演变为本病。

未病防患,已病防变。对慢阻肺防治要立足于早期。

戒烟,已患病者戒烟可使病情发展减慢。预防受凉感冒;要提高身体抵抗力。进行户外运动时注意衣着防护,做好前、后胸保温;天气转暖时不要过早减少衣服。避免过度的体力和精神劳累。保持乐观情绪。有呼吸道的症状,如咳嗽咳痰,气促加重,出现*痰等时,要及早诊治。“慢阻肺”急性发作与季节密切相关。随着天气转凉,当人体在疲劳、受凉时会因抵抗力下降而诱发,肺部感染严重时会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危及患者生命。肺炎球菌是引起“慢阻肺”的主要病菌,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肺炎球菌对许多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给慢阻肺的治疗带来困难。为此,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免疫工作咨询委员会等组织,都推荐“慢阻肺”患者接种肺炎球菌疫苗以预防急性发作。一般接种3星期后,体内的特异性抗体即会产生,所获得的免疫力可持续5年以上。专家提醒,在秋冬季节,老年人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香烟烟雾及环境污染的刺激。一旦出现咯痰、咳嗽症状,要及时就医。

四.气管癌、支气管癌、肺癌。

支气管癌一般分为四种组织学类型:鳞状上皮细胞癌,常发生于较大的支气管,通常通过直接蔓延或淋巴结转移而扩散;小细胞未分化癌,早期产生血源转移;大细胞未分化癌,,常经血流扩散;腺癌,常为周围性,一般通过血流扩散。所有类型都可经淋巴管扩散。

支气管肺癌是呼吸道的高发肿瘤,对于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认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镜下光动力治疗可达到完全治愈。对部分中晚期癌,采用该疗法可达到疏通管腔改善呼吸功能的姑息目的,有的病人可能获得控制病情为外科切除创造条件的积极效果。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

肺癌的病因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清楚。吸烟是支气管肺癌的主要原因,占男性患者90%以上,女性80%以上,87%的肺癌与接触烟草有关。

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大量吸烟与肺癌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已有的研究证明:长期大量吸烟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10~20倍,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患肺癌的几率越高。此外,吸烟不仅直接影响本人的身体健康,还对周围人群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被动吸烟者肺癌患病率明显增加。城市居民肺癌的发病率比农村高,这可能与城市大气污染和烟尘中含有致癌物质有关。因此应该提倡不吸烟,并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工作。

五.下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分为病*性(70-80%)、细菌性(占20-25%)。普通感冒(俗称伤风)通常由鼻病*、腺病*、呼吸道合胞病*等引起,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咽痛,少数有乏力、低热等症状。而流行感冒是由流感病*引起,有小流行或爆发,高热、全身肌肉酸痛、结膜炎等症状。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是由病*、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团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

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准确诊断、及时治疗的原则。预防的要点包括:

1.易感人群的疫苗接种;包括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

2.易感人群的抗生素的应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糖尿病、心脏病(心衰)病人及免疫力底下儿童,患感冒时可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

3.在不能正确是普通感冒还是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下,应接受呼吸专科医生的医疗指导。准确诊断主要是指鉴别普通感冒与细菌性的下呼吸道感染。及时的治疗主要是指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应注意:在应用抗生素前取痰做细菌培养;应用中华医学会推荐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抗生素治疗;一般抗生素应用3天无效才考虑更换,不宜频繁更换抗生素;老年人可适当放宽抗生素应用条件;对于青少年的严重耐药菌肺炎要重视;尽量少用退热药,尤其不要频繁应用激素。

六.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病因有:

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生活方式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如柯萨奇病*,风疹病*,腮腺病*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七.高血压心脏病。

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可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称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包括:早期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左室肥厚(LVH),逐步发展出现心肌收缩功能减退最终发生心力衰竭,有研究显示70%的心力衰竭由高血压所致;同时可能出现与之相关的冠心病,心房颤动等心脏合并症。

本病是由血压长期升高导致心脏后负荷过重所诱发的心脏损害。强调早期降压达标能预防本病的发生、发展。

长期、正规的抗高血压治疗能改善肥大心脏的损害程度,甚至完全恢复正常形态。单纯强调降压、忽视心脏保护的治疗方案是不全面和不科学的。

八.阿尔兹海默病和其它痴呆症。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该病可能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多种因素(包括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发病。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如家族史、女性、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甲状腺病、母育龄过高或过低、病*感染等。下列因素与该病发病有关:

1.家族史

绝大部分的流行病学研究都提示,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某些患者的家属成员中患同样疾病者高于一般人群,此外还发现先天愚型患病危险性增加。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证实,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所致。最近通过基因定位研究,发现脑内淀粉样蛋白的病理基因位于第21对染色体。可见痴呆与遗传有关是比较肯定的。

先天愚型(DS)有该病类似病理改变,DS如活到成人发生该病几率约为%,已知DS致病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乃引起对该病遗传学研究极大兴趣。但该病遗传学研究难度大,多数研究者发现患者家庭成员患该病危险率比一般人群约高3~4倍。St.George-Hyslop等()复习了该病家系研究资料,发现家庭成员患该病的危险,父母为14.4%;同胞为3.8%~13.9%。用寿命统计分析,FAD一级亲属患该病的危险率高达50%,而对照组仅10%,这些资料支持部分发病早的FAD,是一组与年龄相关的显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文献有一篇仅女性患病家系,因甚罕见可排除X-连锁遗传,而多数散发病例可能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与AD有关的遗传学位点,目前已知的至少有以下4个:早发型AD基因座分别位于2l、14、1号染色体。相应的可能致病基因为APP、S和STM-2基因。迟发型AD基因座位于19号染色体,可能致病基因为载脂蛋白E(APOE)基因。

2.一些躯体疾病

如甲状腺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癫痫等,曾被作为该病的危险因素研究。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史者,患该病的相对危险度高。该病发病前有癫痫发作史较多。偏头痛或严重头痛史与该病无关。不少研究发现抑郁症史,特别是老年期抑郁症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最近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认为,除抑郁症外,其他功能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也有关。曾经作为该病危险因素研究的化学物质有重金属盐、有机溶剂、杀虫剂、药品等。铝的作用一直令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宏观经济评论谈谈ldquo前十位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