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物:在影响机体原有的生理功能或生化过程基础上,用于预防、诊断、治疗或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2.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3.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变化及规律的科学,
4.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
5.药物转运:药物的跨膜运动。
6.药物的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7.药物的分布:药物从血液向组织、细胞间和细胞内液的转运、
8.药物的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上的变化。也称药物的代谢
9.配伍禁忌:二种或二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时,引起疗效降低甚至消失或使*性增强。原因1药理性配伍禁忌2化学性配伍禁忌
10.药物的排泄:药物通过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向体外的转移。
11.首过(关)效应:又称第一关卡效应。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到肝脏,有些药物在通过粘膜及肝脏时极易代谢灭活,在第一次通过肝脏时大部分被破坏,进入血液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
12.肠肝循环:自胆汁排泄进入十二指肠的结合型药物在肠中经水解后再吸收,形成循环。
13.生物利用度:药物制剂给药后其中能被吸收进入人体循环的相对分量及速度。
14.药物的消除:药物因分布、代谢、排泄而自血液或机体的清除。
15.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16.一级消除动力学:一级动力学消除:药物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即单位时间内消除某恒定比例的药量。
17.零级动力学消除:单位时间内消除向等量的药物,也称恒量消除动力学。
18.负荷剂量:为了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所需要的水平,在常规给药前应用的一次剂量。
19.效应: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后引起的机体反应。导致效应的初始反应为作用。
20.药物的选择性: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对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作用性质或作用强度方面的差异。
21.效价强度:是评价药物效应强度的指标,其大小与等效剂量成反比。
22.效能: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
23.半数有效量(ED50):能引起50%最大效应(量反应)或50%阳性反应(质反应)时的药量。
24.半数致死量(LD50):能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25.治疗指数:(TI)半数致死量(LD50)与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
26.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传导的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与药物,激素,递质产生特异性)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27.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药物效应的始初反应及其中间环节。
28.激动药:与受体既有亲和力而又有内地活性的药物。
29.拮抗药:与受体只有亲和力而无内地活性的药物。
30.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机体产生不适或有害之作用。
31.*性反应:一般是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引起的对机体的有害作用。
32.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与治疗作用同时出现的,与治疗目地无关的作用,对于病人可能带来不舒适的或痛苦,一般较经微,多半是可以恢复的功能性变化。副作用为药物所固有,选择性作用低的表现。
33.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而残存的生物效应。
34.继发反应: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一种继发性、不良后果。
35.药物的特异质反应:由先天遗传因素异常所致对某些药物的特别敏感的反应。
36.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地反应性降低,必须增加药物剂量方能保持原有药物效应。
37.安慰剂:无药理活性的,临床研究中作为对照物质应用的化学物质。
38.药物的相互作用: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时所产生的影响单独应用时所产生的效应。
39.药物的协同作用:同时或前后应用两种或多种药物,使原有的效应增强。
40.拮抗作用:同时或前后应用两种或多种药物,使原有的效应减弱。
41.依赖性:指长期用药后,患者对药物产生主观和客观上需要连续用药的现象。
42.成瘾性:连续应用药物后病人对药物所产生的精神和躯体上的依赖。
43.抗药性:长期应用药物后,机体肿瘤细胞或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44.个体差异:因个体而异的药物效应。
45.拟胆碱药: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能与胆碱受体结合,结合后产生与乙酰胆碱相似的作用。
46.胆碱受体:能选择性的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
47.肾上腺素受体:能选择性的与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
48.M样作用:M受体兴奋时表现出心脏抑制,血管扩张,支气管及胃肠道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瞳孔缩小等。
49.N样作用:N受体兴奋时表现出神经节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骨骼肌收缩等。
50.拟肾上腺素药: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产生与去肾上腺素相似的作用。
51.α-型作用:α受体兴奋时表现出的皮肤、粘膜、内脏血管收缩,瞳孔散大。
52.β-型作用:β受体兴奋时表现出心脏兴奋、支气管松驰、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扩张、糖原分解等。
53.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若先给于α-受体阻断药后再给于肾上腺素,则使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减弱或取消,而保留其激动β2受体的舒血管效应,使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的现象。
54.表面麻醉:将药液滴入或涂布于粘膜表面,使粘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麻醉。
55.巴比妥类的再分布:脂溶性极高者如硫喷妥钠极易透过血脑屏障迅速分布于脑组织,故静脉注谢能立即起效,产生麻醉作用,但一次给药,作用只能维持几分钟,因其自脑组织及血液迅速转移至骨骼肌,并再转移到脂肪组织,这种现象称之为巴比妥类的再分布。
56.氯丙嗪的锥体外系反应:为长期大量应用氯丙嗪时常见的副作用,以运动障碍为主,表现以下三种形式:①帕金森综合征最常见;②急性肌张力障碍;③静坐不能。发生机制是氯丙嗪阻断黑质一纹状体DA受体。可用中枢性抗胆碱药治疗。
57.成瘾性:反复连续应用某些药物如吗啡;机体产生精神与躯体依赖性称为成瘾性;一旦停药则出现戒断状态,若再次给予该药戒断状态消失。
58.麻醉药品:反复连续、多次使用产生成瘾性的药品,如吗啡、度冷丁等。
59.水杨酸反应:水杨酸类药物大剂量使用时,出现的恶心、呕吐、眩晕、耳鸣、重听、头痛,甚至精神错乱等,称水杨酸反应。
60.阿司匹林哮喘:某些哮喘患者服乙酰水杨酸或其他解热镇痛药后可诱发哮喘,称阿司匹林哮喘。
61.灰婴综合征:早产儿新生儿氯霉素用量每日超过mg/kg时,常因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不足及肾排泄能力低弱而引起的蓄积中*。
62.二重感染: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菌药,敏感菌被抑制,破坏了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致使一些抗药菌和真菌乘机繁殖,造成的再次感染,称之。又称为菌群交替症。
63.化疗指数: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和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之比。
64.抗药性: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
65.贫血:循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时,所引起的一组症状。
66.血容量扩容药:某些高分子化合物能在相当时间内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而保持血容量的一类药物。
67.利尿药:作用于肾,使电解质及水排出增加的一类药物。
68.脱水药:静脉给药后,通过渗透压引起组织细胞脱水,经肾小球滤过后,肾小管不易重吸收,使大量水随之排出的一类药物称脱水药,又称渗透性利尿药。
69.耳*性:氨基甙类和强效利尿药等所引起的听力损害。
70.抗组织胺药物: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H2受体产生药理作用的药物。
71.肾上腺皮质危象:久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直至药后的一年内,病人如遇应激情况时,可出现低血压,低血糖甚至昏迷休克。
72.反跳现象:久用某些药物,因减量过快骤然停药使原有疾病复发或加重的现象。
73.停药症状:停药出现原有疾病所没有的一些症状如肌痛、关节痛、乏力、情绪消沉等。
74.甲状腺危象:因精神刺激、感染、手术、外伤等诱因,使甲状腺激素突然大量释放入血,导致病情恶化,患者出现高烧,心力衰竭、肺水肿、电解质紊乱而危及生命,称甲状腺危象。
75.同化激素:一些雄激素作用减弱而同化作用明显增强的睾丸素衍生物,如苯丙酸诺龙、康力龙、康复龙、大力补等。
76.*物:为对动物机体造成损害作用的物质。
77.制剂:按《兽药典》或《兽药质量标准》将药物制成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制剂。
78.剂型:将药物加工制成适用的、安全、稳定的及使用方便的一定形式称剂型。
79.处方:兽医根据畜禽等动物病情开写的药单,处方是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也是药房司药的依据。
80.药典:药品或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81.药物作用:药物在机体内与机体细胞间的反应。
82.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的目的或达到预防、治疗疾病效果的作用。治疗作用效果不同有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之分。
83.剂量:为用药数量,有无效量、最小有效量、极量、最小中*量、致死量之分。临床的治疗量或常用量应在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用药量。
84.配伍禁忌:指药物在体外配伍间直接发生物理性或化学性的变化,出现如沉淀、变色、潮解或失效,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消失。
85.拮抗作用:两药配伍(联合用药)使药效小于各药单用的效应之和。
86.增强作用:又称协同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超过各药单用时的效应之总和,如磺胺类与增效剂甲氧苄啶(tmp)并用,其抗菌活力远远大于各药单用的效应之和的几倍或十几倍。
87.相加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为各药单用效应的总和,如青霉素与链霉素合用。
88.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
89.抗菌谱: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体的范围。
90.抗菌活性: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其活性高低表示抗菌能力的大小。
91.耐药性:又称抗菌性,指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或消失。
92.交叉耐药性:在某一微生物对某种抗菌药产生耐药性后,有时对同类的其它抗菌药也产生耐药性,称为交叉耐药性。
93.最小抑菌浓度(mic):在体外试验中,指药物能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94.最小杀菌浓度(mbc):在体外试验时,药物能使活菌生长减少99%以上的最小浓度。
95.广谱抗菌药:是指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及某些原虫如阿米巴原虫、球虫等的多数病原体有抑制作用的抗菌药。
96.防腐消*药:为防腐药及杀菌药之总称,防腐药为抑制病原体生长药;消*药为杀灭病原体的药物,二者在使用浓度上有所差异,其化学本质无异之药物。
97.休药期:指食品动物从停止用药到许可屠宰或其产品如食用性动物组织、蛋、奶等产品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
98.继发作用:也称间接作用,为原发作用产生后所引起的作用。强心苷引起血循环加强所致的利尿作用。
99.对症治疗:为用药的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的临床症状,也称治标。如用解热镇痛药所消除机体发热之症状。
.对因治疗:也称治本、用药的目的在于消除发病的原因,去除疾病的根源。如抗菌药物杀灭或抑制病原体。
.药物残留:为动物在使用药物后蓄积或贮存在动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或化学物的原形,或代谢产物等,直接影响可食用的组织器官的质量。
.肝肠循环:有些药物由胆汁排出,进入肠道后经水解,或解离出药物在肠道内再吸收进入血循环,称为肝肠循环。肝肠循环的药物往往具有持效时间长的特点。
.兴奋药: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的药。
.抑制药: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的要。
.肝药酶:肝细胞的平滑内质网脂质中的微粒体酶是药物代谢最重要的酶系统,称为“肝药酶”,影响药物的药效。
.协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化学治疗:是指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病*、细菌、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及自身内部的入侵者(恶性肿瘤细胞),消除或缓解由它们引起的疾病。
.抗菌谱:系泛指一种或一类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类、属、种范围。
.胆碱危象:即新斯的明过量危象,多在一时用药过量后发生,除上述呼吸困难等症状外,尚有乙酰胆碱蓄积过多症状:包括*碱样中*症状(呕吐、腹痛、腹泻、瞳孔缩小、多汗、流涎、气管分泌物增多、心率变慢等),烟碱样中*症状(肌肉震颤、痉挛和紧缩感等)以及中枢神经症状(焦虑、失眠、精神错乱、意识不清、描搐、昏迷等)。
.首剂现象:又称首剂综合征或首剂现象,系指一些病人在初服某种药物时,由于肌体对药物作用尚未适应而引起不可耐受的强烈反应。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CNSA):指对处于细胞增殖周期中的各期(G1、S、G2、M)或是休止期的细胞(C0期)均具有杀灭作用的药物。它们大多能与细胞中的DNA结合,阻断其复制。从而表现其杀伤细胞的作用。
.细胞周期特异性生物(CCSA):仅对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周期中某一期细胞有杀灭作用的药物。
.完全激动剂:有很大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产生最大效应。
.部分激动剂:具有一定的亲和力但是内在活性低,与受体结合之后只能产生较弱的效应。
.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如Na+、K+)以细胞膜特异载体蛋白携带下,通过细胞膜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的跨膜转运称为主动转运。主动转运的特点是:必须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
.被动转运:包括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两种形式。(1)单纯扩散:指小分子脂溶性物质由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的一侧转运的过程。(2)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在特殊膜蛋白的协助下,由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的一侧移动的过程。
.房室模型:药物可按其在血浆消除的速率分成一室模型或二室模型的药物。
(1)一室模型:是假定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在体内的分布是瞬即均衡的。
(2)二室模型:是假定身体由一个中央室和一个周边室相连接的模型,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中央室的分布是瞬即均衡的,但进入周边室则有一个分布过程,须经一定时间才能同中央室保持均衡。
.药物的选择作用:药物进入机体后并非对所有的组织脏器都产生作用,在一定剂量时只对少数组织和器官产生明显的作用,对其他组织或器官没有明显的影响。
.治疗作用:根据治疗目的又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因治疗是针对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行治疗。对症治疗主要用于解除疾病的症状,但不能消除病因,称对症治疗,也称治标。
.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是因药物系抗原,可使机体产生抗体,当再次使用药物时,抗原和抗体结合产生变态反应症状,甚至过敏性休克。
.继发反应(后遗效应):是指使用药物治疗后随之而引起的反应。
.胆道排泄:一些药物或其代谢物可随胆汁排出,进入十二指肠后还可再吸收入血,这种现象称为肝肠循环。
.配伍用药:临床用药常常是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药物同时或先后使用
.一种药和另一种药合并后,药物的治疗或*性降低称佶抗作用,用药目的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或对抗*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