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充分性评估是规范化透析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评估指标主要包括:溶质的清除情况(如小分子、中分子和大分子物质的清除率)、干体重的评估、容量和血压的控制、常见并发症的控制、患者营养状态以及心理状况的评估等。
1、小分子物质的清除小分子物质的清除是目前评价血液透析充分性最佳的指标,利用透析前后血清尿素浓度构建的数学模型测定的尿素Kt/V是目前最为简便的计算方法。此外,中、大分子*素,以及水分清除对于评价透析充分性和提高长期生存率同样非常重要。2、干体重的评估目前认为干体重就是在血液透析结束时患者所能耐受的,既无水潴留也无水缺乏的最低体重。干体重设定得过高或过低都有一定的风险,设置过高会使血液透析患者液体容量负荷过大,引起高血压和一系列心脑血管并发症;设置过低可能导致血管堵塞的风险加大、残余肾功能的磨损率增加以及透析低血压相关的并发症。干体重的标准为:文献阅读:BCM,一个确定透析中干体重的新技术(1)透析过程中无明显的低血压;(2)透析前血压得到有效控制;(3)临床无浮肿表现;(4)胸部X线无肺淤血征象;(5)心胸比值:男性50%,女性53%7。目前评估干体重的方法众多,其中下腔静脉直径测量法和生物阻抗法可操作度更强,具有敏感、快速、无创、经济等特点,临床应用性更强,能帮助患者更好地达成干体重并减轻透析相关的并发症。3、容量和血压的控制患者可采取以下措施控制容量负荷和血压达标:文献导读:血液透析秘籍推荐,实现高质量的容量管理(1)优化超滤,寻找合适的干体重。(2)限制水钠摄入:每天钠盐摄入量应限制氯化钠≤5.0g(钠≤2.0g或85mmol)。(3)使用利尿剂:当RKF存在,每天尿量超过ml,可使用大剂量袢利尿剂促进透析患者水钠排泄。使用时应注意利尿剂的耳*性。(4)调整透析处方:如传统每周3次,每次4h透析超滤仍不能达到理想的容量和血压水平,应增加透析时间和频率,改为延长每次透析时间、每日短时透析、夜间透析,这些治疗都可以很好地控制血压。4、常见并发症的控制血液透析的充分性评估还包括对各种透析并发症的合理治疗与管理,如心血管疾病、贫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是常见并发症,伴随这些紊乱同时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血管钙化以及肾性骨病等损害。西那卡塞是第一个上市的拟钙剂,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PTH、钙、磷水平、改善血管和皮肤等软组织钙化、骨折、骨痛等,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内科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5、营养状态的评估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是反映患者营养水平与状态的常用指标。充分透析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体内*素状况,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血清Alb水平被普遍认为是预测透析患者生存率的指标,因此《中国血液透析充分性临床实践指南》将其列入透析充分性的评价内容之一。文献阅读:中国血液透析充分性临床实践指南6、心理状况的评估抑郁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和治疗的顺应性,是患者营养不良和生活质量降低的独立因素,也是影响透析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应当定期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身心健康状况的评估,通过心理干预来有效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使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提升治疗依从性。血液透析护理中,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