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药一》考点:合成抗菌药的结构特征与作用
合成抗菌药的结构特征与作用
1.喹诺酮类抗菌药
2.磺胺类抗菌药
①又名:新诺明(SMZ)
②复方新诺明=SMZ:甲氧苄啶(5:1)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抗肿瘤药的结构特征与作用
1.直接影响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①膀胱癌首选:塞替派
②第一个显现对结肠癌有效的铂类:奥沙利铂
③小细胞肺癌首选:依托泊苷
④脑瘤首选:替尼泊苷
2.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抗肿瘤药
3.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药物
①长春碱类:长春碱、长春新碱
②紫杉烷类:紫杉醇、多西他赛
4.放疗与化疗的止吐药(司琼类,拮抗5-HT3受体)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气雾剂的分类
(1)按分散系统分类:
①溶液型气雾剂:药物(固体或液体)溶解在抛射剂中,形成均匀溶液,喷出后抛射剂挥发,药物以固体或液体微粒状态达到作用部位。
②混悬型气雾剂:药物(固体)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抛射剂中,形成混悬液,喷出后抛射剂挥发,药物以固体微粒状态达到作用部位。
③乳剂型气雾剂:药物溶液和抛射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O/W型或W/O型乳剂。O/W型乳剂以泡沫状态喷出,因此又称为泡沫气雾剂。W/O型乳剂,喷出时形成液流。
(2)按给药途径分类:气雾剂可分为吸入气雾剂、非吸入气雾剂及外用气雾剂。
①吸入气雾剂:系指使用时将内容物呈雾状喷出并吸入肺部的气雾剂,可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
②非吸入气雾剂:系指使用时直接喷到腔道黏膜(口腔、鼻腔、阴道等)的气雾剂。阴道黏膜用气雾剂,常用O/W型泡沫气雾剂。
(3)按处方组成分类:
①二相气雾剂(气、液):一般指溶液型气雾剂,由气-液两相组成。气相是由抛射剂所产生的蒸气,液相为药物与抛射剂所形成的均相溶液。
②三相气雾剂:一般指混悬型和乳剂型气雾剂,由气-液-固,气-液-液三相组成。在气-液-固中,气相是抛射剂所产生的蒸气,液相主要是抛射剂,固相是不溶性主药;在气-液-液中两种不溶性液体形成两相,即O/W型或W/O型。
(4)按给药定量与否分类:气雾剂还可分为定量气雾剂(MDIs)和非定量气雾剂。定量气雾剂可通过使用定量阀门准确控制药物剂量,而非定量气雾剂阀门则使用连续阀。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药品不良反应的传统分类
(1)A型不良反应:由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引起的不良反应。其程度轻重与用药剂量有关,易预测,发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包括副作用、*性反应、后遗效应、首剂效应、继发反应和停药综合征等。
(2)B型不良反应
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难以预测在具体患者身上是否会出现,与用药剂量无关,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
①遗传药理学不良反应(特异质反应);
②药物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3)C型不良反应
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
在长期用药后出现,其潜伏期较长,药品和不良反应之间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
特点:背景发生率高,用药史复杂,难以用试验重复,发生机制不清,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如非那西丁和间质性肾炎;抗疟药和视觉*性及肿瘤等。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环孢素使用注意事项
1、该品经动物实验证明有增加致癌的危险性。在人类虽也有并发淋巴瘤、皮肤恶性肿瘤的报告,但尚无导致诱变性的证据。
2、该品可以通过胎盘。应用2~5倍于人类的剂量对鼠、兔胚胎及胎儿可产生*性,但按人类常规剂量用药,未见到该类动物的胚胎有致死或致畸的发生。
3、下列情况慎用:肝功能不全、高钾血症、感染、肠道吸收不良、肾功能不全、对服该品不耐受等。
4、对诊断的干扰:
(1)用该品最初几日,血尿素氮及肌酐可升高,这并不一定表明是肾脏移植的排斥反应;
(2)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SGP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SGOT)]、淀粉酶、碱性磷酸酶、血胆红素可因该品对肝脏的*性而升高;(3)血清镁浓度可减低,此与该品的肾*性有关;
(4)血清钾、血尿酸可能升高。
5、若该品已引起肾功能不全或有持续负氮平衡,应立即减量或至停用。
6、若发生感染,应立即用抗生素治疗,该品亦应减量或停用。
7、若移植发生排斥,该品剂量应加大。
8、在预防治疗器官或组织移植排斥反应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该品的剂量常因治疗的疾病、个体差异、用该品后的血药浓度不相同而并不完全统一,小儿对该品的清除率较快,故用药剂量可适当加大。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药源性疾病的分类
药源性疾病,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如预防、诊断或治疗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诱发的生理生化过程紊乱、结构变化等异常反应或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后果。
药源性疾病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由于药物副作用、剂量过大导致的药理作用或由于药物相互作用引发的疾病。这一类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其危险性较低。第二类为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或特异反应。这类疾病较难预防,其发生率较低但危害性很大,常可导致病人死亡。
影响药源性疾病的因素一方面与病人本身状况有关,如年龄、营养状况、精神状态、生理周期、病理状况等。另一方面与医药人员在用药过程中不当有关,如过量长期用药、不恰当使用药品、多种药品的混用等。一般不包括药物过量所引起的急性中*。它的发展与化学药物品种的日益增多密切相关。药物引起的损害,也和其他病因引起的损害一样,有其流行病学特点。有潜伏期、发病机制、组织学改变、临床表现及不同预后。由药物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心律失常、弥漫性肺炎、肺纤维化,暴发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肾病综合征或肾功能衰竭、皮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精神错乱、消化道出血和癌肿等,均为明确的病症。不仅包括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还包括由于超量、误服、错用以及不正常使用药物而引起的疾病,一般不包括药物过量导致的急性中*。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镇痛药结构特征与作用
镇痛药结构特征与作用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抗癫痫药结构特征与作用
抗癫痫药结构特征与作用
1苯巴比妥(巴比妥类)
①丙二酰脲/嘧啶三酮
②5位必须双取代
③代谢:
5位-芳香烃或饱和烃:苯巴比妥(长效);
5位-支链烃或不饱和烃: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中/短效)
④2位“O”→“S”:硫喷妥(脂溶性高,短效)
2苯妥英钠(乙内酰脲类)
①代谢:两个苯环只有一个氧化
②具“饱和代谢动力学”特点
③前药:磷苯妥英(水溶性更好)
3卡马西平(二苯并氮?类)
卡马西平
①该类中第一个上市药物
②作用:三精制药,卡马西平(三—三叉神经痛;精—精神运动型发作)
③同类:奥卡西平(氧代卡马西平)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抗痛风药结构特征与作用
抗痛风药结构特征与作用
①丙磺舒:可竞争性抑制弱有机酸(如青霉素、头抱菌素)在肾小管的分泌
②秋水仙碱:天然产物;有抗肿瘤作用,有骨髓抑制副作用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镇咳药结构特征与作用
镇咳药结构特征与作用
1可待因:
吗啡3位甲醚衍生物;代谢物——吗啡、N-去甲基可待因、去甲吗啡、氢化可待因;有成瘾性,特殊管理
2同类:
右美沙芬——吗啡喃结构;主要用于干咳;无镇痛作用(不成瘾);左旋美沙芬镇痛,不镇咳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祛痰药的结构特征与作用
祛痰药
1.乙酰半胱氨酸:巯基(易氧化,用于对乙酰氨基酚解*)
2.羧甲司坦:机制与乙酰半胱氨酸不同(巯基不游离)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影响药物作用的三大因素
1.给药途径的影响
①内服。
②直肠给药。
③注射给药。
2.药物因素
①药物的理化性质一化学结构。
②药物的剂量。
③联合用药。
3.机体因素
①种属差异和个体差异。
②性别、年龄和体重的差异。
③机体机能状态。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增加主药溶解度的附加剂
增加主药溶解度的方法有:
①采用混合溶剂或非水溶剂。
②加酸或碱,使难溶性药物生成可溶性盐。
③在主药的分子结构上引入亲水基团。
④加入增溶剂,如吐温-80、胆汁等。但使用吐温-80时,可能使含酸性的药物、苯甲醇、三氯叔丁醇等的作用减弱,应予注意。
⑤加入助溶剂。
常用的有:
1、吐温-80:常用的增溶剂,常用量0.5%——1%。主要应用于肌内注射,有轻微的降压与溶血作用,iv慎用。注意:鞣质或酚性成分,溶液偏酸,加入吐温-80会出现浑浊。含酚性成分,加入吐温-80降低杀菌效果。吐温-80灭菌过程中,会出现浑浊。用法:先将被增溶药物与吐温-80混匀,再溶解。
2、胆汁胆酸类的钠盐,常用量0.5——1.0%。常用的有牛胆汁、猪胆汁、羊胆汁等,有杂质,需要加工处理。注意:药液的pH,pH大于6.9,性质稳定。
pH小于6.0,降低增溶效果,影响制剂的澄明度。
3、甘油:是鞣质与酚性成分良好的溶剂。用量一般为15%——20%。
4、其他:助溶剂如:有机酸及其钠盐、酰胺与胺类。复合溶剂系统。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
(1)物理学的配伍变化:溶解度改变,吸湿、潮解、液化与结块,粒径或分散状态的改变。
(2)化学的配伍变化:①浑浊或沉淀(pH改变产生沉淀,水解产生沉淀,生物碱盐溶液的沉淀复分解产生沉淀);②变色;③产气;④发生爆炸;⑤产生有*物质;⑥分解破坏、疗效下降。
(3)药理学的配伍变化:①协同作用;②拮抗作用;③增加*副作用。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常见的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疾病,不仅包括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还包括由于超量、误服、错用以及不正常使用药物而引起的疾病,一般不包括药物过量导致的急性中*。
常见的药源性疾病有一下几类: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过程
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过程
1.胃的结构与药物吸收
胃的吸收面积有限,不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但一些弱酸性药物可在胃中吸收,特别是溶液剂,有利于药物通过胃粘膜上皮细胞,吸收较好。药物在胃中吸收机制:被动扩散。一般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几乎不吸收。
2.小肠的结构与药物吸收
有效吸收面积极大,小肠是药物、食物等吸收的主要途径。药物在小肠中的吸收以被动扩散为主,同时存在其他吸收机理,而且在小肠中存在许多特异性载体,所以小肠也是药物主动转运的特异吸收部位。故大多数药物在小肠中都能释放,以得到良好的吸收。
3.大肠的结构与吸收
有效吸收面积比小肠小得多,不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运行到结肠部位的大部分是缓释制剂、肠溶制剂或溶解度很小的药物残留部分。直肠下端近肛门处,血管丰富,是直肠给药的良好吸收部位。大肠中药物吸收机制,以被动扩散为主,兼有胞饮和吞噬作用。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药物滥用的具体概念
1、概念
药物滥用是指反复、大量地使用具有依赖性特性或依赖性潜力的药物,这种用药与公认的医疗需要无关,属于非医疗目的用药。滥用的药物有非医药制剂和医药制剂,其中包括禁止医疗使用的违禁物质和列入管制的药品。
药物滥用可导致药物成瘾,以及其他行为障碍,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2、具体解释
(1)不论是药品类型,还是用药方式和地点都是不合理的;
(2)没有医生指导而自我用药,这种自我用药超出了医疗范围和剂量标准;
(3)使用者对该药不能自拔并有强迫性用药行为;
(4)由于使用药物,而往往导致精神和身体危害、社会危害。
3、药物滥用的范围
(1)麻醉药品:如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等。
(2)精神药品:包括中枢抑制剂,如镇静催眠药;还有中枢兴奋剂,如咖啡因;此外还有致幻剂,如麦司卡林、LSD等。
(3)挥发性有机溶剂:如汽油、打火机燃料和涂料溶剂等,有抑制和致幻作用,具有耐受性甚至精神依赖性。
(4)烟草:其主要成分尼古丁长期使用也可致瘾。
(5)酒精:长期酗酒也会产生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性。
一些治病的药品若被滥用,极有可能变成“致命”的*品。除了海洛因、鸦片、大麻、冰*、麻古、摇头丸、K粉等大众知晓的*品,地西泮(安定)、止咳水属于在我国被普遍滥用的“新型*品”。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抗恶性肿瘤的常用药物
1、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又称抗代谢药。
5-氟尿嘧啶:口服吸收不规则,一般静滴和静注。竟争抑制胸苷酸合成酶。主要作用于S期细胞。治疗消化道肿瘤和乳腺癌的基本药物。刺激大,有肝损害,*疸。
甲氨蝶呤(MTX):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药。口服吸收好,选择性作用于DNA合成期。用于儿童急性白血病和绒毛膜上皮癌。
阿糖胸苷:口服破坏。静注。治疗成人急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羟基脲:口服吸收好,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2、直接破坏DNA、阻止其复制的药物:烷化剂。
盐酸氮芥:选择性低,局部刺激强,只能静注。
环磷酰胺:口服吸收好,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常作免疫抑制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用药期间补充足量液体或乙基磺酸钠减轻*性。
丝裂霉素
博来霉素:用于鳞状上皮癌。
与顺铂及长春碱合用治疗睾丸癌。肺纤维化,发热、脱发。
顺铂(DDP):口服无效,抗瘤谱广。
3、嵌入DNA中,干扰转录过程的药物:放线菌素(更生霉素)。
柔红霉素:静滴给药,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或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心脏*性。
阿霉素:静注给药,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口腔炎。
4、干扰有丝分裂、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长春新碱:可使细胞有丝分裂于中期。是诱导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缓解的首选药。疗效好,起效快,与强的松合用作诱导缓解药。
不良反应:主要是神经症状,指、趾麻木、外周神经炎。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降压物质检查法
降压物质检查法
本法系比较组胺对照品(S)与供试品(T)引起麻醉猫(或狗)血压下降的程度,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降压物质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
组胺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磷酸组胺对照品适量,按组胺计算,加水溶解使成每1ml中含1.0mg的溶液,分装于适宜的容器内,4—8℃贮存,如无沉淀析出,可在3个月内使用。
对照品稀释液的配制临用前,精密量取组胺对照品溶液适量,用氯化钠注射液配成每1ml中含组胺0.5μg的稀释液。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按正文规定的剂量,配成适当浓度的供试品溶液;试验时,一般要求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稀释液的注入体积应相等。
检查法取健康无伤、体重2kg以上的猫(或体重5kg以上的狗),雌者无孕,用适宜的麻醉剂(如巴比妥类)麻醉后,固定于保温手术台上,分离气管并插入插管以使呼吸畅通,必要时可行人工呼吸。在一侧颈动脉插入连接测压计的动脉套管,管内充满适宜的抗凝剂溶液,以记录血压,也可用其他适当仪器记录血压。在一侧股静脉内插入静脉插管,供注射药液用。试验中应注意保持动物体温。全部手术完毕后,将测压计调节到与动物血压相当的高度(一般为13.3—16.0kPa),开启动脉夹,待血压稳定后,即可进行药液注射。各次注射速度应相同,每次注射后立即注入一定量的氯化钠注射液,相邻两次注射的间隔时间应一定(3—5分钟),每次注射应在前一次反应恢复稳定以后进行。自静脉轮流注入上述对照品稀释液,剂量按动物体重每1kg注射组胺0.05μg、0.1μg及0.15μg,每个剂量应各重复2—3次,如0.1μg剂量所致的血压下降值均不小于2.67kPa,同时相应各剂量所致反应的平均值有差别,可认为该动物的灵敏度符合规定。
取对照品稀释液按动物体重每1kg注射组胺0.1μg的剂量(ds),供试品溶液按正文中规定的剂量(dT),照下列次序注射一组4个剂量:ds、dT、dT、ds.然后以第一与第三、第二与第四剂量所致的反应分别比较。如dT所致的反应值均不大于ds所致反应值的一半,即认为供试品的降压物质检查符合规定。否则应按上述次序继续注射一组4个剂量,并按相同方法分别比较两组内各对ds、dT剂量所致的反应值;如dT所致的反应值均不大于ds所致的反应值,仍认为供试品的降压物质检查符合规定;如dT所致的反应值均大于ds所致的反应值,即认为供试品的降压物质检查不符合规定;否则应另取动物复试。如复试的结果仍有dT所致的反应值大于ds所致的反应值,即认为供试品的降压物质检查不符合规定。
所用动物经灵敏度检查如仍符合规定,可继续用于降压物质检查。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主动转运和膜动转运
主动转运: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时,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可以从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这种过程称为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有如下特点:
①逆浓度梯度转运;
②需要消耗机体能量,能量的来源主要由细胞代谢产生的ATP提供;
③转运速度与载体量有关,往往可出现饱和现象;
④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
⑤受抑制剂的影响;
⑥具有结构特异性;
⑦主动转运还有部位特异性。
一些生命必需物质(如K+,Na+,I,单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化合物等,能通过主动转运吸收。
膜动转运: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它可以通过主动变形,膜凹陷吞没液滴或微粒,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或从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此过程称膜动转运。
膜动转运是蛋白质和多肽的重要吸收方式,并且有一定的部位特异性(如蛋白质在小肠下段的吸收最为明显)。微粒给药系统可通过吞噬作用进入细胞。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脂质体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1、形态、粒径及其分布
采用扫描电镜、激光散射法或激光扫描法测定。根据给药途径不同要求其粒径不同。脂质体如注射给药脂质体的粒径应小于nm,且分布均匀,呈正态性,跨距宜小。
2、包封率和载药量
包封率:包封率=(脂质体中包封的药物/脂质体中药物总量)×%
一般采用葡聚糖凝胶、超速离心法、透析法等分离方法将溶液中游离药物和脂质体分离,分别测定,计算包封率。通常要求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达80%以上。
载药量:载药量=[脂质体中药物量/(脂质体中药物+载体总量)]×%
载药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药物的临床应用剂量,故载药量愈大,愈易满足临床需要。载药量与药物的性质有关,通常亲脂性药物或亲水性药物较易制成脂质体。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药物递送系统与临床应用
一、缓控释制剂的常用辅料——药物释放阻滞剂
二、典型处方
1.卡托普利亲水凝胶骨架片(25mg/片)
HPMC:亲水凝胶骨架材料
乳糖:稀释剂
硬脂酸镁:润滑剂
2.硝苯地平渗透泵片
药物层:硝苯地平、氯化钾、聚环氧乙烷、HPMC、硬脂酸镁
助推层:聚环氧乙烷、氯化钠、硬脂酸镁
包衣液(半透膜材料):醋酸纤维素、PEG、三氯甲烷、甲醇
黏合剂、润滑剂、渗透压活性物质(渗透压促进剂)、助推剂(助渗剂,吸水膨胀)、致孔剂、溶剂
3.茶碱微孔膜缓释小片
①制片
茶碱+5%CMC浆液→制颗粒→干燥→加入硬脂酸镁→压片
黏合剂、润滑剂
②包衣
EudragitRL+EudragitRS→包衣液A
EC+聚山梨酯(2:1)→包衣液B
致孔剂
③装片
20片包衣小片→硬胶囊
三、经皮给药制剂——TDDS、TTS
[backcolor]
1.特点
2.经皮给药制剂的质量要求
①外观
②残留溶剂含量测定
③黏附力测定: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
④释放度测定
⑤含量均匀度测定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片剂辅料
1.稀释剂(填充剂)
淀粉、蔗糖、糊精、乳糖、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MCC)、甘露醇、无机盐。其中微晶纤维素(MCC)有“干黏合剂”之称。
口诀:干味精无糖一定稀糊
干:甘露醇;味:微晶纤维素;无:无机盐;糖:蔗糖、乳糖;定:预胶化淀粉、淀粉;稀:稀释剂;糊:糊精。
2.崩解剂
干淀粉、羧甲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泡腾崩解剂
口诀:崩解淀粉羧淀钠,低代交联小苏打。
崩解:崩解剂;淀粉:干淀粉;羧淀钠:羧甲淀粉钠;低代: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小苏打:泡腾崩解剂。
3.润滑剂
微粉硅胶、聚乙二醇类、氢化植物油、滑石粉、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镁。
口诀:微距十二青花美
微:微粉硅胶;距:聚乙二醇类;十二:十二烷基硫酸钠;青:氢化植物油;花:滑石粉;美:硬脂酸镁。
4.其他辅料
(1)着色剂:苋菜红、柠檬*
(2)矫味剂:芳香剂、甜味剂
其他总结:乳糖、微晶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微粉硅胶可用于直接压片。这个考点常以单选或多选的形式考查,所以也需要重点掌握。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药物与作用靶标结合的化学本质
药物在和生物大分子作用时,一般是通过键合的形式进行结合,这种键合形式有共价键和非共价键两大类。
(1)共价键键合类型
共价键键合类型是一种不可逆的结合形式,和发生的有机合成反应相类似。共价键键合类型多发生在化学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上,例如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对DNA中鸟嘌呤碱基产生共价结合键,产生细胞*活性。
(2)非共价键键合类型
氢键是有机化学中最常见的一种非共价作用形式,也是药物和生物大分子作用的最基本化学键合形式。范德华引力是非共价键键合方式中最弱的一种。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固体制剂
1、固体制剂:系指以固体状态存在的剂型的总称,常用的剂型有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可供口服或外用。固体制剂是临床应用中的首选剂型。
2、固体制剂的分类:按不同的剂型分类,固体制剂分为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按照药物释放速度的快慢分类,可以将固体制剂分为速释固体制剂(例如速崩片、速溶片、固体分散片等)、缓控释固体制剂(例如渗透泵片、缓释片、缓释胶囊等)和普通固体制剂。
3、固体制剂的特点:
(1)物理、化学稳定性好,生产工艺较成熟,生产成本较低。
(2)制备过程的前处理需经历相同的单元操作。
(3)药物在体内需先溶解后再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4)剂量较易控制。
(5)贮存、运输、服用以及携带方便。
4、固体制剂的一般质量要求:
(1)散剂质量检查项目:粒度、外观均匀度、水分、装量、装量差异、无菌和微生物限度。
(2)颗粒剂质量检查项目:粒度、干燥失重、溶化性、装量、装量差异和微生物限度
(3)片剂质量检查项目:外观均匀度、硬度、重量差异(含量均匀度)、崩解时限、微生物限度等
(4)胶囊剂质量检查项目:水分、装量差异(含量均匀度)、崩解时限、微生物限度等。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药物滥用的概念、范围
1、概念
药物滥用是指反复、大量地使用具有依赖性特性或依赖性潜力的药物,这种用药与公认的医疗需要无关,属于非医疗目的用药。滥用的药物有非医药制剂和医药制剂,其中包括禁止医疗使用的违禁物质和列入管制的药品。
药物滥用可导致药物成瘾,以及其他行为障碍,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2、具体解释
(1)不论是药品类型,还是用药方式和地点都是不合理的;
(2)没有医生指导而自我用药,这种自我用药超出了医疗范围和剂量标准;
(3)使用者对该药不能自拔并有强迫性用药行为;
(4)由于使用药物,而往往导致精神和身体危害、社会危害。
3、药物滥用的范围
(1)麻醉药品:如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等。
(2)精神药品:包括中枢抑制剂,如镇静催眠药;还有中枢兴奋剂,如咖啡因;此外还有致幻剂,如麦司卡林、LSD等。
(3)挥发性有机溶剂:如汽油、打火机燃料和涂料溶剂等,有抑制和致幻作用,具有耐受性甚至精神依赖性。
(4)烟草:其主要成分尼古丁长期使用也可致瘾。
(5)酒精:长期酗酒也会产生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性。
一些治病的药品若被滥用,极有可能变成“致命”的*品。除了海洛因、鸦片、大麻、冰*、麻古、摇头丸、K粉等大众知晓的*品,地西泮(安定)、止咳水属于在我国被普遍滥用的“新型*品”。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药品质量与药品标准
1.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标准》、药品注册标准。
2.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原则: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
3.药典英文缩写:①《美国药典》USP②《英国药典》BP③《日本药典》JP④《欧洲药典》EP⑤《中国药典》ChP。
4.中国药典:①一部中药②二部化学药③三部生物制品④四部通则和药用辅料。
5.药品储藏条件:①阴凉处≤20℃;②凉暗处避光并温度≤20℃;③冷处2℃——10℃;④常温10℃——30℃。
6.精确度(供试品与试药的称取——小数点后多一位):①“0.1g”→±0.04→0.06——0.14g②“2g”→±0.5→1.5——2.5g③“2.0g”→±0.05→1.95——2.05g④“2.00g”→±0.→1.——2.⑤精密称重(千分之一),称定(百分之一)。
7.光谱、色谱鉴别法与杂质检查: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光区(nm——nm)可见光区(nm——nm)②红外分光光度法:官能团区(cm-1——cm-1)指纹区(cm-1——cm-1)。
8.安全性检查项目:“异常*性”、“热原”、“细菌内*素”、“无菌”、“升压物质”、“降压物质”及“过敏反应”。
9.色谱鉴别法:保留时间主要用于组分的鉴别;半高峰宽或峰宽主要用于色谱柱柱效的评价;峰高或峰面积主要用于组分的含量测定。
10.微生物计数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和最可能数法。
11.血样:全血、血浆(含抗凝剂)、血清(不含抗凝剂)。
12.需检测血药浓度的药物:苯妥因钠、普鲁卡因胺、地高辛、洋地*苷、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剂型对药效的影响
(1)剂型决定着给药途径和方法,直接影响药物吸收速度和程度,必然影响药效。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一般按下列顺序由快到慢: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药剂口服固体药剂皮肤给药。
(2)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吸收不决定于其在胃肠道的总浓度,而是取决于可吸收的,即非解离的药物浓度,也就是取决于药物的pka值与吸收部位的ph值。同时,药物脂溶性愈大则愈易吸收;溶解速率愈大愈吸收得快。对难溶性固体药物而言,其粉末愈细,粒径愈小,比表面积愈大,溶解速度愈快,药物吸收速度也愈快,吸收量愈多,药效就愈好。
(3)赋形剂。制备药剂时,往往要用某些赋形剂,他们不仅影响到生产工艺及制剂的外观性质,如:硬度、粘度、光泽、颜色、味道等方面,而且会改变制剂的溶出速率、生物利用度,从而影响制剂的疗效。例如:乳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常用赋形剂,用于睾丸酮片,有加速吸收的作用;而用于异烟肼片,其疗效完全被乳糖阻碍。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处方因素:pH(H+、OH-催化水解)、广义酸碱催化(缓冲剂)、溶剂(苯巴比妥钠-丙二醇)、离子强度(无机盐)、表面活性剂(胶束屏障,吐温80-VD)、基质或赋形剂(乙酰水杨酸+滑石粉/硬脂酸)
外界因素:温度、光线、空气(氧)、金属离子、湿度和水分、包装材料
注解:酸碱-pH、广义酸碱催化,梨-离子强度,三剂-溶剂、表面活性剂、基质或赋形剂;温-温度,室-湿度和水分,光就是光线,氧-空气(氧),金-金属离子(注意和离子强度区分),宝财-包装材料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中药制剂稳定化3个方法
中药制剂稳定化的3个方法
(1)延缓水解的方法:
调节pH值,适当控制含水量,控制温度,降低药物溶解度,制成固体制剂。
(2)防止氧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避免光线,驱逐氧气,添加抗氧剂,控制微量金属离子,调节PpH.
(3)其他稳定化方法:
制备稳定的衍生物,制成微囊或包含物,制成固体制剂,改进工艺条件。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灭菌制剂的分类
在临床治疗实践中,有些药物需要直接注入人体血液系统和特定器官组织,或直接用于黏膜和创口等特定部位,如注射剂、眼用制剂等。这类制剂除了要做到制备工艺稳定,质量可控外,还应该使产品在使用前始终处于无菌状态保证药物的安全使用。这类制剂通常称为灭菌制剂或无菌制剂。
1、灭菌制剂:指用某一物理、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制剂中所有活的微生物的一类药物制剂。
2、无菌制剂:指在无菌环境中采用无菌操作法或技术制备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的一类药物制剂。
3、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的分类:根据给药方式、给药部位、临床应用等特点进行分类。
(1)注射剂:原料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制,如小容量注射剂、大型输液、冻干粉针等;
(2)眼用制剂:直接用于眼部疾病的制剂,如滴眼液、眼用膜剂、眼膏和眼用凝胶等;
(3)植入型制剂:用埋植方式给药的灭菌固体制剂,如植人片、植入棒、植入微球、原位凝胶等;
(4)局部用外用制剂:用于外伤、烧伤以及溃疡等创面用制剂,如溶液、凝胶、软膏和气雾剂等;
(5)手术用制剂:手术时使用的制剂,如冲洗剂、止血海绵剂和骨蜡等。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脑功能改善/记忆障碍药作用特点
1.酰胺类中枢兴奋药
——吡拉西坦、茴拉西坦、奥拉西坦。
脑外伤、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所致的记忆及思维功能减退。
机制:
作用于大脑皮质,激活、保护和修复神经细胞,促进大脑对磷脂和氨基酸的利用,增加大脑蛋白质合成,改善脑缺氧和脑损伤,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
促进突触前膜对胆碱的再吸收,促进乙酰胆碱合成。
2.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多奈哌齐、利斯的明、石杉碱甲。
抑制胆碱酯酶活性,阻止乙酰胆碱水解,提高脑内乙酰胆碱含量。
轻、中度老年期痴呆症状。
3.其他类
(1)胞磷胆碱钠——改善脑组织代谢,促进大脑功能恢复、促进苏醒。
(2)艾地苯醌——激活脑线粒体呼吸活性,改善脑内葡萄糖利用率,进而改善脑功能。
(3)银杏叶提取物——清除氧自由基,促进脑血液循环,改善脑细胞代谢,改善脑功能。
脑部、周边等血液循环障碍:
(1)脑机能不全及其后遗症如中风、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痴呆;
(2)耳部血流及神经障碍——耳鸣、眩晕、听力减退、耳迷路综合征;
(3)眼部血流及神经障碍——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及神经障碍、老年*斑变性、视物模糊、慢性青光眼;
(4)末梢循环障碍——动脉闭塞症、间歇性跛行症、手脚麻痹冰冷、四肢酸痛。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①改变药物作用性质;②改变药物作用速度;③降低或消除不良反应;④产生靶向作用;⑤提高药物的稳定性;⑥影响疗效。
注解:变性-改变药物作用性质,变速-改变药物作用速度,稳定-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降-降低或消除不良反应,爸爸-产生靶向作用,笑-影响疗效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常用的药物结构与作用
1.非甾体抗炎药的前药:洛索洛芬、舒林酸、萘丁美酮
2.布洛芬以外消旋体上市
注解:布洛芬S-异构体活性比R-异构体强28倍,目前临床上使用消旋体,因R-异构体可转为有效的S-异构体。
3.ACEI类的两个非前药:卡托普利、赖诺普利
注解:赖-赖诺普利,卡-卡托普利
4.天然及半合成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洛伐他汀(内酯,前体药)、辛伐他汀(内酯,前体药)、普伐他汀(普通)。
注解:普伐他汀不是前药,其余两个(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是前药。
5.拉贝洛尔为妊娠高血压的首选降压药。
依托泊苷为小细胞肺癌化疗首选药物
6.替尼泊苷为脑瘤首选药物
7.一句话记忆重点药物的分类、母核结构及临床应用
口诀:西泮类药是含有1,4-苯二氮(艹卓)母核结构的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
口诀:丙嗪/奋乃静类药是含有硫氮杂蒽母核的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
口诀:昔康类药是含有烯醇潜在酸性药效团和1,2-苯并噻嗪母核结构的非羧酸类非甾体抗炎药。
口诀:替丁类药是含有双药效团的组胺H2受体阻断剂类抗溃疡药。
口诀:拉唑类药是含有苯并咪唑母核的质子泵抑制剂类抗溃疡药。
口诀:普利类药是含巯基(1卡托)、二羧基(若干)和磷酰基(1福辛)结构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类抗高血压药。
口诀:沙坦类药是含联苯结构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药类抗高血压药。
口诀:他汀类药是含十氢化萘环母核结构和3,5-二羟基羧酸药效团的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药类调节血脂药。
口诀:洛尔类药是芳氧丙醇胺/苯乙醇胺结构的β-受体阻断药类抗心律失常药。
口诀:地平类药是含1,4-二氢吡啶母核结构的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类抗心绞痛药。
口诀:格列类药是含有磺酰脲结构的促胰岛素分泌药类降血糖药。
口诀:列奈类药是被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的非磺酰脲结构的促胰岛素分泌药类降血糖药。
口诀:列汀类药是二肽基肽酶-4抑制药类降血糖药。
口诀:洛韦类药是开环核苷类抗病*药。
口诀:替尼类药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靶向抗肿瘤药。
口诀:司琼类药是5-HT3受体拮抗剂类止吐药。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小檗碱的理化性质
1.性状:小檗碱为*色针状结晶,加热至℃变为*棕色,于℃分解。盐酸小檗碱加热至℃分解,生成红棕色的小檗红碱。
2.碱性:小檗碱属季铵型生物碱,可离子化而呈强碱性,其pka值为11.50.
3.溶解性:游离小檗碱能缓缓溶解于水中,易溶于热水或热乙醇,在冷乙醇中溶解度不大。小檗碱的盐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较易溶于沸水,难溶于乙醇。小檗碱与大分子有机酸,如甘草酸、*芩苷、大*鞣质等结合,形成的盐在水中的溶解度都很小。
4.互变异构:小檗碱一般以季铵型生物碱的状态存在,可以离子化呈强碱性,能溶于水,溶液为红棕色。但在其水溶液中加入过量强碱,季铵型小檗碱则部分转变为醛式或醇式,其溶液也转变成棕色或*色。醇式或醛式小檗碱为亲脂性成分,可溶于乙醚等亲脂性有机溶剂。1)性状:小檗碱为*色针状结晶,加热至℃变为*棕色,于℃分解。盐酸小檗碱加热至℃分解,生成红棕色的小檗红碱。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1.药物的转运方式
2.药动学参数
巧记:速率常数表快慢,k值大的速度快
生物半衰是常数,六个九三除以k
表观分布容积V,药量浓度来相比
亲脂血药浓度低,分布广来容积大
可伶可俐爱清除,肝肾加和k×V
3.药动学公式巧记:单剂静注是基础,e变对数k老哥;静滴速度找k0,稳态浓度双S;血管外需吸收,参数F是关键;双室模型AB杂,中央消除下标10,分布消除有快慢,α快来β慢;多剂量需重复,间隔给药找τ值
注解:以上公式可以从特征参数来区分。
静滴速度找k0,稳态浓度双S-静脉滴注给药公式中含有滴注速度k0,稳态血药浓度符号表示是Css
血管外需吸收,参数F是关键-血管外给药存在吸收过程,公式中含有吸收系数F
双室模型AB杂,中央消除下标10,分布消除有快慢,α快来β慢-双室模型公式中含有混杂参数——
A、B:经验常数
α:分布速度常数、快配置速度常数
β:消除速度常数、慢配置速度常数
α、β:描述两个指数项即分布相和消除相的特征
多剂量需重复,间隔给药找τ值-多剂量给药有给药间隔,公式中含有τ值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药物滥用及其范围
1、概念
药物滥用是指反复、大量地使用具有依赖性特性或依赖性潜力的药物,这种用药与公认的医疗需要无关,属于非医疗目的用药。滥用的药物有非医药制剂和医药制剂,其中包括禁止医疗使用的违禁物质和列入管制的药品。
药物滥用可导致药物成瘾,以及其他行为障碍,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2、具体解释
(1)不论是药品类型,还是用药方式和地点都是不合理的;
(2)没有医生指导而自我用药,这种自我用药超出了医疗范围和剂量标准;
(3)使用者对该药不能自拔并有强迫性用药行为;
(4)由于使用药物,而往往导致精神和身体危害、社会危害。
3、药物滥用的范围
(1)麻醉药品:如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等。
(2)精神药品:包括中枢抑制剂,如镇静催眠药;还有中枢兴奋剂,如咖啡因;此外还有致幻剂,如麦司卡林、LSD等。
(3)挥发性有机溶剂:如汽油、打火机燃料和涂料溶剂等,有抑制和致幻作用,具有耐受性甚至精神依赖性。
(4)烟草:其主要成分尼古丁长期使用也可致瘾。
(5)酒精:长期酗酒也会产生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性。
一些治病的药品若被滥用,极有可能变成“致命”的*品。除了海洛因、鸦片、大麻、冰*、麻古、摇头丸、K粉等大众知晓的*品,地西泮(安定)、止咳水属于在我国被普遍滥用的“新型*品”。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低分子溶液剂
低分子溶液剂
巧记:芳香水剂浓度低
烈酒芳香成醑剂
独一无二有酊剂
清淡香甜是酏剂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体外释放度试验方法
体外释放度试验方法
1.仪器装置溶出度测定仪
2.温度37℃±0.5℃
3.释放试验的介质
4.取点设计与释放标准(1次/12h)
第一取样点:0.5——2h主要考察有无突释效应
第二取样点:中间点用于确定释药特性
第三取样点:最后取样点考察释药是否完全
第四、五点:通过五点考察用于表征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
5.药物释放曲线的拟合
零级释药:Mt/M∞=Kt
一级释药:┮(1-Mt/M∞)=-Kt
Higuchi方程:Mt/M∞=Kt1/2
分布函数式中Mt为t时间的释药量,M∞为t∞时的释药量。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分类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分类
灭菌制剂:指用某一物理、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制剂中所有活的微生物的一类药物制剂。
无菌制剂:指在无菌环境中采用无菌操作法或技术制备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的一类药物制剂。
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的分类:根据给药方式、给药部位、临床应用等特点进行分类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药物官能团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药物官能团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洗剂的生产与贮藏
一、洗剂应无*、无局部刺激性。
二、洗剂在贮藏时,乳状液若出现油相与水相分离,经振摇后应易重新形成乳状液;混悬液若出现沉淀物,经振摇应易分散,并具足够稳定性,以确保给药剂量的准确。易变质的洗剂应于临用前配制。
三、除另有规定外,以水或稀乙醇为溶剂的洗剂一般应检查pH值。含乙醇的洗剂应检查乙醇量(通则)。
四、除另有规定外,洗剂应密闭贮存。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药物滥用的范围
药物滥用及其范围
1、概念
药物滥用是指反复、大量地使用具有依赖性特性或依赖性潜力的药物,这种用药与公认的医疗需要无关,属于非医疗目的用药。滥用的药物有非医药制剂和医药制剂,其中包括禁止医疗使用的违禁物质和列入管制的药品。
药物滥用可导致药物成瘾,以及其他行为障碍,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2、具体解释
(1)不论是药品类型,还是用药方式和地点都是不合理的;
(2)没有医生指导而自我用药,这种自我用药超出了医疗范围和剂量标准;
(3)使用者对该药不能自拔并有强迫性用药行为;
(4)由于使用药物,而往往导致精神和身体危害、社会危害。
3、药物滥用的范围
(1)麻醉药品:如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等。
(2)精神药品:包括中枢抑制剂,如镇静催眠药;还有中枢兴奋剂,如咖啡因;此外还有致幻剂,如麦司卡林、LSD等。
(3)挥发性有机溶剂:如汽油、打火机燃料和涂料溶剂等,有抑制和致幻作用,具有耐受性甚至精神依赖性。
(4)烟草:其主要成分尼古丁长期使用也可致瘾。
(5)酒精:长期酗酒也会产生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性。
一些治病的药品若被滥用,极有可能变成“致命”的*品。除了海洛因、鸦片、大麻、冰*、麻古、摇头丸、K粉等大众知晓的*品,地西泮(安定)、止咳水属于在我国被普遍滥用的“新型*品”。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抗生素的种类
(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近年来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单内酰环类,β-内酰酶抑制剂、甲氧青霉素类等。
(二)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酰胺醇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四)大环内酯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奇霉素。
(五)多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后者在抗菌活性、药代特性及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前两者。
(六)作用于G-菌的其他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七)作用于G+细菌的其他抗生素,如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杆菌肽等。
(八)抗真菌抗生素:分为棘白菌素类、多烯类、嘧啶类、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抗真菌药物、烯丙胺类、氮唑类。
(九)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抗结核菌类: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等。
(十一)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如环孢霉素。
(十二)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影响因素
药物有一定的水溶性(又称为亲水性),又需要其具有一定的脂溶性(称为亲脂性),即两亲性有利于吸收。药物亲水性或亲脂性的过高或过低都对药效产生不利的影响。
(1)脂水分配系数
评价药物亲水性或亲脂性大小的标准是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用P来表示。
定义:药物在生物非水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与在水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公式:P=Corg/Cw
Corg:药物在生物非水相或正辛醇中的浓度;
Cw:药物在水中的浓度。
P值越大,则药物的脂溶性越高。常用其对数lgP来表示。
(2)影响因素
①当药物的脂溶性较低时,随着增大脂溶性药物的吸收性提高,当达到zui大脂溶性后,再增大脂溶性则药物的吸收性降低。
②药物分子结构的改变,当分子中官能团形成氢键的能力和官能团的离子化程度较大时,药物的水溶性会增大。相反若药物结构中含有较大的烃基、卤素原子、脂环等非极性结构,导致药物的脂溶性增大。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
1.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目的的制剂。一般应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次数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提供平稳持久的血药浓度,缓释制剂药物的释放符合一级释药规律。
2.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以设定速度释放药物的制剂。一般在规定的介质中,按要求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次数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地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制剂。
广义地讲控释制剂包括控制释药的速度、方向和时间。狭义的控释制剂是指在预定时间内以零级或近零级恒速释药的制剂。
3.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
(1)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或减少峰谷现象,降低*副作用;
(2)减少服药次数,使用方便,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
(3)减少用药总剂量,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要点
①药物治疗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在时间上有合理的先后关系
②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之间具有相关性
③去激发性
④再激发性
⑤符合药物的药理作用特征,并可排除药物以外因素造成的可能性
⑥药物互相作用
⑦有相关文献报道
⑧必要的浓度监测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散剂分类及特点
①产生有*物质。一旦发现这种情况,药剂就应停止使用;
②病人使用不变,如混悬剂中的药物沉淀成硬饼状,使用时不仅不便而且可能造成每次剂量不准确;
③使药剂疗效减低或副作用增加。这种情况比较多见;
④有时虽然药物分解的量极少,药剂的药疗效,含量、*性等可能改变不显著,但因为产生较深的颜色或少量的微细沉淀(例如注射液),因而不能供药用。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
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
注:除静脉注射等血管内给药以外,非血管内给药(如肌内注射、吸入给药、透皮给药等)都存在吸收过程。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表观分布容积
表观分布容积是指当药物在体内达动态平衡后,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比值,用“V”表示,单位通常以“L”或“L/kg”表示。它可以设想为体内的药物按血浆浓度分布时,所需要体液的理论容积。
V=X/C
式中,X为体内药物量,V是表观分布容积,C是血药浓度。表观分布容积的在多数情况下不涉及真正的容积,因而是“表观”的。
通常情况,极性大或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不易进入组织细胞内,其表观分布容积较小;而极性小的药物,亲脂性强,容易分布到组织细胞中,因而表观分布容积较大,有时甚至可以超过体液的总体积。例如,肥胖者脂肪多,亲脂性药物在体内分布多,表观分布容积较大,而水肿病人的分布容积变大。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药物的跨膜转运
药物的跨膜转运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缓释与控释制剂的概念
1.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目的的制剂。一般应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次数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提供平稳持久的血药浓度,缓释制剂药物的释放符合一级释药规律。
2.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以设定速度释放药物的制剂。一般在规定的介质中,按要求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次数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地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制剂。
广义地讲控释制剂包括控制释药的速度、方向和时间。狭义的控释制剂是指在预定时间内以零级或近零级恒速释药的制剂。
3.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
(1)减少服药次数,使用方便,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
(2)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或减少峰谷现象,降低*副作用。
(3)减少用药总剂量,可用zui小剂量达到zui大药效。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散剂的分类、特点
①产生有*物质。一旦发现这种情况,药剂就应停止使用;
②使药剂疗效减低或副作用增加。这种情况比较多见;
③病人使用不变,如混悬剂中的药物沉淀成硬饼状,使用时不仅不便而且可能造成每次剂量不准确;
④有时虽然药物分解的量极少,药剂的药疗效,含量、*性等可能改变不显著,但因为产生较深的颜色或少量的微细沉淀(例如注射液),因而不能供药用。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注射剂的附加剂
注射剂中除主药外,还可根据制备及医疗的需要添加其他物质,以增加注射剂的有效性、安全性与稳定性,这类物质统称为注射剂的附加剂。
附加剂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增加药物溶解度;②增加药物稳定性;③调节渗透压;④抑菌;⑤调节pH;⑥减轻疼痛或刺激
(1)缓冲剂:醋酸,醋酸钠、枸橼酸,枸橼酸钠、乳酸、酒石酸、酒石酸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碳酸氢钠、碳酸钠。
(2)增溶剂、润湿剂、乳化剂:聚氧乙烯蓖麻油、聚山梨酯类20/40/80(吐温类20/40/80)、聚维酮、聚乙二醇-40-蓖麻油、脱氧胆酸钠、泊洛沙姆(普朗尼克F-68)、卵磷脂,后两者用于静脉注射。
(3)助悬剂:明胶、果胶、羧甲基纤维素(CMC)等
(4)抗氧剂: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
(5)金属螯和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6)渗透压调节剂:氯化钠、葡萄糖、甘油
(7)局麻剂: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
(8)抑菌剂:三氯叔丁醇、苯甲醇、苯酚、甲酚、氯甲酚、硝酸苯汞、尼泊金类
(9)稳定剂:肌酐、甘氨酸、烟酰胺、辛酸钠
(10)填充剂:乳糖、甘露醇、甘氨酸
(11)保护剂:乳糖、蔗糖、麦芽糖、人血红蛋白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常见的药物命名
商品名
(1)通常是制药企业所选定的,并在国家商标或专利局注册,受行*和法律保护;
(2)商品名包含某种药物的活性成分、其他成分、辅料的内容。含有相同药物活性成分的药品,不同国家或不同企业不同(每个企业应有自己的商品名);
(3)是全世界各国都认可的上市药物名称,通常是针对药物的最终产品,即剂量和剂型已确定。
(4)不能暗示药物的疗效和用途,且应简易顺口。
通用名
(1)也称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N),通常是由国家或国际命名委员会命名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名称。
(2)INN原则上只指活性碱基或活性酸性部分,同一活性物质的不同盐或酯的名称,只是非活性部分名称不同。而不是最终的药品。
(3)一个药物只有一个药品通用名,在世界范围内使用不受任何限制,不能取得专利和行*保护。
(4)药品通用名的确定应遵循WHO的原则,且不能和已有的名称相同,也不能和商品名相似。
(5)药品通用名也是药典中使用的名称。
化学名
(1)英文化学名是国际通用名称,它是以药物的化学结构为基本点,对确定特定的化学物质具有独特的优点,反映了药物的本质,具有规律性,系统性、准确性,不会发生误解和混淆,一个化学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名。
(2)化学名具体命名方法是以母体名称作为主题名,再连上取代基或官能团的名称,并按照规定顺序注明取代基或功能团的序号,如有立体化学的化合物须注明。
(3)参考: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会(IUPAC)公布的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中国化学会公布的“有机化学物质系统命名原则(年)”;英文化学名采用的系统命名以美国化学文献(CA)为依据;中文化学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药品化学名为依据。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含硫化合物的氧化
(1)硫醚的S-脱烷基:芳香或脂肪族的硫醚通常在酶的作用下,经氧化S-脱烷基生成硫醇(酚)和羰基化合物。
(2)含硫羰基化合物的氧化脱硫代谢:主要是指C=S和P=S双键代谢为C=O和P=O.如硫喷妥经氧化脱硫生成戊巴比妥,使脂溶性下降,作用强度有所减弱。抗肿瘤药物塞替派在体内可被脱硫代谢生成另一个抗肿瘤药物替哌。
(3)S-氧化反应:硫醚类药物氧化生成亚砜,亚砜进一步氧化生成砜。如驱虫药阿苯哒唑经氧化代谢生成亚砜化合物,其生物活性比氧化代谢前提高,发挥驱虫作用。
(4)亚砜类药物的代谢:可能氧化成砜或还原成硫醚。如舒林酸,属前体药物,生成硫醚类活性代谢物发挥作用,减少了对胃肠道刺激的副作用。舒林酸的另一条代谢途径是氧化生成砜类无活性的代谢物。
6、醇和醛的氧化:含醇羟基的药物在体内脱氢酶的作用下得到相应的糖基化合物,大部分伯醇氧化成醛后进一步氧化成羧酸;仲醇中的一部分可以被氧化成酮,也有不少仲醇不经氧化和叔醇一样经结合反应直接排除体外。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鉴别甾体激素类药物方法
①与强酸如硫酸,盐酸等的呈色反应官能团的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类:
(1)C17-α-醇酮基的呈色反应
(2)酮基的呈色反应
(3)甲酮基的呈色反应
(4)酚羟基的呈色反应
(5)炔基的沉淀反应
(6)卤素的反应
(7)酯的反应
②此外还有制备衍生物测定熔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常用药品分类方法
药物的分类方法很多,无论哪一种分类方法,其目的都应是为了便于药品研究、流通或使用管理等。药物常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药理作用分类
抗微生物药物;抗寄生虫药物;麻醉药;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痛风药;神经系统用药;中枢兴奋药;治疗精神障碍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泌尿系统用药;血液系统用药;激素及影响内分泌药;抗变态反应药;免疫系统用药;抗肿瘤药;维生素、矿物质类药等。
(2)按剂型分类
注射剂、片剂、胶囊、颗粒剂、丸剂、糖浆剂、乳剂、合剂、软膏剂、眼膏、栓剂、酊剂、滴眼剂、滴耳剂、滴鼻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脂质体等。
(3)按管理要求分类
①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证、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我国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管理。根据药品的安全性,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
②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的各类药品中经过科学评价而遴选出的在同类药品中具有代表性的药品,其特点是:临床必需、安全有效、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
③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的药品,纳入标准为临床必需、安全有效、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市场能保证供应的药品。
(4)按药品来源分
①动物来源如牛磺酸、甲状腺等;
②植物来源如*连素、长春碱、颠茄等;
③矿物来源如芒硝、硫*、硼砂等;
④生物来源如微生态制剂、辅酶A等;
⑤合成或半合成来源如阿司匹林、苯海拉明等。
(5)中药分类方法按药物功能分类
如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理血药等。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药物效应的协同作用
1.相加作用
阿司匹林合用对乙酰氨基酚
阿替洛尔合用氢氯噻嗪
阿片类合用解热镇痛药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间合用
2.增强作用
磺胺甲噁唑合用甲氧苄啶
普鲁卡因合用肾上腺素
克拉霉素合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
可卡因合用肾上腺素
髓袢利尿剂合用庆大霉素
补钾同时用螺内酯/ACEI
3.增敏作用
钙增敏药增加肌钙蛋白C对Ca2+的亲和力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的作用机制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药物的体内过程
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分布: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
代谢: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受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
排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转运: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
处置: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消除:代谢与排泄过程。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药用高分子结构、性能
药用高分子结构、性能
一、高分子的结构:基本结构:重复单元;链结构、聚集态结构。
二、高分子的应用性能:
1.相对分子质量大
2.溶胀与溶解(无限溶胀)
3.溶胶和凝胶:凝胶:触变性、弹性、粘性。
4.玻璃化转变:玻璃态与高弹态之间的转变。玻璃化温度Tg:发生该转变的温度。
5.粘流温度:粘流态:近似于液体的状态,通常是材料的加工状态。
粘流温度:这一温度的转变,是热溶材料的zui低加工温度。
三、常用高分子材料:
(一)、淀粉类:
1.淀粉:不溶水,水中分散,60-70℃溶胀,作稀释剂、粘合剂、崩解剂。
2.预胶化淀粉:水中分散,溶胀,片剂、胶囊剂的填充剂、崩解剂。
3.羧甲基淀粉钠CMSNa,水中分散,溶胀,体积增加倍。作崩解剂
(二)、纤维素及其衍生物:
1.微晶纤维素MCC:白色多孔易流动,吸2——3倍水而膨胀。片剂优良的辅料,填充剂、崩解剂、干燥粘合剂,吸收剂
2.纤维素酯类衍生物:醋酸纤维素CA:作缓释剂包衣材料或混合压片作阻滞剂?。不溶解不溶胀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肠溶包衣材料。
3.纤维素醚类衍生物: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易溶水,作粘合剂,增稠,助悬,片剂的崩解剂。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易溶水,良好的流动性和吸水溶胀性,作片剂崩解剂。
甲基纤维素钠MC:良好水溶性,冷水中溶胀并溶解,作粘合剂,助悬剂和增稠剂。
羟丙基纤维素HPC:一般用L-HPC,水中不溶,吸水溶胀,优良片剂崩解。
羟丙甲纤维素HPMC:冷水中易溶,低粘度:粘合剂、助悬。高粘度:骨架片填充及阻滞剂。
乙基纤维素EC:不溶水,缓释剂的包衣及阻滞剂。
4.纤维素醚的酯衍生物:
羟丙甲纤维素酞酸HPMCP,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肠溶包衣材料。
(三)、其他天然高分子材料:
1.明胶:酸法A型,碱法B型冷水中溶胀,40℃加快溶胀及溶解。作片剂粘合剂,包衣片隔离衣,与甘油制成的凝胶作栓剂水溶性基质。
2.壳多糖及脱乙酰壳多糖:作缓释剂的阻滞剂,脱乙酰壳多糖可制成控释药膜。
(四)、丙烯酸类高分子:
1.卡波末:水中分散,2.低浓度增粘、助悬,3.凝胶是软膏剂基质,4.缓释剂的阻滞剂,5.丙烯酸树脂:包衣材料,6.阻滞剂,7.药膜材料。
(五)、乙烯类高分子:
1.聚乙烯醇PVA:水溶性好,水溶性膜材,增粘、辅助乳化、润湿等。
2.聚维酮为PVP:溶水和乙醇,醇液作片剂粘合剂,适对水和热敏感的药物。交联聚维酮CPVP:水中溶胀,优良崩解剂。
3.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水不溶,控释制剂膜材。
(六)、其他合成高分子材料:
1.聚乙二醇PEG:溶水和大多极性溶剂,以下液态作注射剂的溶剂,半固体作软膏剂、栓剂等基质,作片剂增塑剂、致孔剂、打光剂、粘合剂、润滑剂等。
2.聚乳酸PLA:可降解的埋植剂材料。
3、对映体具有不同性质的药理活性:
1)、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利尿药茚达立酮。
R型具有利尿作用,但有增加血中尿酸的副作用;S型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该对映体达到一定比例能取得zui佳疗效。
2)、对映体活性不同,开发成2个药物丙氧芬:(2S,3R)-丙氧芬(右丙氧芬)是止痛药;(2R,3S)-丙氧芬(左丙氧芬)是镇咳药。
3)、一个对映体具有疗效,另一对映体产生副作用或*性;L-多巴(L-dopa)用于治疗帕金森氏症;其对映体D-dopa则具有严重的副作用。
4)、对映体具有相反的活性:巴比妥类药物的对映体对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相反的作用;1-甲基-5-苯基-5-丙基巴比妥酸;R型有镇静、催眠活性;S型会引起惊厥。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维生素A醋酸酯
维生素A醋酸酯
(全-E型)-3,7-二甲基-9-(2,6,6-三甲基-1-环己-1-烯基)-2,4,6,8-壬四烯-1-醇醋酸酯
(1)性状。
(2)为*色棱型结晶,为脂类化合物,其化学稳定性比维生素A好。临床常将本品或其棕榈酸酯溶于植物油中使用,在体内被酶水解得到维生素A.中国药典收载的维生素A实际上为维生素A醋酸酯。
(3)维生素A醇有维生素A1醇即视*醇和维生素A2醇即去氢视*醇两种,维生素A醇通常是指维生素A1醇。维生素A2醇的生物效价为维生素A1醇的30-40%,其结构类似于维生素A1醇,只是在环己烯环的C-3、C-4位多一个双键。
(4)植物中仅含有维生素A原,如β-胡萝卜素理论上在体内一分子可转化为两分子的维生素A,但实际上维生素A原的转化率及吸收率较低。β-胡萝卜素可被小肠的β-胡萝卜素15,15‘加氧酶作用,得到两分子的视*醇。
(5)维生素A对紫外线不稳定,且易被空气氧化。+热或金属离子→促进氧化→初步产物为环氧化合物→+酸性条件→重排→呋喃型氧化物。但在无氧情况下可耐热至℃。故应将维生素A贮存于铝制容器中,充氮气密封置阴凉干燥处保存,也可溶于维生素E的油中,或加入稳定剂。若长期贮存也可发生异构化,使活性下降。
(6)维生素A有烯丙醇结构,对酸不稳定→+Lewis酸或无水氯化氢乙醇液→脱水反应→脱水维生素A,活性大大下降。
(7)+三氯化锑→深蓝色。
(8)可发生强*绿色荧光,可作为定量、定性分析的数据。
维生素A醋酸酯在体内被酶催化水解生成维生素A,进而氧化成视*醛,视*醛可以互变异构成11Z型视*醛,它是构成感觉细胞的感光物质,参与视觉的形成。视*醛可进一步氧化为视*酸。视*酸不在体内储存,而是作为维生素A的代谢产物在肝中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或氧化成其它代谢物,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维生素A具有促进生长、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机能的作用,并参与视紫质的合成,增强视网膜的感光力。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因维生素A缺乏所引起的夜盲症、角膜软化、皮肤干裂、粗糙及粘膜抵抗感染能力低下等症,为骨骼生长、维持睾丸和卵巢的功能、胚胎的发育所必需。此外还具有抗氧化作用。但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引起皮肤发痒、食欲不振、脱发、骨痛等病症。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药物化学抗病*药
药物化学抗病*药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感染的药物。在体外可抑制病*复制酶,在感染细胞或动物体抑制病*复制或繁殖,在临床上治疗病*病有效的药物。病*是病原微生物中最小的一种,核心含有核酸(核糖核酸RNA或脱氧核糖核酸DNA)和复制酶,其外包有蛋白质的外壳和膜,本身无细胞结构,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必须依赖寄主的细胞和酶而繁殖(复制),其复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①吸附:病*吸附于易感细胞蛋白受体。
②入侵:病*进入细胞。
③核酸复制:病*进入细胞后,脱壳,病*核酸释出,复制核酸。
④病*酸和结构蛋白合成后装配成完整病*。
抗病*药物多在其复制繁殖的不同阶段抑制其繁殖所需的酶,从而阻断其复制。病*学和分子生物学对病*特异酶、病*复制过程和抗病*药物的作用机理已有所阐明,人们不断发现了一些选择性强、特异地作用于病*的抗病*药物,已用于治疗较重要的病*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疱疹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出血热、乙型肝炎等。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热原的含义、来源
1、含义:
热原系指由微生物产生的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它包括细菌性热原、内源性高分子热原、内源性低分子热原及化学热原等。这里所指的“热原”,主要是指细菌性热原,是某些细菌的代谢产物、细菌尸体及内*素。致热能力zui强的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产物,其次是革兰阳性杆菌类,革兰阳性球菌则较弱,霉菌、酵母菌、甚至病*也能产生热原。
注入人体的注射剂中含有热原量达1μg/kg就可引起不良反应,发热反应通常在注入1小时后出现,可使人体产生发冷、寒颤、发热、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时体温可升至40℃以上,严重者甚至昏迷、虚脱,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该现象称为“热原反应”。
2、来源:
细菌性热原是由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以及细菌死亡后从细菌尸体中释放出内*素等混合而成。当细菌存在于药液中,并具备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细菌生长的温度与酸碱度,又有足够的营养物质,细菌就会快速生长繁殖,就有可能产生热原。大多数细菌和霉菌都能产生热原,热原通常是磷脂多醇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复合物。磷脂多醇是复合物的活性中心,致热作用zui强。其化学组成因菌种不同而有所差异。分子量为5×——5×,分子量越大致热作用也越强。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液体制剂
1、液体制剂(liquidpharmaceuticalpreparations):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液体制剂是指将药物(s、l、g)以不同的分散方法(溶解、胶溶、乳化、混悬等方法)和不同的分散程度(包括离子、分子、胶粒、液滴和微粒状态)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分散体系。
2、液体制剂的特点:
(1)液体制剂的优点:
①吸收快、作用迅速;
②给药途径多,既可内服也可外用;
③便于分剂量,易于服用,适合小儿与老年患者;
④易调整浓度而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
⑤可提高某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液体制剂的缺点:
①化学性质不稳定;
②贮存、携带不方便;
③非均相液体制剂存在热力学和动力学的不稳定性;
④水性制剂易霉败。
3、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4、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制成可溶性盐:难溶性弱酸和弱碱性药物,可制成盐而增加其溶解度;(2)引入亲水基团:难溶性药物分子中引入亲水基团可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3)应用增溶剂;(4)应用助溶剂;(5)应用潜溶剂。
5、亲水亲油平衡值(Hychophile-lipophilebalance,HLB):
(1)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2)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越高,亲水性越强;HLB值越低,亲油性越强。
(3)不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适于不同用途:1-3消泡剂,3-8W/O乳化剂,8-16O/W乳化剂,7-9润湿剂,15-18以上增溶剂。
6、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MicelleConcentration,CMC):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开始缔合形成胶束时的最低浓度。
7、乳剂(emulsions):乳剂系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8、乳剂的不稳定性:分层、絮凝、转相、合并、破坏、酸败。
9、混悬剂(suspensions):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0.5——10um)
10、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①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②微粒的荷电与水化;③絮凝与反絮凝;④结晶增长与转型;⑤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
11、混悬剂的稳定剂: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12、评定混悬剂质量的方法:微粒大小的测定、沉降容积比的测定、絮凝度的测定、重新分散实验、ζ电位测定、流变学测定、《中国药典》相关检查项目。(7项)问答题展开:
(1)微粒大小的测定:混悬剂微粒大小及其分布与质量和稳定性、药效和生物利用度有关。测定方法:显微镜法、库尔特计数法、浊度法、光散射法、漫反射法、沉降法等。
(2)沉降容积比(sedimentationratio):是指沉降物的容积与沉降前混悬剂的容积之比。F=V/V0=H/H0。测定方法:将混悬剂置于量筒内,混匀,测定混悬剂的总容积V0,静置一定时间后,观察沉降面不再改变时沉降物的容积V,其沉降容积比F=V/V0=H/H0,F值在1——0之间,F值愈大,表明混悬剂就愈稳定。沉降曲线:沉降容积比H/H0是时间的函数,以H/H0为纵坐标,沉降时间t为横坐标作图绘制的曲线。曲线的斜率愈大,其沉降速度愈快;曲线的斜率接近于零,其沉降速度最小,混悬剂稳定。该方法可用于筛选混悬剂的处方或评价混悬剂中稳定剂的效果。《中国药典》检查法:供试品50ml、振摇1分钟、静置3小时,测定F值。口服混悬剂(包括干混悬剂)F值应不低于0.9。
(3)絮凝度的测定:絮凝度(flocculationvalue)β=F/F∞。β表示由絮凝引起的沉降物容积增加的倍数,值愈大,絮凝效果愈好,混悬液的稳定性愈高。
(4)重新分散实验:优良的混悬剂重新分散性好,能保证服用时的均匀性和分剂量的准确性。试验方法:将混悬剂置于带塞的试管或量筒内,静置沉降,然后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振摇,使沉降物重新分散。重新分散性好混悬剂,所需振摇的次数少或振摇时间短。
(5)ζ电位测定:电位的大小可表明混悬剂的存在状态,电位在25mV以下混悬剂呈絮凝状态,电位为50-60mV时,混悬剂呈反絮凝状态。测出微粒的电泳速度,就能计算出ζ电位。常用的测定仪器有显微电泳仪或ζ电位测定仪。电泳法测定混悬剂的ζ电位,ζ电位与微粒电泳速度的关系如下:
(6)流变学测定:旋转粘度计测定混悬液的流动曲线,由流动曲线的形状,确定混悬液的流动类型,以评价混悬液的流变学性质。测定结果为触变流动、塑性触变流动或假塑性触变流动,能有效的减缓混悬剂微粒的沉降速度。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一、药物疗效的概念
药物制剂的疗效,可用下式表示:
e=f(a,s,c)
式中:e为制剂的疗效,a为药物本身的药理活性,s为用药者对药物的感受性,c为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
说明,e与a、s、c三者都有关系。
二、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1.生物体生理因素对药效的影响
(1)胃肠道不同区域的粘膜表面积大小不同,吸收药物速度也不同,小肠粘膜面积大,达70m2,易吸收药物。不同区域的ph值不同,也影响药物的吸收,能使药物保持分子状态的ph值,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胃空速率愈快,药物愈易吸收;空腹时胃空速率比饱腹要快,如饱腹服用四环素,其血药浓度比空腹时服用的要低50%——80%。
(2)药物服用者性别、年龄、个体差异、饮食结构等生理条件不同,服同一种药物而疗效也不一样。
2.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
(1)剂型决定着给药途径和方法,直接影响药物吸收速度和程度,必然影响药效。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一般按下列顺序由快到慢: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药剂口服固体药剂皮肤给药。
(2)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吸收不决定于其在胃肠道的总浓度,而是取决于可吸收的,即非解离的药物浓度,也就是取决于药物的pka值与吸收部位的ph值。同时,药物脂溶性愈大则愈易吸收;溶解速率愈大愈吸收得快。对难溶性固体药物而言,其粉末愈细,粒径愈小,比表面积愈大,溶解速度愈快,药物吸收速度也愈快,吸收量愈多,药效就愈好。
(3)赋形剂。制备药剂时,往往要用某些赋形剂,他们不仅影响到生产工艺及制剂的外观性质,如:硬度、粘度、光泽、颜色、味道等方面,而且会改变制剂的溶出速率、生物利用度,从而影响制剂的疗效。例如:乳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常用赋形剂,用于睾丸酮片,有加速吸收的作用;而用于异烟肼片,其疗效完全被乳糖阻碍。
3.药物相互作用对疗效的影响
药物的相互作用系指一种药物的作用,被同时应用的另一种药物所改变。近年来,临床上联合应用多种药物治疗某患者的一种疾病的现象日益增多。这些药物同时服用后,由于药物间相互作用,有的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但也有的产生拮抗作用,使疗效降低,甚至会产生*性,带来*副反应。例如:咖啡因与麦角胺合用时,溶解度加大,吸收增加,疗效提高。又如,洋地*与氯噻嗪、氯噻酮、喹噻酮、利尿酸、速尿等高效利尿药合用治疗心脏性水肿时,往往造成血钾过低,增加心脏对洋地*的敏感性,引起中*反应。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
(1)注射部位的吸收
口服不吸收、在胃肠道降解、首过效应大、胃肠道刺激性大的药物常以注射给药,急救用药或不能吞咽的患者也往往采用注射给药。注射途径有静脉、肌内、皮下、鞘内与关节腔内注射等。注射途径不同,允许药物的分散状态及吸收的快慢不同。除关节腔内注射及局部麻醉药外,注射给药一般产生全身作用。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无吸收过程,生物利用度为%.
(2)肺部吸收
肺部吸收能产生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剂型有吸入气雾剂、供雾化用的液体制剂和吸入粉雾剂等。呼吸道的结构复杂,药物到达作用或吸收部位的影响因素较多。巨大的肺泡表面积、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极小的转运距离,决定了肺部给药的迅速吸收,吸收后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不受肝首过效应的影响。
(3)黏膜吸收
黏膜吸收以往多用于局部作用,如杀菌、抗病*、血管收缩、抗过敏药物可制成溶液剂滴入鼻腔、眼部,也可以气雾剂给药。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药物通过鼻黏膜给药可以获得比口服给药更好的生物利用度。
其中鼻黏膜给药的优点有:
①鼻黏膜内的丰富血管和鼻黏膜的渗透性大有利于吸收;
②可避开肝脏首过效应,消化道黏膜代谢和药物在胃肠液中的降解;
③某些药物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时可与静脉注射相当;
④鼻腔内给药方便易行。
(4)皮肤吸收
皮肤给药常用于皮肤疾患的治疗或起保护皮肤的作用。药物应用于皮肤上后,可以渗透通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大部分药物经皮渗透速度很小,只能起到皮肤局部的治疗作用。当药物治疗剂量小,经皮渗透速度大时,有可能产生全身治疗作用或副作用。皮肤给药无论起局部治疗作用,还是作为全身给药的途径,药物均需通过皮肤外层的屏障进入皮肤。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抗血小板药的分类及副作用
抗血小板药的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可把这类药物分为:环氧合酶抑制剂、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血小板二磷酸腺苷(P2Y12)受体拮抗剂和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等。其中环氧合酶抑制剂将在第三十章非甾体抗炎药中进行介绍和概念详解。
抗血小板药的副作用
各种抗血小板药的副作用有所不同,但共同的副作用是出血。抗血小板药抑制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是初期止血作用所必需的,另一方面它又是动脉血栓形成的启动物,因此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临床适应证和禁忌证十分重要。同时,还应注意在使用抗血小板药期问应该避免手术和创伤,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只有输注血小板悬液才是有效的止血措施。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药效学概述
药效学即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是增强或减弱原有的功能,增强可以称之为兴奋或激动,如咖啡因兴奋中枢,减弱者称之为抑制或拮抗,如阿司匹林用于退热。
药物的作用机制是研究药物如何与机体细胞结合而发挥作用的。大多数药物的作用来自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引起了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改变。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其复杂的生命活动过程,而药物的作用又几乎涉及与生命代谢活动过程有关的所有环节,因此药物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已知的药物作用机制涉及受体、酶、离子通道、核酸、载体、免疫系统、基因等。此外,有些药物通过其理化作用(如抗酸药)或补充机体所缺乏的物质而发挥作用。其中受体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体内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也称第一信使。受体对相应的配体有极高的识别能力,受体均有相应的内源性配体,如神经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等。配体与受体大分子中的一小部分结合,该部位叫做结合位点或受点。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片剂制备过程中常见问题
片剂制备过程中常见问题:裂片、松片、崩解迟缓、溶出超限、含量不均匀
裂片:
①物料中细粉太多;②物料的塑性较差,结合力弱;③除处方因素外,还有工艺因素
松片:黏性力差,压缩压力不足等。
崩解迟缓:
①片剂的压力过大;②增塑性物料或黏合剂使片剂的结合力过强;③崩解剂性能较差。
溶出超限:
片剂不崩解,颗粒过硬,药物的溶解度差等
含量不均匀:
片重差异超限、药物混合度差、可溶性成分的迁移等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液体制剂的分类
液体制剂的分类
分类类型分散相大小(nm)特征均相低分子溶液剂<1热力学稳定体系;扩散快,能透过滤纸和某些半透膜高分子溶液剂1~热力学稳定体系;扩散慢,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非均相溶胶剂1~胶态分散;有界面,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扩散慢,能透过滤纸而不能透过半透膜混悬剂>固体微粒分散;动力学和热力学均不稳定体系;有界面,显微镜下可见乳剂>液体微粒分散;动力学和热力学均不稳定体系;有界面,显微镜下可见执业药师《药一》考点:物理和药理配伍变化
一、物理配伍变化
1.概念:物理配伍变化指药物配伍后产生物理性质的变化,如溶解性能、物理状态、物理、稳定性的变化等这些变化可影响药物的作用和疗效。
2.物理学的配伍变化
(1)溶解度改变:某些溶剂性质不同的制剂相互配合使用时,常因溶解度不同而析出沉淀。包括提取、制备过程发生溶解度改变、吸附、盐析、增溶等现象。如氯霉素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时往往析出氯霉素。
(2)吸湿、潮解、液化与结块
1.吸湿性很强的药物含结晶水的药物相互配伍时,药物易发生吸湿潮解。如中药的干浸膏、颗粒以及某些酶、无机盐类
2.能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药物配伍时,可发生液化而影响制剂的配制。但樟脑、冰片与薄荷脑混合时产生的液化不影响疗效
3.散剂、颗粒剂由于药物吸湿后而又逐渐干燥会引起结块。
(3)粒径或分散状态的改变:乳剂、混悬剂中分散相的粒径变粗,或聚结或凝聚而分层或析出。粒径或分散状态的改变可直接影响制剂的内在质量。
二、药理学配伍变化
1.概念:药理配伍变化是指药物合并使用后,在机体内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的体内过程或受体作用产生影响,而使其药理作用的性质和强度、副作用、*性等有所改变。
2.药理学的配伍变化
(1)协同作用:系指两种以上药物合并使用后,使药物作用增加。协同作用又可分为相加作用和增强作用、增敏作用。
(2)拮抗作用:拮抗作用系指两种以上药物合并使用后,使作用减弱或消失。
(3)增加*副作用:增加*副作用系指药物配伍后,增加*性或副作用。
三、注意事项
1.有利于治疗: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啶合并使用,疗效显著加强。
2.不利于治疗:异烟肼与麻*碱或阿托品合并应用,使副作用加强。
3.只有在滴注不超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方可加入:氨苄西林滴注在4小时以内、甲氨西林滴注不超过8小时、生理盐水中不能加入两性霉素B。
4.不能在林格注射液中加入促皮质素、两性霉素B、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等。
5.不能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的药物:氨茶碱、氢化可的松、卡那霉素、新生霉素、可溶性磺胺药、华法林等。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含硫化合物的氧化
(1)硫醚的S-脱烷基:芳香或脂肪族的硫醚通常在酶的作用下,经氧化S-脱烷基生成硫醇(酚)和羰基化合物。
(2)含硫羰基化合物的氧化脱硫代谢:主要是指C=S和P=S双键代谢为C=O和P=O。如硫喷妥经氧化脱硫生成戊巴比妥,使脂溶性下降,作用强度有所减弱。抗肿瘤药物塞替派在体内可被脱硫代谢生成另一个抗肿瘤药物替哌。
(3)S-氧化反应:硫醚类药物氧化生成亚砜,亚砜进一步氧化生成砜。如驱虫药阿苯哒唑经氧化代谢生成亚砜化合物,其生物活性比氧化代谢前提高,发挥驱虫作用。
(4)亚砜类药物的代谢:可能氧化成砜或还原成硫醚。如舒林酸,属前体药物,生成硫醚类活性代谢物发挥作用,减少了对胃肠道刺激的副作用。舒林酸的另一条代谢途径是氧化生成砜类无活性的代谢物。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中药制剂稳定化的方法
中药制剂稳定化的3个方法
(1)延缓水解的方法:
调节pH值,适当控制含水量,控制温度,降低药物溶解度,制成固体制剂。
(2)防止氧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避免光线,驱逐氧气,添加抗氧剂,控制微量金属离子,调节PpH。
(3)其他稳定化方法:
制备稳定的衍生物,制成微囊或包含物,制成固体制剂,改进工艺条件。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常用的抗恶性肿瘤药物
1、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又称抗代谢药。
5-氟尿嘧啶:口服吸收不规则,一般静滴和静注。竟争抑制胸苷酸合成酶。主要作用于S期细胞。治疗消化道肿瘤和乳腺癌的基本药物。刺激大,有肝损害,*疸。
甲氨蝶呤(MTX):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药。口服吸收好,选择性作用于DNA合成期。用于儿童急性白血病和绒毛膜上皮癌。
阿糖胸苷:口服破坏。静注。治疗成人急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羟基脲:口服吸收好,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2、直接破坏DNA、阻止其复制的药物:烷化剂。
盐酸氮芥:选择性低,局部刺激强,只能静注。
环磷酰胺:口服吸收好,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常作免疫抑制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用药期间补充足量液体或乙基磺酸钠减轻*性。
丝裂霉素
博来霉素:用于鳞状上皮癌。
与顺铂及长春碱合用治疗睾丸癌。肺纤维化,发热、脱发。
顺铂(DDP):口服无效,抗瘤谱广。
3、嵌入DNA中,干扰转录过程的药物:放线菌素(更生霉素)。
柔红霉素:静滴给药,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或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心脏*性。
阿霉素:静注给药,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口腔炎。
4、干扰有丝分裂、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长春新碱:可使细胞有丝分裂于中期。是诱导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缓解的药。疗效好,起效快,与强的松合用作诱导缓解药。
不良反应:主要是神经症状,指、趾麻木、外周神经炎。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服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服用阿司匹林产生的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较大剂量口服可引起胃溃疡及不易察觉的胃出血,与它抑制胃粘膜合成PG,减少了内源性的粘膜保护因子有关。
(2)凝血障碍
由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使出血时间延长,大剂量还能抑制凝血酶原形成,造成出血倾向。可用维生素K预防。
(3)过敏反应
除常见的过敏反应外,某些哮喘患者用药后可诱发“阿司匹林哮喘”。医学教育
网搜集其发生机理为此类药抑制环氧酶,PG合成受阻,但不影响脂氧酶,致使引起支气管收缩的白三烯增多,而诱发哮喘。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搽剂的生产与贮藏要求
一、搽剂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液状石蜡、甘油或植物油等。
二、搽剂在贮存时,乳状液若出现油相与水相分离,经振摇后应能重新形成乳状液;混悬液若出现沉淀物,经振摇应易分散,并具足够稳定性,以确保给药剂量的准确。易变质的搽剂应在临用前配制。
三、搽剂用时可加在绒布或其他柔软物料上,轻轻涂裹患处,所用的绒布或其他柔软物料须洁净。
四、除另有规定外,以水或稀乙醇为溶剂的一般应检查相对密度、pH值;以乙醇为溶剂的应检查乙醇量;以油为溶剂的应无酸败等变质现象,并应检查折光率。
五、搽剂应稳定,根据需要可加入抑菌剂或抗氧剂。除另有规定外,在制剂确定处方时,该处方的抑菌效力应符合抑菌效力检查法(通则)的规定。
六、除另有规定外,应避光、密封贮存。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液体制剂的溶剂
1、极性溶剂:水、甘油、二甲基亚砜
(1)水(water):是最常用溶剂,能与乙醇、甘油、丙二醇等以任意比例混合。能溶解大多数的无机盐类和极性大的有机药物,能溶解药材中的生物碱盐类、苷类、糖类、树胶、黏液质、鞣质、蛋白质、酸类及色素等。
(2)甘油(glycerin):能与水、乙醇等以任意比例混合,对砸酸、苯酚和鞣质的溶解度比水大。含甘油30%以上有防腐作用,可供内服或外用,其中外用制剂应用较多,常用作保湿剂和防腐剂。
(3)二甲亚基亚砜(DMSO):吸湿性较强,能与水、乙醇等以任意比例混合。有万能溶剂之称。
2、半极性溶剂: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
(1)乙醇(alcohol):没有特殊说明时,乙醇指95%乙醇,可与水、甘油等以任意比例混合,能溶解大部分有机药物和药材中的有效成分。20%以上的乙醇即有防腐作用,40%以上的浓度则能够延缓某些药物(如巴比妥钠)的水解。
(2)丙二醇(propylene):药用一般为1,2-丙二醇,性质与甘油相近,但是黏度较小,可作为内服及肌内注射液溶剂,丙二醇*性小,无刺激性,能延缓许多药物的溶水解,增加稳定性,可与水、乙醇、甘油、丙酮、氯仿等任意混合,可以溶于乙醚或某些挥发性油中,但是不能与脂肪油混溶。
(3)聚乙二醇(PEG):聚乙二醇分子量在0以下者为液体常用聚乙二醇~,为无色澄明液体、理化性质稳定,能与水、乙醇、丙二醇、甘油等溶剂任意混合。聚乙二醇-水的混合溶液能溶解许多水溶性无机盐和水不溶性的有机药物,本品对水解药物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在洗剂中能增加皮肤的柔韧性,具有一定的保湿作用。
3、非极性溶剂:脂肪油、液状石蜡、油酸乙酯、乙酸乙酯
(1)脂肪油(fattyoils):本品能与非极性溶剂混合,而且能溶解油溶性药物。脂肪油容易酸败,也易受碱性药物的影响而发生皂化反应,影响制剂的质量。脂肪油多为外用制剂的溶剂,如洗剂、搽剂、滴鼻剂等。
(2)液状石蜡(liquidparaffin):是从石油产品中分离得到的液状烃的混合物,分为轻质和重质两种。液状石蜡为无色澄明油状液体,无色无臭,化学性质稳定,但接触空气能被氧化。本品能与非极性溶剂混合,而且能溶解生物碱、挥发油及一些非极性药物等,本品在肠道中不分解也不吸收,能使粪便变软,有润肠通便作用。可作口服制剂和搽剂的溶剂。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的特点
(1)流浸膏剂、浸膏剂:指饮片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调整至规定浓度而成的制剂。
(2)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饮片1g者,为流浸膏剂。
(2)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饮片1g者,为流浸膏剂。
浸膏剂:每1g相当于饮片或天然药物2~5g.分为稠浸膏(为半固体状,一般含水量约为15%~20%)和干浸膏(粉末状,含水量约为5%)
(3)溶剂:乙醇(多),水(加20%~25%的乙醇为防腐剂)
(4)原料
流浸膏剂:酊剂、合剂、糖浆剂浸膏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软膏剂、栓剂
2、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的质量要求
流浸膏剂制备:渗漉法;浸膏剂制备:煎煮法、渗漉法。
流浸膏剂、浸膏剂:装量、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规定。流浸膏剂一般检查乙醇量、甲醇量。
(1)流浸膏剂、浸膏剂:指饮片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调整至规定浓度而成的制剂。
(2)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饮片1g者,为流浸膏剂。
(2)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饮片1g者,为流浸膏剂。
浸膏剂:每1g相当于饮片或天然药物2~5g.分为稠浸膏(为半固体状,一般含水量约为15%~20%)和干浸膏(粉末状,含水量约为5%)
(3)溶剂:乙醇(多),水(加20%~25%的乙醇为防腐剂)
(4)原料
流浸膏剂:酊剂、合剂、糖浆剂浸膏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软膏剂、栓剂
2、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的质量要求
流浸膏剂制备:渗漉法;浸膏剂制备:煎煮法、渗漉法。
流浸膏剂、浸膏剂:装量、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规定。流浸膏剂一般检查乙醇量、甲醇量。
执业药师《药一》考点:靶向制剂
靶向制剂主要分为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及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1.被动靶向制剂
被动靶向制剂即自然靶向制剂。载药微粒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尤其是肝的kupffer细胞)摄取,通过正常生理过程运送至肝、脾等器官,若要求达到其他的靶部位就有困难。被动靶向的微粒经静脉注射后,在体内的分布首先取决于微粒的粒径大小。通常粒径在2.5-10μm时,大部分积集于巨噬细胞。小于7μm时一般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nm的纳米粒集中于肝后迅速被肝清除,小于10nm的纳米粒则缓慢积集于骨髓。大于7μm的微粒通常被肺的最小毛细血管床以机械滤过方式截留,被单核白细胞摄取进入肺组织或肺气泡。除粒径外,微粒表面性质对分布也起着重要作用。
2.主动靶向制剂
主动靶向主动靶向制剂是用修饰的药物载体作为"导弹",将药物定向地运送到靶区浓集发挥药效。如载药微粒经表面修饰后,不被巨噬细胞识别,或因连接有特定的配体可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或连接单克隆抗体成为免疫微粒等原因,而能避免巨噬细胞的摄取,防止在肝内浓集,改变微粒在体内的自然分布而到达特定的靶部位;亦可将药物修饰成前体药物,即能在活性部位被激活的药理惰性物,在特定靶区被激活发挥作用。如果微粒要通过主动靶向到达靶部位而不被毛细血管(直径4-7μm)截留,通常粒径不应大于4μm。
3.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应用某些物理化学方法可使靶向制剂在特定部位发挥药效。如应用磁性材料与药物制成磁导向制剂,在足够强的体外磁场引导下,通过血管到达并定位于特定靶区;或使用对温度敏感的载体制成热敏感制剂,在热疗的局部作用下,使热敏感制剂在靶区释药;也可利用对pH敏感的载体制备pH敏感制剂,使药物在特定的pH靶区内释药。用栓塞制剂阻断靶区的血供和营养,起到栓塞和靶向化疗的双重作用,也属于物理化学靶向。
靶向制剂评价:药物制剂的靶向性可由以下三个参数来衡量:1.相对摄取率(re);2.靶向效率(te);3.峰浓度比(ce)。
PS: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