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RBC)
1,红细胞增多
(1)生理性增多:如高原生活、新生儿等
(2)相对性增多:连续性呕吐、严重腹泻、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情况,由于大量失水,血浆量减少,血液浓缩致红细胞相对增多。
(3)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多见于慢性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肾癌、肾上腺肿瘤等患者。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L。
(5)反应性红细胞增多症:肾小球肾炎、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2,红细胞减少
(1)生理性减少:如婴幼儿发育迅速,妊娠血容量增加等,可出现生理性贫血。
(2)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如溶血性贫血、急慢性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使造血物质缺乏如慢性胃肠道疾病、酗酒、偏食等;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继发性贫血:各种炎症、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病等都可致贫血。
血红蛋白(HGB)
1,血红蛋白增多
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氧减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心功能不全、肿瘤性红细胞增多症、反应性红细胞增多症和脱水。
2,血红蛋白减少
血红蛋白减少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但不能确定贫血的类型,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的贫血,血红蛋白减少与红细胞减少程度不一定成平行关系。如缺铁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减少量程度较红细胞减少程度明显。巨幼细胞性贫血时,则红细胞计数减少程度较血红蛋白较少程度明显。
白细胞(WBC)
白细胞总数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均为异常现象,但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很多,如生理性因素:新生儿、经期、妊娠末期、分娩、饭后、剧烈运动后、酒后、冷浴后、情绪突变时及注射肾上腺素后的白细胞计数增高;另外,正常人一般下午较上午高。因此,有必要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
1,病理性白细胞增多
包括反应性和肿瘤性两类。前者见于各种感染、中*、出血、溶血后;后者见于白血病及各种恶性肿瘤等。
2,白细胞减少
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伤寒、疟疾、麻疹、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结缔组织疾病等疾病。此外,在药物过敏时,或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以及放射损伤等,均可引起白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增多
(1)急性化脓性感染,尤其各种球菌感染如脓肿、扁桃体炎、阑尾炎、中耳炎、败血症、猩红热,白喉等
(2)急性中*,如代谢性酸中*、尿*症、糖尿病酸中*等
(3)组织损伤,如手术后、心肌梗死和血管栓塞等
(4)急性出血和急性溶血
(5)恶性肿瘤
2,中性粒细胞减少
(1)感染性疾病,某些病*感染(如流感、麻疹);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
(2)物理、化学因素,放射线、化学物品及化学药物等均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化学药物如抗肿瘤药、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抗真菌药、抗病*药、抗精神病药、部分甾体抗炎药等。
(3)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如脾功能亢进
(4)其他,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嗜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2)皮肤病,如牛皮癣、湿疹、疱疹样皮炎、真菌性皮肤病等
(3)寄生虫病,如肺吸虫病、钩虫病、包囊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绦虫病等
(4)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5)用药,如应用头孢拉定、头孢呋辛钠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1)伤寒、副伤寒
(2)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皮质素等
嗜碱性粒细胞
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网系肿瘤、罕见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此外,脾切除手术后、转移癌以及铅、铋中*也可见增多。
2,嗜碱性粒细胞减少
多见于速发性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以及促皮质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过量及应激反应。
淋巴细胞
1,淋巴细胞增多
(1)传染病,如百日咳、结核病、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结核及许多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2)血液病,如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时
2,淋巴细胞减少
常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如结核、伤寒、疟疾、黑热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及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血液病如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血小板
1,血小板增多
主要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脾摘除术后(一过性)、骨折、出血和手术后。
2,血小板减少
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全身红斑狼疮、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症、急性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转移瘤、脾功能亢进、某些感染(伤寒、黑热病、麻疹等)。此外,药物中*或过敏亦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如甲砜霉素、阿司匹林、某些抗肿瘤药、抗生素、磺胺药、细胞*性药等。
红细胞沉降率
也称血沉,其生理性增快可见于女性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及老年人
1,病理性增快
(1)各种炎症,如急性细菌性炎症和慢性炎症如风湿热(变态反应性结缔组织炎症)、结核病的活动期
(2)组织损伤及坏死,心肌梗死时发病后1周可见血沉增快,并持续2~3周,而心绞痛时血沉多正常
(3)恶性肿瘤,迅速增长的恶性肿瘤血沉多增快,而良性肿瘤多正常
(4)各种原因造成的高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肝硬化、巨球蛋白血症
(5)其他,如贫血、高胆固醇血症
2,病理性减慢
主要见于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时,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晚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