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atumumab成功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难治性溶血性贫血一例
Successfultreatmentwithdaratumumabforpost-HSCTrefractoryhemolyticanemia
背景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AIC)可引发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其治疗颇具挑战。儿童HSCT后AIC的发生率约为3%,可表现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约60%的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或利妥昔单抗等二线治疗药物效果不佳。Daratumumab是以浆细胞表面CD38为作用靶点的单克隆抗体,于年获批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因其作用对象为产生自身抗体的浆细胞,使其应用更加广泛。
病例介绍
患者男,2岁,既往史:5月龄多次重度感染、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遗传性VPS45基因缺失。9岁行HSCT。HSCT后第15天中性粒细胞植活,第38天血小板植活,第天出现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呼吸急促,但无GVHD症状。实验室检查提示:巨细胞性贫血,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阳性,乳酸脱氢酶(LDH)U/L,总胆红素30umol/L,直接胆红素11umol/L。诊断为HSCT后AIHA。给予激素,利妥昔单抗,输血治疗等,治疗效果均不佳。具体治疗方案如图1。
Daratumumab治疗方案
查阅文献得知Daratumumab可能对HSCT后AIHA有效,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启动Daratumumab治疗:16mg/Kg,6周后Hb和PLT计数恢复正常。Daratumumab治疗结束后检测B淋巴细胞(CD19+77×10?/L,CD20+77×10?/L)和免疫球蛋白(IgGmg/dL,IgM35mg/dL,IgA35mg/dL)均下降,每月给予IVIG治疗。目前,患者血细胞计数正常,DAT阴性,B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较前升高(CD19+×10?/L,CD20+×10?/L,IgGmg/dL,IgM61.3mg/dL,IgA34.8mg/dL),患者病情稳定。
小结
1.VPS45基因缺失是一种极其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可导致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婴儿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其免疫学机制尚不清楚,本例患者AIC的发生可能与其有关。
2.AIC是HSCT后的严重并发症,发病机制不详,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失调有关,多难以治愈。常用的一线治疗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和IVIG,二线治疗药物为利妥昔单抗。
3.本文选取Daratumumab为治疗药物的思路:在利妥昔单抗治疗失败后,以产生自身抗体的CD38+细胞为作用靶点,其治疗效果安全有效,除低丙种球蛋白血症需IVIG支持治疗外,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为HSCT后AIC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治疗思路。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医院输血科”
参考文献Even-OrE,NaserEddinA,ShadurB,DinurSchejterY,NajajrehM,ZeligO,ZaidmanI,StepenskyP.Successfultreatmentwithdaratumumabforpost-HSCTrefractoryhemolyticanemia.PediatrBloodCancer.Jan;67(1):e.doi:10./pbc..EpubSep22.PMID:.
翻译整理:刘荣荣
审核:李小飞
排版:龙霏
扫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