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高血压是某些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常见的疾病有肾脏疾病、肾血管疾病、肾上腺疾病等,高血压是这些疾病的症状。继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人群的20%,多见于年轻人,有些患者平时血压不太高,但在体位突然改变、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咳嗽及大小便等情况时,血压会突然升高,严重者可出现脑溢血或肺水肿等高血压危象。上一篇中我们已经简单学习了高血压中的一种类型-原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另外一个类型-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
肾实质性高血压
肾实质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性肾病,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等多种肾脏病变都会引起高血压,几乎所有终末期肾病患者都有高血压。
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肾脏滤过功能下降,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导致水、钠不能排出体外,缩血管物质释放增加,从而引起血压升高。而长期的高血压又进一步升高了肾小球内囊压力,加剧肾病进展,形成恶性循环。
肾血管性高血压
临床上肾血管性高血压,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动脉或其主要分支闭塞,造成肾血流量减少或肾缺血所致的高血压。该病是由于肾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肾脏缺血或灌注不足,引起肾脏内血压下降,便刺激肾脏球旁细胞分泌出大量的肾素,造成血管紧张素II生成增多引起血压升高及醛固酮分泌增多,当然这种继发的醛固酮分泌增多同样造成人体内钠水潴留,是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之一。
引起肾动脉狭窄的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约70%),大动脉炎(约25%)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约5%)。
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患者血压持续升高,尤其是舒张压增高明显,同时还可出现头晕、头痛、胸闷、心悸、恶心、呕吐及视力减退等症状。此外,该病还能导致恶性高血压、心功能损害、循环阻塞如肺水肿,最终造成肾功能的不可逆损伤。
内分泌性引起的高血压
包括肾上腺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等)、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减退)、甲状旁腺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垂体疾病(肢端肥大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醛固酮,导致高血压、钠潴留、心脑血管损伤、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受抑制、排钾增多,长期排钾增多可致低钾血症。PA常见的病因是醛固酮瘤、单侧或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罕见病因有肾上腺皮质癌、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PA既往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在高血压人群中<1%,且低钾血症是诊断的必要条件。
随着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筛选以及肾上腺静脉取血的广泛应用,发现PA在高血压患者所占的比例>5%,甚至可能>10%。高血压伴低血钾曾被认为是PA最典型的表现,但研究表明,只有9%~37%的PA患者存在低血钾症。因此,正常血钾高血压是PA的常见表现,而低血钾症只出现在严重PA患者中,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即使患者无低血钾症,也不能排除PA。
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体内其它部位嗜铬组织。由于过度分泌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
库欣综合征
库欣综合征又称皮质醇增多症,主要是由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过多导致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者肾上腺皮质腺瘤,引起糖皮质激素过多所致。
80%患者会有高血压,同时有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毛发增多、血糖增高等表现。
肢端肥大症
肢端肥大症是由于垂体肿瘤引起垂体前叶分泌过多生长激素,导致水、钠潴留引起血压升高。
主动脉狭窄分为先天和获得性
先天性主动脉狭窄表现为主动脉的局限性狭窄,发病部位常在主动脉峡部原动脉导管开口处附近。获得性主动脉狭窄原因主要包括∶大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剥离等所致的主动脉狭窄。
一般来说位于肾动脉开口水平以上的主动脉狭窄才会引发临床上的显性高血压,而肾动脉开口水平以下的腹主动脉狭窄一般不会导致高血压。
妊娠可致难治疗性高血压
妊娠时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性变化,可使孕妇血压增高,常合并水肿和蛋白尿,严重时孕产妇可发生抽搐或昏迷,危及母子生命。胎儿娩出或终止妊娠后,病情常逐渐自行好转。多发生于身体矮胖、贫血、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女性或气候骤然变冷时。
由于病因复杂未明,治疗难度较大,治疗原则包括解痉、降压、利尿及适时终止等。
夜间呼吸暂停通气缺氧致高血压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以夜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日间嗜睡乏力、血压增高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常见于肥胖、打鼾且血压水平较高的患者。
药物因素有很多,常见几类要了解
许多药物如果长期服用可引起高血压,主要包括∶
激素类药
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可导致循环血量增加而发生高血压。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则能兴奋神经系统引起血压升高。
非激素抗炎止痛药
长期或大量服用布洛芬、吲哚美辛、美洛昔康、保泰松等非激素类抗炎药,由于会抑制环氧化酶,导致前列环素、前列腺素等合成受阻,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同时该类药物还可拮抗β受体阻断剂、利尿剂、RAAS系统阻滞药的降压作用,导致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变差。其中阿司匹林、布洛芬对血压影响幅度较小。
避孕药
目前认为主要是因为雌激素含量过高,增加肾素分泌,激活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抗抑郁药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阻碍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失活使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增强引起高血压。
其他
氨茶碱、麻*碱、垂体后叶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中草药如甘草、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抗肿瘤药物如紫杉醇、顺铂、贝伐单抗等。
颅脑基因红细胞,也可引起高血压
颅脑病变
颅脑病变使颅内压增高也可引起高血压,如脑部创伤、脑瘤、脑干感染、脑出血等。
单基因遗传性疾病
如糖皮质激素可治性醛固酮增多症、Liddle综合征、Gordon综合征、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等。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是原因不明的以红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
任何疾病都需要找到根本的病因才能有好的疗效,高血压也一样,掌握不同类型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找到这类常见疾病背后真正的元凶,能减少其所带来的危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