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济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泰安举行,而且从这个座谈会上我们得知,济泰高速将于10月19日交工验收,月底前运营。
具体的通知时间是10月19日交工验收,10月25日、26日正式运营。
来源:济南时报·新时报记者郭尧摄济泰高速主线全长约55.9公里,其中济南段24.6公里、泰安段31.3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公里,路基宽度34.5米,通车后,泰安到济南开车仅需半个小时,济泰同城化将成为现实。
其实济泰一体化这个事情还要从去年的3月份开始说起:
去年3月8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和泰安市*府联合开展编制工作的《泰安市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规划提出“济泰共建大省会,打造成为省会城市群的先行发展区”。济泰区域联动,构建东中西三条发展轴线,即“中部商务文旅轴”“西部智能制造轴”“东部科技创新轴”。
主要内容是包括四大战略定位、八大战略部署和八大行动计划,具体的可看楼先生后面的索引。
后来呢,济南也主动拥抱变化,主要是从山东省的角度开始支持做大、做强省会,不再两手抓!上半年还同时喊着要全力支持济南、青岛争取国家中心城市,终于在9月份官宣只支持济南。
就在今年的6月8日,山东省*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省会、胶东、鲁南三个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相关*策的内容。
关于济南推进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举措,将在空间、交通和产业三个方面进行突破。在空间上,围绕重点区域突破。通过推进济泰同城化、济淄同城化和济南齐河全面融合,引领带动省会经济圈加快形成协调联动发展格局。其中,“济泰同城化”,全面加强文化旅游合作,共同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构建济泰协同发展共同体。“济淄同城化”,依托交通轴线和重大科研平台全面开展科创合作,推动经十路高标准东延西扩,打造横贯省会经济圈东西高端产业带。“济齐同城化”,将齐河纳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同步规划建设,加强*河两岸基础设施配套,在城市建设、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全面对接、协同保护、一体发展。
其实,济南要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是现在还不够,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
所以,缺辐射,缺带动,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济泰同城化、济淄同城化,济齐同城化的原因。
我们可以展望,不止是济泰高速,还会有更多的美好带给这几座休戚与共的城市。
附加材料:
(一)四大战略定位
1.国泰民安象征
泰山具有“国泰民安”“厚德载物”、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祈愿文化,“自强不息”“责任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取文化以及“天人合一”“开放包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同文化。泰山是中国山岳文化的标志性代表,是国家文化空间秩序的坐标、华北地区的文化地理中心。规划提出要传承中华文明与儒家文化,彰显中华礼仪与文化自信,将泰安塑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泰民安”象征。
2.绿色生态高地
泰山是华北平原东部第一高峰,地处鲁中山区绿心,区域生态地位突出,具有较高的生态保护价值。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成为发展动力,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泰安自身产业基础良好,具有济泰协同发展的优势。规划提出将泰安打造成为生态保护优先、协同创新引领的“绿色发展高地”。
3.国际旅游胜地
泰山具有世界级的旅游号召力,是国内外游客眼中的重要选择。紧邻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世界级城市群的区位优势,为泰安提供了充裕的游客和消费基础。要充分利用丰富多元的旅游资源优势,高标准建设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水平。规划提出引领“山-水-圣人”*金旅游带,突出山岳特色和世界双遗产品牌,打造成为华夏朝圣、五岳独尊的“国际旅游胜地”。
4.山水宜居典范
泰安具有绝佳的自然山水环境,是古代理想人居环境的典范。古城营建体现了尊重自然、融合山水、天人合一的传统营城理念,现代城市要以提供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为目标,建设宜居城市。规划提出保护与延续泰安山水空间格局,践行理想人居模式,打造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宜居典范”。
(二)八大战略部署
1.生命共同体保护战略
(1)生态优先,保障生态底数。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空间适宜性评价为刚性约束条件,严格限制城镇空间的开发容量,科学引导城乡开发建设行为,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各居其位,共生发展。划定三条控制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以“汶阳田”为主体的永久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城镇开发边界。
(2)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结构。加强生态连通性,以泰山、徂徕山、大汶河、东平湖、汶阳田等高质量生态要素为主体,建立“两山一河一湖一田多廊”的生态空间结构,形成相互滋养、命脉相连的生命共同体。
(3)提高生态的质量。以水为生命共同体的主线,通过对水运动环节的修补,从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到末端治理,采取“源之保育-流之畅通-汇之涵养”措施,维持共同体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提升绿水青山的生态质量。
2.中华文化枢轴战略
(1)泰山向南,同为鲁国,文化同根,空间同构,泰安与曲阜构成儒家文化轴,泰山向北,泰山一山分水润两城,两侧形成了以泰山为中心对称的“山-泉-城-湖-河-阙”的纵向构成系列,泰安与济南构成泰山文化轴。规划提出以泰山为中心,济南、泰安、曲阜共建一条文化内容极为丰富、文化地位极为重要、文化联系极为密切的中华文化枢轴,文化内容包括:
四山,即历山、泰山、峄山、凫山;
四水,即*河、济水、汶河、泗水;
四城,即济南、泰安、曲阜、邹城;
四圣,即舜、周公、孔子、孟子。
中华文化枢轴空间构成图
(2)为保护和利用好中华文化枢轴,规划提出:扩容京沪轴线,产业与文化“双廊分立”,破解工业发展和文化保护的矛盾;围绕文化枢轴,通过划定生态保护区、文化预留区和功能调整区,协调、预留与济宁、济南的连接空间;建设“泰山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与曲阜共同形成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通过分析泰山文化基因,用传统空间语汇再现东方文化气韵,规划形成泰山中轴,用空间秩序反映“礼”之秩序,延续泰安城市千年发展的脉络。
3.泰山遗产保护战略
(1)有效保护泰山的文化遗产资源和自然遗产资源。梳理泰山文化遗产资源情况,真实完整的保护泰山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精神文化,弘扬以泰山“挑山工精神”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
(2)合理保护利用泰山风景名胜区,使泰山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和风景审美价值得以完整的展示和体现。合理规划游客容量,科学组织旅游线路,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加强保护区内基础工程建设。
(3)协调好山与城的关系。以山定城,从泰山视角塑造特色城市景观形态,规划出城市各方向的城市形态,即东园、西谷、南城、北景、中礼。东部“园”,城市开发建设以节点式的生态化功能组团为主;西部“谷”,以灵活的城市形态延续谷地特征;南部“城”,以泰山中轴为主展现城市秩序与气势;北部“景”,保护利用好泰山风景名胜区;中部“礼”,规划泰山中轴,使用空间秩序反映“礼”之秩序,延续泰安城市千年发展的脉络。
4.区域协同发展战略
(1)济泰共建大省会,打造成为省会城市群的先行发展区。在产业方面,泰安与济南优势互补,构建济泰协同发展共同体,重点承接科技创新、教育医疗、旅游服务、体育休闲等重要产业类型。在空间方面,济泰区域联动,构建东中西三条发展轴线,即“中部商务文旅轴”“西部智能制造轴”“东部科技创新轴”。
(2)构建胶济南通道,重构新海岱关系。依托泰安构筑胶济南通道,打造胶济复合走廊,重构省会与沿海之间的新海岱关系,走以培育“新经济”为主的发展道路。基础设施方面,构建济泰协同、互联互通、区域开放的一体化交通体系,加强战略性重大市*基础设施保障,全面提升建设标准,支撑可持续发展。
(3)构建泰安增长极,助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以泰山为核心,加快环泰山交通廊道建设。向北,推动济泰协同发展,共建省会城市群。向东,依托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构筑胶济南线生态经济带,拓展新空间,发展新经济。向南,与曲阜共建中华文化枢轴,突出文化展示功能,彰显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向西,与河南、河北、山西等中西部地区联动发展,扩大对外发展通道。
5.全域旅游升级战略
(1)发挥区位优势,建设区域旅游服务中心。泰安位于京津冀城市圈、长三角城市群以及山东与河南达四亿客源地的中心,四周连接济南泉城、东方圣地、水浒故里、沂蒙山区等知名的旅游名片,有利于引入周边客流。规划提出建设区域旅游服务中心,实现从“泰山景区时代”到“旅游目的地时代”的跨越。
(2)挖潜资源优势,打造六大魅力景观区,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通过对现有景区、自然山水、文化遗产、特色乡村等旅游资源分析,识别出泰山名城、左丘桃源、徂徕逸境、天阙瓷镇、莲花佛山、东平水泊六大魅力景观区,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3)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打造“一主五辅”六大旅游服务基地。六大魅力景观区各自打造一个服务基地,集中建设旅游项目与接待设施。以中心城区为主中心,安临站镇、州城镇、徂汶景区、贤士湖、青云湖为辅,形成“一主五辅”六大旅游服务基地的空间布局。
6.新旧动能转换战略
(1)依托省会“一日通勤圈”,激活济泰协同发展新动能。一是承接济南文化旅游、生态休闲、康养宜居、科技创新等功能,二是利用生态文化优势培育新动能,大力发展医药健康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和高端手工业,三是“协同创新”,助推区域创新加速发展,培育智能制造、科技研发、会议休闲旅游、智能物流等四大协同创新的新动能。
(2)打造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发展。把去产能作为加快泰安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存量资源配置的首要任务,探索建立市场退出的长效机制,实现企业优胜劣汰、产业转型升级。在水泥、煤炭、钢铁等方面推动去产能工作,并进一步压缩化工产业产能。
(3)构建“一体两翼”的总体空间结构。西部培育现代制造业发展轴,疏解京沪走廊的工业功能,促进智能制造与现代物流业发展,中部提升商务科技、文化旅游功能,东部发展科技创新、教育培训、休闲旅游等功能。在中心城区,打造东西两翼,“东翼”发展成为新泰协同创新成果转换示范区,“西翼”发展成为东平活力发展地区。
7.美丽乡村振兴战略
(1)顺应“生态、农业、聚落、文化”四类要素的递进关系,构建符合泰安特点的生态保护与发展格局。顺应生态规律,发展泰安特色的农业多样化种植模式,顺应农业模式,推动乡村振兴,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四级多点”一体化的城乡人居体系,构建11个乡村生活圈。“四级”包括泰安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县域副中心、重点镇,“多点”包括一般乡镇和农村新型社区。乡村生活圈以城乡一体化的道路网络、基础设施网络为支撑,以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县域副中心为依托,为乡村居民提供县以上级别的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层次,满足乡村居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3)发展乡村振兴的产业空间载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实现小农户和产业的有机衔接。以小农户和农民合作社为载体,培育一批集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田园生活于一体,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的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农业特色小镇、智慧农业等产业空间载体。
8.生态宜居提升战略
(1)山水营城,推进山水林田湖与城乡建设的融合发展,打造城乡山水生态型理想人居典范。遵循中国传统依山傍水的营城理念,强化对自然山体的敬畏和保护,强化以水穿城塑造城市活力中心的理念,强化农田与城乡建设的有机融合,通过休闲游憩景观道网络的构建实现城乡建设与景区的一体化。
(2)智能推演,山水定界,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规划结合城市空间拓展智能推演、生态敏感性评价、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等因素,以山水为主要依据,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平方公里,为未来城市发展预留空间,城市建设要精明增长、紧凑发展。
(3)结构重塑,构建“一主一副六大家园”。将老城人口和非旅游功能疏解至时代发展轴,老城历史文化轴作为旅游服务基地,时代发展轴集中发展综合服务功能。围绕天颐湖,整合大汶口工业区和东部地区拓展城市空间,培育城市功能副中心,做到功能完善、职住平衡。控制东西向发展长度,划定明确的城市开发边界,东西两片发展单独的片区中心,服务日常生活。
(4)理水为脉,引导公共空间和生态景观建设。以水为脉构建活动单元,回归亲水的公共生活,引导公共空间和生态景观,加强南北联系。小水营造公共服务型滨水空间,大水营造生态景观型滨水空间理念的引导下,规划建设滨河公园、滨湖公园、郊野公园,形成山水相连、蓝绿融城、步行可达的绿化景观网络。
钱济泰高速因沿线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被称为山东“最美高速”,一路山间美景相伴,沿途还有红叶谷、锦绣川、泰山、汶河等众多旅游景点,并拥有摩崖文化、泰山文化、春秋文化、民俗旅游村等丰富的文化资源。
王业山表示,交通先行对济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济泰高速通车后,也给济泰之间其他线路的改造提升带来条件,比如,十四五期间,京台高速将加宽改造;现有国道、国道也将改造,将通过“密植”济南到泰安之间的线路,进一步助推济泰一体化发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