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在医学上只是描述性用词,并非确切诊断。胆囊息肉指的是胆囊内壁长出的肿块,可能是良性的病变,也可能是恶性肿瘤。大部分的小息肉是采取定期随访追踪的处理方式;但如果息肉变大有恶性的风险时,就应考虑手术将胆囊取出,并做进一步的病理检查。不论是多先进的机器,如B超、CT、核磁共振,都无法事先确定胆囊息肉是什么样的本质,手术才是诊断的唯一工具。
胆囊息肉是很常见的问题,大约有4%的人会有胆囊息肉的问题,以下做个简单介绍。
手术中切下的胆囊,内有息肉和结石。
手术中切下的胆囊,内有息肉和结石。
胆囊息肉和结石确实会癌变
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都是有可能癌变的,但是不用怕,癌变几率都很低,绝大部分的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都不会癌变。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的患者很多,但是你见过几个胆囊癌的患者呢。胆囊癌的发病率很低,根据国内报道,胆囊癌仅占所有癌总数的1%左右。所以,大家不必惊慌,胆囊息肉和结石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胆囊息肉和结石恶变都会有一定条件的,如果怀疑癌变,就需要手术切除。我们分别来看看,哪些情况需要手术。
胆囊息肉的最重要检查,也是首选的检查:腹部B超。B超对人无害,又便宜。
箭头所指就是胆囊息肉
箭头所指就是胆囊息肉
B超检查中最重要的依据是息肉大小。
1.小于0.5公分的胆囊息肉:良性病变的机会较大
2.0.5公分到1公分之间的胆囊息肉:可能是良性病变,但也可能是恶性肿瘤
3.1公分到2公分之间的胆囊息肉:恶性肿瘤的机率约为50%
4.大于2公分的胆囊息肉:绝大多数是恶性的肿瘤
胆囊息肉的评估原则
要能明确的诊断胆囊息肉是良性或恶性的方法,只能依赖胆囊切除术,再进一步进行病理检查。目前并没有其他检查工具能明确的判断胆囊息肉的良性或恶性。
然而胆囊切除术也是有潜在风险的手术,因此目前对胆囊息肉的评估原则是先进行B超检查,判断其恶性的风险
手术方式
胆囊结石和息肉,如果有手术指证,需要做手术,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肚子上面只会有几个小眼,5mm至1cm左右,手微创,术后恢复快。一般手术后住院一两天就可以出院了。胆囊切除后,短期内有可能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腹泻、肚子疼等情况,但是大部分患者很快都可以恢复,并不会对身体产生明显的副作用。
一般情况下胆囊息肉都是通过超声检查来诊断的,B超能够早期判断胆囊里的东西是结石还是息肉,而且也能看出数量、形态和大小。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息肉是否有“变坏”的倾向呢?根据医生们的经验发现,容易“变坏”的胆囊息肉通常有以下特征:个头较大(直径大于1cm),基底较宽,性格孤僻(单个息肉),常位于胆囊颈部并发胆囊结石。
一旦符合以上特征,就需要高度警惕,因为没有有效的药物能够消除息肉,所以通常建议手术切除胆囊。
如果胆囊息肉比较小(直径1cm),而且是多发,那多数可能是胆固醇性息肉,要是没有明显症状,不必盲目手术。但这并不代表可以不管不顾,高枕无忧了,必须每隔3-6个月做B超检查,如果有增大的趋势,仍需要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的可能并发症
建议定期随访的人:以下的胆囊息肉,没有相关症状或并发症时,也应定期随访:
1、小于0.5公分的胆囊息肉:良性的机会较大,但仍需要定期进行超音波检查,建议每半年到每一年检查一次
2、0.5公分到1公分之间的胆囊息肉:可能是良性肿瘤,但也可能是恶性肿瘤;因此需要更积极的进行B超随访。如果有变大的迹像,就要考虑进一步手术切除胆囊。
还有一个问题,有的人在手术前,B超检查,会一直报告有胆囊息肉,为什么在手术后却会没有了呢?
这牵涉到一个B超的诊断问题。
B超怎么来判断息肉和结石呢?
结石的B超表现有:胆囊腔强回声、后方伴会有声影、声像具体表现会随着患者体位的改变而发生移动现象。
红箭头指向结石。
红箭头指向结石。
息肉的B超表现有:胆囊壁有强或稍强回声光团,其后无声影,声像具体表现不会随着患者体位的改变而发生移动现象。
部分结石,比如胆固醇结石,比较疏松的时候,可以没有声影。这个时候,恰好结石又粘附在胆囊壁上,当然不会随体位变化而移动啦。这部分结石,会被B超下判断为息肉。
手术切除胆囊的时候,要抓胆囊,要把胆囊从1厘米直径的小孔取出来,在胆囊拉到皮肤这个洞口的时候,要先用夹子盲目在胆囊里钳夹出结石来,以便把胆囊从小孔里取出来。这个过程,完全可能把粘附在胆囊壁上的疏松结石扯下来的。有些人的胆囊息肉,在手术后的病理里,没有发现,完全有可能啊。
往期精彩点击下文观看
身上出现这5个症状,说明癌细胞已经上身了,医院!
男子接连确诊两种癌!医生摇头:30年来喜欢这些事,致癌因素几乎全占了!
息肉最易寄生在四部位,三类型的息肉要及时切除,体检方式要选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