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1.读教材P20史料 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陈廷章《水轮赋》 史料反映的是哪一种水利工具?与翻车相比,它有何特点? 工具:筒车。特点: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2.读教材P21史料 纤纤静女,经之络之。尔乃窈窕淑媛,美色贞怡。解鸣佩,释罗衣,披华幕,登神机,乘轻杼,揽床帷。动摇多容,俯仰生姿。——王逸《机妇赋》 史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体现了中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 现象:汉代妇女纺线织布的情景。生产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家庭式劳作)。3.读教材P22史料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史记·商君列传》 史料反映了商鞅怎样的经济*策?该*策实行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策:鼓励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使一家一户的劳作成为可能;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影响: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促使集体耕作的劳作方式逐渐瓦解。4.读教材P22史料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中指出,在中国封建时代,“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史料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特点:自给自足。作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了国家赋税和徭役的征派;推动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确立。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1.读教材P25史料 从现存文献来看,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官员在信件中描述当时法国工业化进程时,已使用“工业革命”一词;英国诗人华兹华斯隐晦地指出,新社会秩序的产生基于工业大变革,而这一看法被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所接受。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描述了大工业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巨变,并提到“工业革命”的概念。19世纪后期,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的一系列讲义,详细诠释了“工业革命”,使这一概念广为人知。 当时的官员、诗人、学者、革命导师都接受“工业革命”这一概念,说明了什么? 18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化进程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给人们的生产关系和人类社会带来革命性的巨变。2.读教材P26史料 像伦敦这样的城市,就是逛上几个钟头也看不到它的尽头,而且也遇不到表明快接近开阔的田野的些许征象,——这样的城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这种大规模的集中,万人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使这万人的力量增加了倍;他们把伦敦变成了全世界的商业首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坞,并聚集了经常布满太(泰)晤士河的成千的船只。——[德]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 史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现象:英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影响:推动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使英国成为工业化国家;但城市人口的猛增导致了交通拥堵、居住环境恶劣等社会问题。3.读教材P26史料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1.读教材P31史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新墨西哥沙漠地带的一声爆炸标志了人类对原子动力的利用。将原子弹投在广岛和长崎是这一动力首次用于*事目的。今天,原子动力已用于其他许多目的,如核动力船、生物医学研究、医学诊断和治疗以及核动力厂。——[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年以后的世界》结合史料,请思考原子能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利用核能发电,在给人类生活带来充足电能的同时,改善了自然环境;原子能技术在医药学领域的利用,维护了人类的生命健康。2.读教材P31史料 20世纪初,人们已经初步掌握多种为医疗服务的生物技术,包括某些疫苗和血清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科学家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揭示了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微生物学、基因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学等生物学的分支突飞猛进,一个个“生命之谜”被科学家从分子水平予以解释。 结合史料中生物科技的发展历程,你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发展的根本手段。3.读教材P32史料 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年12月16日) 结合史料,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方面的体现。推行电子*务,方便百姓;构建信息网络,提高国家处理突发应急事件的能力;实行*务公开,加大社会监督等。
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王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