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王丽张弛祝宁宁记者何丽娜
近日,82岁的陈阿姨(化名)在家突感胸闷,全身使不上劲,双腿打软的她赶忙就近来医院就诊。
医生接诊后发现:陈阿姨面无血色,指尖、口唇发白,伴有明显气急胸闷和全身乏力,在进行相关检查后,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只有53g/L,提示严重贫血。排除外伤后,被肿瘤血液科医生紧急收住入院。
在进行舌诊时,肿瘤血液科主任许晓峰发现陈阿姨的舌面没有苔——这种情况在临床上称为“光剥苔”,多属胃阴亏,胃气大伤。结合陈阿姨的检查结果及查体情况,最终诊断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并伴营养不良。
什么是巨幼细胞性贫血?
这属于营养性贫血的一种,是指因机体造血所必须的叶酸、维生命素B12相对或绝对地减少,造血细胞DNA合成障碍而导致的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巨幼样变”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据了解,其实陈阿姨的经济条件并不差,怎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深入了解后,许晓峰终于得知“真相”:原来陈阿姨长期一人独居,平时生活节俭惯了,不注意营养搭配,三餐也不规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只吃素食——这病多发于长期素食、酗酒、胃部手术后、消化道肿瘤患者等人群。
“千金难买老来瘦,但凡事过犹不及。”许晓峰提醒:很多老年朋友都以为吃素就是健康,其实越是上了年纪,越要注重营养均衡。
随着年龄增大,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本就在降低,再加上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造血原料的缺乏,致使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针对陈阿姨的病情,除紧急输血治疗外,要口服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同时辨证论治,以健脾和胃、补气养血的中药综合调理,并提醒她平时要多吃瘦肉、红枣、菠菜等,增强营养。
经肿瘤血液科团队半个多月的精心治疗,陈阿姨脸色逐渐红润,讲话中气足了,复查血常规各项指标显著好转,顺利康复出院。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出现了很多营养不足所导致的营养性贫血患者;而现代,这类疾病往往见于长期独居的老人,应引起更多社会